张颂文又爆发了,第二部什么时候来
原创 毒Sir Sir电影
国庆档目前豆瓣都没开分。
在两大购票平台上,有一部冲到了最前面,猫眼9.7,淘票票9.6。
谈国庆档,怎么能少了这一部——
志愿军:雄兵出击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88.jpg)
陈凯歌导演。
豪华阵容——
唐国强、王砚辉、刘劲、辛柏青、张颂文、章子怡......还有陈飞宇、张子枫、张宥浩等年轻演员参演。
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再一次把那段历史,全景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01
今天说到这场战争,很多人会说扬眉吐气。
但回到当时的环境来看。
第一,是不想战。
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从战火中走来,百废待兴,急需休养生息。
第二,是觉得不能战。
片中呈现了武器专家吴本正(朱亚文 饰)对中美差距的详细分析——
中国人均可支配是24元,美国的却高达1600元;美国有强势制空权,能拿出数架飞机占领朝鲜上空,而我们,还停留在苏式坦克的认知阶段。
但,不得不战。
当他问出了一个要害的问题:“你们凭什么认为和美国作战,可以打赢?”
等到的是一句誓死的决心:“只有打赢,中国人才能生存下去。”
残酷、真实,但坚定。
在这种背景之下,雪上加霜的是,我们并未得到苏联的空中军备支持。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89.gif)
走在这一步,可以说是穷途末路,也注定是一场举国之战、殊死之战。
退缩吗?
显然,这个词在中国的字典里不存在。
片中的细腻之处,流淌着值得敬仰的烈士精神。
比如,40军118师报务排的张大海(张海宇 饰),为掩护师部而牺牲的细节。
用慢镜头加特写,呈现了他奋力抗上巴祖卡,拉开保险,虽然浑身早已鲜血淋漓。
他不会辜负自己说的那一句:“通信排,能打得很!”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0.gif)
当然,震撼的不止这些掷地有声的细节,还有战争大场面的冲击。
比如,跨过鸭绿江。桥下,是熊熊燃烧的烈火;桥上,是整装齐发的军队。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1.gif)
又比如,三连战士在松骨峰,只有百余人,誓死阻挡美9军的重火力,战斗至最后仅剩7人的壮烈场景。
大雪纷飞,万炮齐发,山峰经历了五次进攻,听见的只有战士们的呼啸,和一枪一刀拼出来的悲鸣。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2.gif)
用多个特写镜头的拼接,你能看到的是,战士们眼中的坚定与纯粹,哪怕身躯已千疮百孔、血流喷涌。
还有,那没有硝烟的战场——
联合国安理会,伍修权(张颂文 饰)在现场举手发言,与松骨峰上倒在血泊中的战士们举手相互呼应。这里利用了交叉蒙太奇拼接,更加振聋发聩。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3.gif)
在这场残酷战役中,我们能看见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以及,永不退缩的气节。
02
都听过那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吧?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唱起来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可词作者麻扶摇作为第一批入朝战士,站在江边写下这些字句之时,大概无法想象这场战争的漫长与惨烈。
硝烟、炮火之下,数十万计鲜活的生命化为一个个数字。
《志愿军》,再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
杨三弟(张宥浩 饰)是三连的新兵报务员。
作为报务员,他们并没有太多实战经验,本应安守后方。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4.jpg)
可在一次和敌军的偶遇里,他们简陋的屋舍成了正面战场。
战友纷纷倒下,身中数枪的连长张大海眼看顶不住,命令他去拿来巴祖卡,一管反坦克火箭筒。
是的,由于弹药短缺,就连能救命的武器也必须要省着用,得先用简陋的枪械和肉身硬扛。
可鞋匠出身的他,连开保险都不会。
一瞬间的耽误后,连长在他眼前牺牲了。
活泼开朗的他被自责和愧疚吞没,变得沉默寡言。
但真的是他造成了连长的死亡吗?
把生命碾为齑粉的,到底是什么?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5.gif)
志愿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李默尹(辛柏青 饰)心疼这位小战士:
现在身边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了
晚上闭上眼
眼前全是死去的战友
人会发疯的
他需要像我这样
也经历过这场战斗的人治好他心里的伤
李参谋经历过什么,影片只是一带而过。
但他武能扛起枪杆冲到一线,对各种武器使用、地形地图、战略战策了如指掌,文能在主席身边出谋划策。
显然,已是个看过无数生死的老兵了。
有需要,他会二话不说服从年轻军官的指挥,当跑腿。
会在枪林弹雨,别无掩护的情况下,死守着那门大炮反击。
听到将士作战之艰难时,他以毛巾掩面,潸然泪下。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6.jpg)
他是大伙心里温柔又强悍的主心骨,以至于很少有人记得起他的另一重身份,父亲。
他的女儿李晓(张子枫 饰)随外交团队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
儿子李想(朱一龙 饰)即将踏上战场,前途未卜。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7.gif)
一家三口原本安闲地居住在胡同四合院的一间屋里,如今散落各处,却也不过是被裹挟进战争中的人群的缩影。
不管是军官、平民、男人、女人、大人、孩子。
上了战场,就是随时可能被命运的车轮压过的蝼蚁。
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连长戴如义(魏晨 饰)、副连长孙醒(陈飞宇 饰)和指导员杨少成(尹昉 饰)是好哥儿仨。
踏上北上的列车前,他们在阳光明媚的站台上插科打诨,嬉戏打闹,帅气逼人。
只是,上了战场之后,再没能看清楚他们的面庞。
年轻的脸上被伤口、血渍、污泥、炮灰覆盖。
一开始薄薄一层,后来越来越厚,越来越黑,最后,只能分辨得清眼白和牙齿。
原来,在战争中,青春竟消逝得这样快。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8.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199.jpg)
在战场上,一切都消逝得这样快。
青春、生命、时间……
所以,第38军军长梁兴初(王骁 饰)宁愿以命相抵,也要让自己的兵们“慢”一点。
这“慢”,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想确保大家准备周全,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0.jpg)
血肉之躯,不惧怕飞机炮弹。
但每一个平凡的肉体,不该无谓地牺牲。
他们是这个阵地上的战士。
同时也是身后那片土地里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们。
可是也正是为了保护后方的亲人,他们不得不拼命。
113师奔袭三所里的任务中,战士们需要在十四个小时之内,全副武装跑步行军,到七十多公里外的关口拦截敌人。
不少战士体力不支,在中途倒下。
首捷、大捷、全胜的喜悦之下,是战争之殇、之痛。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1.gif)
03
首映礼上,来了一位年逾九十的老志愿兵。
他叫周学陶,是志愿军,曾在1953年夏天,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金城战役。
亲眼见证了志愿军战士歼敌5.3万余人,重创南朝鲜军4个师,收复阵地160余平方公里。
看完电影后,他情绪激动,感谢导演、演员和全剧组人员。
他感叹,电影逼真、纪实,让他恍若再次亲临现场。
让老兵感动落泪的真实背后,是团队的用心。
2020年8月,正式筹备。
2022年7月,正式开拍。
拍摄期399天,总用时三年多。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2.jpg)
时间这么长,头一个原因,是拍的内容多。
影片三部曲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三年战争,每一部都各有侧重,整部影片出场人物200多个。
第二个原因,是导演对细节要求高。
请教军事专家,严格根据历史画面做人物造型、布景,演员也会根据影像资料揣摩演法。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3.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4.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5.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6.jpg)
拍摄战争场面时,演员被爆破的碎片划破皮肤,被烧伤,烫伤,都是常事。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7.jpg)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8.jpg)
导演陈凯歌承认,这是他“从影以来40年,遇到的最为艰苦的一次创作”。
这一拍就是三部曲?
当年那句万众欢呼的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导演想要继续追问,这站起来,背后的付出有多少?
我有一个感觉,中国人民志愿军,得经历多残酷的战斗,才会拥有这样的力量。
英烈中的大多数,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都很年轻。
他们为什么能够如此地奋不顾身?
他们经历了怎样惨烈的战火硝烟?
我们为什么要深刻铭记这段悲壮的往事?
正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才拍摄了这部电影。
或许,影片中的两个细节能部分回答他的问题。
一处,是彭德怀(王砚辉 饰)的一句话。
你我生在这个时代
牺牲是我们一定要付出的代价
你不付,儿子付,孙子付
我们这辈人
一身血,两脚泥
还是我们付吧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09.gif)
那一份“志愿”,是英勇,是高尚,是信仰。
却也有虽爱好和平,但被侵略时也会奋起反击的无奈、遗憾和悲怆。
另一处,是一把钥匙。
那是李晓作为外交部随行翻译,在联合国大会上,看着伍修权(张颂文 饰)为主权据理力争时,拿出来睹物思人的信物。
里面有她和父亲李默尹、哥哥李想的合照。
那一刻,她意识到,家人的命运和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10.gif)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15.jpg)
拍这部电影,说到底,还是为了“不辜负”。
在爆炸中牺牲的刘秘书/毛岸英(魏大勋 饰),离家前没有跟父亲道别。
他以为还能平安归去。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72/493/217.gif)
还有千千万万无名英烈和他一样,却终被青山埋枯骨。
才换来和平之风吹过松骨峰。
历史硝烟散去,但松树长青,事迹永垂。
如今的我们,再次回眸。
无以回报英雄,唯有铭记与凝望。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观众,进入电影院,重返那段历史。
不仅是为了感受铁血的战争场面,看到一个个历史形象跃然银幕之上,更是为了把那份传承的记忆再一次擦亮。
国庆档有这样一部电影。
让我们去与先辈同在,也看见我们共同的未来。
这或许就是这个中秋、国庆假期,许多观众走进电影院时所期盼的——
是庆祝。
也是一种团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方有大力、阿莫多瓦尼雅
原标题:《张颂文又爆发了,第二部什么时候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