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南满铁路④|旅顺:肃杀军港

马特
2018-10-02 09:07
来源:澎湃新闻

旅顺是一座与大连气质不相同的城市,我一大早乘坐大巴车前往旅顺,路上要一个小时,空中弥漫着雾气,透着些许阴冷。这是一座呼吸中能感受到肃杀气息的城市,在上个世纪交汇时,十年相隔的两场战争,让这片土地遍地都是挣扎、血腥与苦难。

我在大连的时候提到了一个与朝鲜有关的引子。在十九世纪末,朝鲜成了清日俄三国之间一个微妙的点,对日本来说,希望让朝鲜摆脱大清属国的身份,成为名义上的独立国家,这样才能逐步控制朝鲜;对于清政府来说,对朝鲜的控制是统治威严的所在,不会轻易放松;对于俄国来说,在远东还无法调动更多的力量,更希望用通商、开设公使馆、代训军队等温和的方式,在大清国与日本对朝鲜的控制之外撬开一些空间。

在日俄两国刚刚接触不久的时候,两国还处于相对友好的关系中,日本对俄国军舰开放港口作为越冬使用,也允许俄国东正教会进入日本活动。在1891年,后来成为沙皇的尼古拉当时还是皇太子,他在访问日本时期遭到刺杀,即便如此也没有引起两国的敌对。

1893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进而引发了日本和大清国的直接战争,俄国保持中立,尽管俄国官方一致表示对满洲地区和朝鲜没有野心,但日本击败大清国之后在朝鲜半岛的独大让俄国开始警惕。1895年10月,日本军人攻入朝鲜王宫杀死亲俄的闵妃,拥护亲日的大院君主持政务。这种人身安全威胁加上前几个月俄国主导的三国干涉还辽,让朝鲜高宗相信俄国足以震慑日本,他萌生了依靠俄国摆脱日本的念头。1896年2月,朝鲜高宗逃入俄国公使馆寻求庇护,这让日本备受打击,日俄两国开始交恶。

在此之后俄国占领旅大地区,紧接着1900年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与大清国开战,日俄之间短暂达成了名义上的盟友,当然这种盟友关系极其脆弱。俄国更多地是派军队占领了满洲,对进攻北京兴趣不大,因为八国中只有俄国与大清国是陆地邻国,俄国并不希望两国全面战争,而期待趁乱蚕食领土利益。

义和团运动平息后,八国联军撤离,俄国企图长期占有满洲,并试图干涉朝鲜政治,这让对俄国一忍再忍的日本彻底愤怒了,同时日本人也在对义和团的联合军事行动中发现了俄军的脆弱与腐朽,终于在1904年,日俄战争在旅顺爆发了。

我在旅顺的探访,在对战争遗迹的寻觅中开始,这注定不会是一次让人心情愉快的旅行,不过话又说回来,能在太平年景去面对过去多年的战争,也是最大的心情愉快了。

我要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旅顺的标志性建筑——白玉山塔,这座塔被印制在各种旅游手册上,蜡烛一样的外形再加上矗立于港口,很容易被认成一座灯塔,然而最初这是一座纪念日俄战争中日本阵亡官兵的“表忠塔”。日俄战争结束后,根据海军东乡平八郎将军和陆军乃木希典将军的提议,为了告慰阵亡将士,美化战争,1909年日军修建了这座表忠塔。

登上白玉山有三种方式:乘车、步行或者坐缆车,我选择了坐缆车,实际上按照旅顺的出租车价格,乘车直到山顶要便宜一些。远望的白玉山塔呈细长状,其实底座非常坚固雄壮,这座塔并不是白色的,而是砖石本身的灰色,在正面有一道黑色铁门,并不开放,铁门上方的墙面上有四个黑字:白玉山塔。

远眺白玉山塔像蜡烛一样的设计。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拍摄

整座白玉山塔形似一根点燃的蜡烛,取长明灯祭奠阵亡者的寓意,也有说是子弹的形状,用煞气威慑镇守此地。底座台阶的石料是从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堵塞旅顺港口的17条沉船上打捞出来的,塔身外部的石料是从乃木希典的家乡山口县德山采运来的,塔底座还有六根石柱。塔身内有旋转楼梯可以通向塔顶,在塔顶可以俯瞰旅顺全港,现在已经不开放了。1945年日本战败后,苏军进驻旅顺后,想要拆掉这座“表忠塔”,在中国的阻拦下保留了下来,只是把“表忠塔”三个字铲掉了,改成了“白玉塔”。

后来,苏军自己在旅顺也修了一座纪念塔,叫做胜利塔,同样是旅顺的地标之一,胜利塔建在平地上气势就低了一层,上半部分的金色塔尖又太精巧,显得过于纤细脆弱。

在白云山塔底有很多鸽子,有人散养在那里,出售鸽食供游人投喂,这些鸽子围绕着两尊大炮。这两尊大炮是1881年清朝从德国购进的加农炮,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军队为巩固防御,从西鸡冠山炮台把大炮运到老铁山顶上,战后日军将大炮安置在白玉山。象征和平的白鸽围绕着锈迹斑斑的大炮,这个场面很美好,尽管明知是旅游区人为制造的美好,但依然会让人留步看一会儿。

白玉山塔正门,目前已经不开放了

白云山塔下面不远处是和忠灵塔配套的白玉山纳骨祠,是日军为在旅顺围攻战中战死的军人修建的,骨灰存放于纳骨祠的地下室内。“文革”期间,白玉山纳骨祠主体建筑被拆除,只留下底座及周边部分,后来改建为海军兵器馆。

在旅顺有很多日俄留下的战场遗迹,这种近代城市攻防战的遗迹本身并不多见,大多会随着城市地产开发和城区扩张而逐渐消失被掩埋,旅顺的遗迹是因为大多在山中才能保留下来,主要是炮台和堡垒,我去了其中的三处。

在旅顺的东边,东鸡冠山是重要的阵地,这里有旅顺著名的“两杆炮”。我冒着小雨徒步登山,其实可以乘车到半山腰,但我更愿意体验一下当年战争的气氛。114年前,日俄争夺旅顺的时候差不多也是在五月份,日军在貔子窝登陆准备陆上夺取旅顺,双方开始了残酷的阵地要塞攻守,这场对峙一直持续到1904年年底。

旅顺东鸡冠山望台炮台。

一大早的东鸡冠山人很少,即便在我到的周末,也只有少数老年人愿意去登山。这座山的道路盘旋蜿蜒,虽然炮台海拔只有不到两百米,却要走半个多小时山路。我一大早在雨中沿着漫长的斜坡而上,终于走到了望台炮台下方,然后还要继续爬陡峭的台阶。

早在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就在东鸡冠山设炮台,称为将军台。日俄战争中,俄国把两门军舰上的加农炮拉上山顶,临时修建成工事。我爬上炮台所在的高地,仰头看到一座望台炮台纪念碑,落款是满洲战绩保存会,时间是大正五年十月,不过这块碑不是原件,原件在日俄监狱博物馆里。

旅顺望台炮台纪念碑,原件在日俄监狱博物馆中

在纪念碑下方是两门大炮,炮身保存完好,只是其中一门炮炮口有损坏。大炮上面有很多刻字,其中很多是俄文,时间大多是1945年到1955年之间,应该是战后驻扎在旅顺的苏军官兵到此游览时写的,我找了一位懂俄文的朋友识别,他说上面写的基本都是名字和类似到此一游之类的留言。

望台炮台是旅顺东部的制高点,在旅顺西部的制高点是太阳沟西炮台,也是旅顺俄军阵地保留最完好的一处。我到太阳沟炮台已经是中午了,和早上的细雨蒙蒙不同,中午太阳穿透云层变得毒辣,爬上一座小山,首先是一座手握拳的雕像,再往山顶走一点就是阵地。

很多中国人对日俄战争不是很熟悉,主要来自历史课本所讲的“这是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两个列强之间的战争”,稍微喜欢历史的人可能会从司马辽太郎的《坂上之云》中了解日俄战争的背景。然而司马辽太郎同样美化了这场战争,或者说带着他本人对明治时代的精神向往。

旅顺西炮台的军事防御建筑

虽然所有的历史书都会说这场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但胜利却格外惨烈,我要去找寻的下一个遗迹,就是旅顺围攻战中最惨烈的203高地。

203高地因其海拔203米而得名,日俄战争中,203高地是西线的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很近,是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1904年8月19日,日军在司令官乃木希典的指挥下向203高地进攻,在1904年12月5日占领这座高地。

日俄战争争夺旅顺战斗最惨烈的203高地上的尔灵塔

我乘车进入203高地,这里被修建成一片公园,需要买门票进入,院内有景区车可以上到半山腰,再继续往上爬。天依然下着雨,这里作为中日友好单位而开辟了一大片樱花园,不过我去的时候樱花早已凋零了,就如同这山上曾经凋零的几万人一样。

在山上,远处可见一座子弹形状的塔——尔灵山纪念碑。为了纪念争夺203高地的惨烈战斗,日本人在1912年修建了这座尔灵塔,六边形底座由石料垒砌,基座是锈迹斑斑的褐色,上面的子弹形状雕塑为铜绿色。这座纪念塔的金属部分是用战后在203高地收集的炮弹皮和子弹壳铸成的。塔身上刻着“爾靈山”三个字,是指挥203高地战斗的乃木希典将军亲笔所题。

在这场战斗中日军伤亡1.7万,俄军伤亡6千余人,战后,乃木希典登上203高地题诗一首:“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子功名期克艰。铁血覆山山形改,万人齐仰尔灵山。”,他将此山更名为“尔灵山”。

在这场战斗中,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阵亡于203高地,在此之前,乃木希典的长子乃木胜典已经在金州战斗中阵亡了。在尔灵塔下方,路边一条小路岔口走过去,我找到了乃木保典战死之处。一座四方的石头基座,上面立着一根石条,刻着“乃木保典君战死之所”。这块纪念碑不是原件,解放后这块碑被砸碎,下半部分现在保存在日俄监狱博物馆里,上半部分找不到了。

乃木希典儿子乃木保典战死的位置,原件在日俄战争博物馆中

在203高地上,我沿着山间小路穿梭在树林中,路边散布着当年俄军的指挥所、隔离带和射击阵地。这是一场异乎残酷的战斗,作为旧军人的乃木希典战术落后,面对俄军经营扎实的堡垒带,让士兵发起正面仰攻,均以失败告终,士兵死伤惨重。这场战斗让乃木希典在国内备受谴责,舆论抨击他枉顾士兵的生命只为自己的军功,要求追究他的责任,只有明治天皇力保他。明治天皇驾崩后,乃木希典剖腹尽忠。

旅顺的战斗成就了几位后来有名的人物,《坂上之云》的主角之一秋山真之就是其中一个,他发明了沉船堵塞港口的战术,是夺取旅顺的重要一步。不过秋山真之更具有文人气质,完全是被他的哥哥秋山好古拉进了军队,日俄战争之后,秋山真之变得有些疯疯癫癫,一心想出家当和尚却不被批准,一战后刚刚50岁就病死了。

这场战斗的最高参谋长儿玉源太郎,当时已经当了8年的台湾总督,他的前任就是乃木希典。乃木希典根本不会治理地方,军费开销又大,一度想把台湾卖给法国,已经到了谈判价格的阶段,直到儿玉源太郎主政台湾,才通过发展制糖业把台湾牢牢控制在日本手里。夺取203高地时,儿玉源太郎要求乃木希典交出指挥权,他亲自指挥战斗,8天就攻下了乃木希典150天都攻不下的俄军阵地。日俄战争后,儿玉源太郎制定了殖民满洲的方针,一手缔造了满铁,把他主政台湾时的民政长官后藤新平推荐为满铁首任总裁。

在旅顺西炮台可以俯视整个旅顺港,是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在这些炮台,我找寻的几块纪念碑原件都被收藏在日俄监狱内,这引领我到这座博物馆内寻找。

俄国人在1902年开始修建这座监狱,但直到1904年战争爆发,仅建成一栋二层办公楼和东、中、西放射状的青砖牢房。战后日本人用红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称关东都督府监狱,另外,监狱还设有工场,强迫囚犯劳动生产军需用品和生活日用品。1920年改称关东厅监狱,并将监狱扩展建设。伪满洲国建立后,归日本在长春设立的关东局直接控制,改称关东刑务所,1939年最后定名为旅顺刑务所。

我去这座监狱的时候,正好赶上当地一所学校组织集体参观,游客很多。监狱只有一部分开放,作为展厅使用。在其中一座展厅里,陈列着旅顺地区各处发现的日俄战争纪念碑,包括纪念签订日俄《朴茨茅斯和约》的外务大臣小村寿太郎的纪念碑、纪念金州战斗的乃木希典诗碑“山川草木转荒凉,十里风腥新战场,征马不前人不语,金州城外立斜阳”、纪念夺取旅顺凤凰山的“攻城山碑”、东鸡冠山第二堡垒碑、1926年日本改老横山为剑山的石碑、白玉山纳骨祠净手槽、金州南山神社净手槽、旅顺三里桥俄兵墓碑、瓦房店妙法寺尽忠报国碑等等。

在旅顺日俄监狱内,曾关押并处决了一位撬动东北亚政治的人物——朝鲜义士安重根。1909年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刺杀伊藤博文,被逮捕后,关押在这座旅顺监狱内,现在监狱里展出着他的牢房和绞刑架,还有一座安重根纪念堂。

我到纪念堂的时候,正好有韩国人在给安重根的雕像献花,纪念馆中摆放着安重根的诗作手迹,其中一张写着“独立”两个汉字,落款是“庚戌二月于旅顺狱中 大韩国人安重根书”。在他的绞刑架前摆着一张他临行前衣着朝鲜民族服装的照片,雕像前的照片是被捕后穿着黑衣的样子,照片上的安重根看上去相貌普通。

    责任编辑:冯婧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