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新书联合书单|戈多不会来

哲学新书联合书单
2023-09-05 14:10

《在思想中的时代:二十世纪德国哲学》

张汝伦 著,东方出版中心,2023年8月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将时代的问题上升为哲学问题,通过回答哲学问题来回答时代的问题。而二十世纪德国哲学尤其优秀地体现了这一传统。从德国现代哲学的诞生开始,它就与德国二十世纪的动荡历史缠绕在一起。无论是德意志帝制的倾覆还是希特勒的上台,无论是一战的硝烟还是二战后的废墟,德国哲学家们始终以清醒的自觉面对现代性带来的各种灾难。他们对时代的紧迫问题和涉及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有着清晰的认识,并将这种自觉的意识作为哲学工作的主要动力。在本书中,张汝伦教授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深入的研究为基础,详细介绍了狄尔泰、胡塞尔、马克斯·舍勒、海德格尔等九位德国哲学家,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学派和思想流派,但每一位人物又以其独特的思想贡献和对时代问题的深刻洞察力而著称。除了深入剖析了每位哲学家的思想,本书还探讨了他们之间的思想交锋和争论。通过这本书,读者将了解到现代德国哲学是如何在二十世纪的思潮中迈进的。每位哲学家都承载着对时代的独特回应和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他们的思想不仅影响了德国哲学界,也对世界哲学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思想中的时代:二十世纪德国哲学》是一本令人着迷的学术力作,以其深度和广度展示了德国哲学在二十世纪的辉煌成就。这本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知识旅程,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德意志思想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Nihilism before Nietzsche

[美]迈克尔·艾伦·吉莱斯皮 著,张红军 译,商务印书馆,2023年8月

虚无主义从何而来?我们如何摆脱虚无主义?尼采宣称是“上帝之死”和人的衰弱导致“虚无主义就站在门口”。因此,只有加强人的意志,把人改造成“超人”才能摆脱虚无主义。吉莱斯皮则认为,尼采误解了虚无主义,并误导了后来关于虚无主义的几乎所有思想。所以,本书沿着尼采之前的虚无主义发展路径,追根探源,直至揭示出一个与尼采所想完全不同的虚无主义起源和意义。本书指出,解决虚无主义问题的方法,不在于肯定意志,而在于少一些意愿。

《Being与汉译哲学》

王路 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6月

西方哲学的汉语翻译对我们学习和研究哲学至关重要。哲学翻译的问题是多元的,涉及对语言和文字、专业和学术、思想和文化的理解,归根结底还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本书基于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等人的汉译著作,围绕being和truth等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深入探讨了汉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和批评了中译文中的一些错误,阐述了什么是正确的理解和翻译;并通过相关讨论揭示哲学的实质,说明哲学与科学、哲学与文化的区别。

《瑶族宗教经书文化内涵研究》

张泽洪 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3年7月

瑶族是南岭走廊接受道教影响较早的族群。本书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广泛收集国内外馆藏瑶族经书,将瑶族经书与道教科仪文书进行充分比较,并将其嵌入道教与瑶族宗教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中,从宗教经书的视角对道教传播于瑶族社会的过程进行深度解读。从小传统的民间经书切入,对道教经书与瑶族文书进行比较分析,以反映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道教沿南岭走廊传播浸润影响瑶族社会的文化镜像。本书对瑶族游梅山书文化内涵的解读、对瑶族度戒来自道教授箓的分析,生动揭示出瑶族接受道教的文化涵化现象。从原始宗教走向神学宗教是世界宗教史的普遍规律,本书为宗教学的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与神学宗教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具有东方宗教特色的典型例证。

《被弑的国王》(Ermordete Majestät oder Carolus Stuardus König von Gross Britanien

[德]格吕菲乌斯 著,朱晨 译,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2023年8月

1649年,大不列颠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欧洲政坛一片哗然,德意志政治舆论铺天盖地。此后不久,格吕菲乌斯创作了《被弑的国王》。戏剧情节始于午夜,终于午后三时。在不到一天的戏剧时间里,有费尔法克斯夫人等设法营救国王,亦有叛军谋求处决过程万无一失;各方政治势力代表点评时局、各抒己见,历代英国国王魂灵慨叹世事、预言未来。而在一片人心惶惶中,戏剧的主人公查理一世卓然独立,磊落从容,宛如基督耶稣慷慨殉道,终于“把尘世之沉重的荆棘冠,变成永久不朽的荣誉之冠”。

《法庭上的莎士比亚》(Forensic Shakespeare

[英]昆廷·斯金纳 著,罗宇维 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8月

本书是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思想史巨擘昆廷·斯金纳关于莎士比亚修辞学的研究力作。作者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裘利斯·凯撒》《哈姆莱特》等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分析,从修辞术的角度对经典的莎士比亚法庭剧加以重新审视,解释了莎士比亚创作过程。通常人们认为莎士比亚拥有司法才能,赞美他直接呈现生活等,但在斯金纳看来,这些观点是不正确的。莎士比亚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些法庭剧,在于他所接受的当时极为普遍的修辞术教育,这使得他掌握一整套修辞术规则并将其运用到戏剧创作中来。本书以精妙的结构、丰富的史实和出色的论证,考察了修辞术在文艺复兴思想史中的地位,是斯金纳超越以往政治学著作的别具一格的思想史研究与实践。

《思想之诗:从希腊主义到策兰》(The Poetry of Thought: From Hellenism to Celan

[美]乔治·斯坦纳 著,远子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2023年8月

斯坦纳认为,整个西方哲学史中藏着一条文学的暗线,所有思想论说都蕴含风格、形象、韵律和声调,伟大的哲学与文学一刻不停地互动、争竞着。本书即斯坦纳围绕哲学和文学的关系所展开的阐述。这段复杂而迷人的关系起始于赫拉克利特的隐喻闪电,途经柏拉图与自身文学才华的对抗、笛卡尔优雅而克制的文法修养、黑格尔辩证法的舞台化身、维特根斯坦的述行教诲……一路蜿蜒曲折至海德格尔与策兰从历史迷雾中发出的最强音,并最终消弭在新千年后的噪杂中。

《分析哲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Analytic Philosophy

[以]阿纳特·比莱茨基 阿纳特·马塔尔 主编,刘小涛 何朝安 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我思,2023年9月

分析哲学是什么?分析哲学是否已经终结?分析哲学将向何处去?本书正是英美分析哲学界15位知名学者对以上问题的共同回答。本书作者既包括像希拉里·普特南、雅克·亨迪卡这样的老一辈分析哲学家,也包括彼得·哈克和彼得·希尔顿、朱丽叶·弗洛伊德这样的一流分析哲学史家。全书以哈克对整个分析哲学运动的概观开局,以亨迪卡充满悬念的问题“谁将扼杀分析哲学”结尾,以分析方法、分析风格、经验主义、心理主义这样的关键论题填充,并涵盖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摩尔、奥斯汀、克里普克等关键人物的思想。在许多读者眼里,分析哲学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公式和枯燥无味的概念,而在这本书里,分析哲学则是由人物(heroes) 和情节(plot) 构成的有头有尾的一部剧,是一次“回到那里去”的尝试,即回到分析哲学的起点,探寻这些哲学家的动机与初心,并为我们展现了多面与丰富的知识史画面。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Wittgenstein's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英]M.麦金 著,李国山 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问,2023年8月

《哲学研究》是体现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集大成之作。本书为“劳特利奇哲学经典导读丛书”之一,是了解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及其后期哲学思想的重要入门书籍。作者首先对维特根斯坦的生平背景进行介绍,后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清晰地梳理了《哲学研究》的主要观点,厘清了读者阅读原著时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对原著进行了细致而易懂的导读。书中还融合了当代学者对《哲学研究》的批判,为读者理解原著拓宽了视野。清晰的行文和令人信服的分析,使本书成为首次接触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读者的理想导读。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国际劳动分工中的女性》(Patriarchy and Accumulation on a World Scale: Women in the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德]玛丽亚·米斯 著,李昕一 徐明强 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3年8月

《父权制与资本积累》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女性主义学者玛丽亚·米斯的代表作,也是改变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范式的经典作品。米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父权制对女性的多重剥削:掠夺女性的身体自主权;将生育视为“自然活动”;将家务劳动看作“非生产性的”;把女性排挤到所谓的“附属经济部门”等。她道破女性、自然、殖民地三者作为剥削对象的同质性,揭示资本积累的野蛮本质。而作为资本积累最新手段的国际劳动分工,则加剧了超发达和欠发达国家、男性与女性甚至是女性内部的两极分化,使第三世界贫困女性的劳动变得更加“不可见”。从中世纪“女巫”到当代女工,女性一直是资本扩张贪欲下最大的受害者。

《尼采与哲学》(Nietzsche et la philosophie

[法]吉尔·德勒兹 著,沈敏一 译,新行思|上海文艺出版社·艺文志,2023年7月

20世纪中叶,法国知识界正在为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争论不休的时候,德勒兹却为尼采的思想所痴迷。他在1962年发表的专著《尼采与哲学》突然搅乱法国知识界的神经,开启了法国的后现代主义之路。《尼采与哲学》不单有对尼采的严谨且系统的阐述,同时还糅入了作者富含创见和想象力的解释。解释,于德勒兹即是重复,以重复出新,以重复创造。他后来的许多革命性的思想,包括事件、差异、重复、生成、时间性等核心概念,都能在这部作品中找到萌芽。故此书不但可作为管窥尼采思想精髓的透镜,亦是深入了解德勒兹乃至后现代哲学的桥梁。

《本雅明之墓:一场人类学写作实验》(Walter Benjamin's Grave

[美]迈克尔·陶西格 著,王菁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1940年,本雅明在西班牙和法国边境的一座小镇结束了生命。2002年,本书作者、人类学家陶西格拜访了本雅明在小镇的坟墓。于是有了本书。本书以书中同名文章《本雅明之墓》为书名,并以此发散开来,展现出一位人类学家的学术关切。本书的主题涵盖了本雅明之墓、哥伦比亚的农民诗人,此外,也有关于萨满教身体特质的讨论,以及海洋的消失。这些看似松散的主题,每一个都打上了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烙印,即对物件的欣赏,并从中提炼出深刻的哲学和人类学冥思。作者通过这些不寻常的散文,向读者展示唯物主义知识为我们所栖居的抽象的、全球化的、同质性的和电子化的世界,所提供的一条另类道路。作者通过本雅明之墓,追寻一次兼具民族志式的、自传式的、文化批评式的旅程,他向读者展示了自己对于20世纪伟大的文学批评家的记忆。

《人坐在世界的边缘,笑)(Am Weltenrand sitzen die Menschen und lachen

[奥]菲利普·韦斯 著,陈早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六点图书,2023年8月

伊壁鸠鲁以原子雨构拟世界诞生前的状况,米利都的泰勒斯从水中看到万物之源,爱因斯坦以量子力学解释宇宙,尼采发出振聋发聩的“上帝已死”……人类世的到来,是命运还是挑战?是机遇还是诅咒?从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到21世纪的日本福岛核事故,短短200年间,人类对大自然和世界的改造超越了过往数千年。《人坐在世界的边缘,笑》形式新颖独特,由5部不同题材的文本合成,囊括百科全书、小说、哲学手记、录音转稿和漫画。奥地利新生代作家菲利普·韦斯在这部作品中,让5个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叙事者开口说话,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反思世界的变化……

《爱的终结:消极关系的社会学》(The End of Love

[法]伊娃·易洛思 著,叶晗 译,浦睿文化|岳麓书社,2023年9月

这似乎是一个人人崇尚自由、追求自主的时代,无论男女都可以自行定义自己的爱情样貌,随意选择交往的对象。但更多的选择,并没有为人们带来更高的情感满意度。爱的前景正变得愈发不确定,经历分手和离婚的人也仍然经历着心碎……这既是一部关于“心碎”的历史记录,也是一部批判资本主义和消费文化的学术扛鼎之作。伊娃·易洛思潜心二十年研究,结合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理论资源,从大量文学作品、社交软件、影视、访谈和咨询中抽取出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展现出现代社会如何影响了人们的情感结构和关系。

《黑格尔的康德批判:从二分到同一》(Hegel's Critique of Kant: From Dichotomy to Identity

[美]萨利·西季维奇 著,胡传顺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思想剧场,2023年8月

萨利·西季维奇在本书中对黑格尔对康德理论哲学的批判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她论证了,黑格尔对康德在其批判哲学中所辩护的认知概念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批判,并且提供了另一种认知概念。这本书考察了康德所认定的我们认知模式的关键特点,也审视了黑格尔指控康德的理论哲学是怀疑主义和二元论的诸项理由。萨利·西季维奇以一种同情式的视角认为黑格尔的主张其实源自某种康德的学说,即一种更优越的观念论形式,这种形式能更好地理解我们认知能力的本质以及它们与对象的关系。

《未来地球》(Writing a New Environmental Era: Moving Forward to Nature

[美]肯·希尔特纳 著,姜智芹 王佳存 译,江苏人民出版社·思库,2023年8月

我们总在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往昔。100多年前,梭罗的瓦尔登湖小木屋引领了回归自然的潮流。但是,人类与大自然是否真的和谐相处过?伊甸园式的过去又是否真实存在?这究竟是被建构了数千年的古老假象,还是真的可以扭转地球生态的衰退趋势?本书作者希尔特纳以独特视角解构田园理想的人文蜃景,提出关于未来地球的全新转向。

《不可言明的共通体》(La Communauté inavouable

[法]莫里斯·布朗肖 著,夏可君 尉光吉 译,拜德雅丨上海文艺出版社,2023年7月

七年之后,绝版再来,译文全面修订。莫里斯·布朗肖是法国当代至为重要的思想家,他影响了包括福柯和德里达在内的整整一代法国理论家。本书是布朗肖晚期的代表作。在这本小书里,布朗肖直面“共通体”这一貌似简单、实则繁复的思想,他紧随南希、巴塔耶和杜拉斯等人的思考,以其一贯的幽晦风格对此展开了最为澄澈的言说。如其标题所言,本书保持着某种不可言明的特点。如若必须对此展开言说,我们该使用什么样的言语?布朗肖认为,“这是这本小书托付给其他人的问题之一,与其指望他们做出回答,不如让他们选择把它带在身上,或许还拓展它”。

《天下体系:世界制度哲学导论》

赵汀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守望者,2023年9月

对世界负责任,而不是仅仅对自己的国家负责任,这在理论上是一个中国哲学视界,在实践上则是全新的可能性,即以“天下”作为关于政治/经济利益的优先分析单位,从天下去理解世界,也就是要以“世界”作为思考单位去分析问题,超越西方的民族/国家思维方式,就是要以世界责任为己任,创造世界新理念和世界制度。

《方法与问题》

赵汀阳 著,岳麓书社,2023年7月

赵汀阳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当代中国哲学界的一面旗帜。本书是赵汀阳先生的学术自传,由他自述在方法和问题上的一些探索,包括无立场,综合文本,新百科全书,本源递归的方法,还有可能性哲学,存在论与创世论的合一,共在存在论,facio理论,天下理论等问题。《方法与问题》由作者的两篇自述以及两篇访谈组成。在自述中,作者阐述了自己作为一个哲人,是如何注意到方法的重要性的,有了方法,才能正确而有效地对问题进行反思。在访谈中,作者介绍了自己过去以及现在正在研究的问题,并就自己的哲学转向作了说明。

《原儒:从帝尧到孔子》(“中山大学禾田哲学讲座”丛书)

杨儒宾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6月

“原儒”指的是自尧舜以下直至孔子的圣贤及其儒思。儒门虽自孔始,儒思却其来有自,还原儒学以孔子的面貌问世之前的原初形态,把握儒学在前孔子时代的起源与性质,有助于我们理解上古中国文化价值的蜕变逻辑。本书从神话传说、经籍史料和出土文物中取得线索,追溯“原儒”的谱系与事件,展现“原儒”如何在巫教、夏、商时期氤氲成形,在两周成就以文王、周公、孔子为代表的经学人文新时代的过程。

《戈多不会来:等待的哲学》(「待つ」ということ)

[日]鹫田清一 著,吕灵芝 译,明室|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3年8月

手机通讯代替了书信、高铁代替了绿皮火车、倍速播放成为必要功能……追求更快捷、高效,使人们从无须等待变成了无法等待。从这一社会转变出发,日本当代杰出的哲学家鹫田清一深入考察了“等待”这一行为。在书中,他以日常生活、文艺经典、哲学思考为经,以恐慌、纠结、胶着、空转等社会心理为纬,编织出一张关于等待的哲学网络。他重新思考等待的定义和内涵,探讨在亲密关系、心理咨询、老年看护等场域中等待的多种面向,反思现代社会被迫内耗的人生,试图接纳偶然与未知,获得心灵栖居的可能。

《超越身体边界》(Beyond the Periphery of the Skin: Rethinking, Remaking and Reclaiming the Body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

[意]西尔维娅·费代里奇 著,汪君逸 译,光启书局,2023年7月

“知情同意”就可以避免性侵害了吗?少生或不生孩子就能重新掌控我们的生活吗?从医美、代孕到基因编辑,身体改造新技术满足我们的欲望,还是让我们沦为资本牟利的试验品?本书围绕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身体改造展开,作者首先回溯了资本主义过渡时期,我们的身体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胁迫,被转变成工作机器。这一过程充满了残暴,而女性更是遭受了双重的机械化过程。作者随后回到当下,随着日新月异的医疗技术创新,新时代的身体改造——从疾病治疗、医美整形到代孕,也逐渐成为热潮。这背后暗含了怎样的危险?人工智能资本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人的能力,克隆、基因编辑和基因转移技术似乎要允许未来的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新形式的人类生命、筛选更有能力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才能收回我们对自己身体的决定能力?费代里奇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把人的身体变成机器,将我们与彼此、与大地割裂。只有超越个体的边界,相互联结、相互依存,才能重拾我们身体的本领,收回我们集体的力量,才能决定我们想要的生活。

《人类世的“资本论”》(人新世の「資本論」)

[日]斋藤幸平 著,王盈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6月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保罗·克鲁岑提出,在地质学上,地球已经进入了被称为“人类世”的新纪元,即人类活动的痕迹完全覆盖整个地球表面的年代。物种灭绝、生态污染、二氧化碳超标……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曾许诺我们富裕生活,实际上却不断透支当下乃至未来世代的生存资源。超富裕阶层或许还能维持眼下的奢侈生活,我们绝大多数平民却不得不拼命寻找活下去的方法。要在资本主义的尽头找到突破,我们需要回到马克思。尤其是在与生产力至上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诀别的马克思晚年思想中,重新发现“可持续性”和“社会平等”实现的可能性。在环境危机刻不容缓的当下,“去增长共产主义”这唯一可行的选项终于浮出水面。想避免“人类世”的硬着陆,就不能把危机都交给政治家、专家去处理。“托付他人”只会让1%的超富裕阶层得到优待。这也必定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为了未来,我们别无选择。有人也许会犹豫不决,认为不可能动员起99%的人同行。但其实,只要有3.5%的人以非暴力的方式真正站了起来,社会就将发生巨大的变化。

《宋明哲学的本质》(宋明哲学の本質)

[日]冈田武彦 著,连凡 译,重庆出版社,2023年7月

《宋明哲学的本质》是冈田武彦毕生研究宋明哲学的总结性著作。儒学经战国到宋初约一千五百年的发展,终于诞生了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从宋学的唯理思想,到明学的唯心思想,再到复古学的唯气思想,宋明理学六百多年的展开,不仅是一场儒学变革,更是一场深刻的时代精神变革。冈田武彦指出,宋明时代精神从唐代的外观、包容、感性一转而变为内观、知思、抒情,在哲学、诗歌、书法、绘画、陶瓷等领域呈现出内观、格物、简素、古拙、藏五种特征。特别是揭晓事物根本存在和价值意义的理学,打破了汉唐经学的桎梏,超克了佛、老的虚弊,奠定了宋明时代精神文化发展的基础。本书融合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社会史,为理解宋明理学的时代背景及其精神本质,开辟了广阔的视野。

《密尔论功利主义》(Mill on Utilitarianism

[英]罗杰·克里斯普 著,马庆 刘科 译,人民出版社,2023年5月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功利主义》是19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其提倡的功利主义——个体行动和政治行动应指向“最大幸福”——不仅影响了英国政治生活,而且直到今日仍然引来很多批评。本书是第一本对这一重要文献专门进行解释和批评性讨论的论著。这本指南从当代伦理学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功利主义》在今天的贡献。

《分析视域中的康德与黑格尔》

孙宁 著,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7月

本书通过考察分析视域中的康德与黑格尔,展现分析传统和观念论传统的深度关联。本书的主体部分由九个相互独立的研究组成,这几个研究从各个面向考察了分析视域中的康德与黑格尔,其中不仅涉及到分析哲学家对康德和黑格尔的接受和改造,还涉及到分析哲学家思想中的康德和黑格尔因素。在进入独立的研究之前,本书还花了较大的篇幅详细考察了康德和黑格尔在分析语境中的基本位置。

《心智考古学:人类情绪的神经演化起源》(The Archaeology of Mind:Neuroevolutionary Origins of Human Emotions

[美]雅克·潘克塞普 [英]路茜·彼文 著,王昊晟 李恒威 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3年8月

是什么让我们感到快乐?又是什么让我们感到悲伤?我们怎样才能感受到热情呢?是什么让我们充满了欲望、愤怒、恐惧或温情呢?该书主张理解脑的演化是解开脑工作机制之奥秘的关键点,所以作者对从啮齿动物到哺乳动物的行为和机能解剖做了详尽的比较研究,并提出了极具洞察力的理论,从而解释了动机、情绪和自动反应的皮层下操作平台与演化生成的新生事物——皮层之间的关系。书中对探索、恐惧、愤怒、欲望、关怀、惊慌和嬉戏等基本情绪如何引导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哺乳动物的情感生活提供了一种易于理解的解释。

《探究(一)》

[日]柄谷行人,王钦 译,西北大学出版社,2023年7月

本书是日本当代思想家柄谷行人思想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开始于1980年代中期的“探究”连载中,柄谷行人将关注点转向“他者”或“外部”,而这一重点的转变,意味着针对柄谷行人自1970年代以来一系列思考的“态度变更”。通过考察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等众多现代思想家,作者揭示了包含在一般交往行为和交易行为中的偶然性,不仅贯彻并强化了自《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以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价值形态分析,而且为其后在《世界史的构造》中提出的“交换样式论”埋下了伏笔。作者在该书中对于“唯我论”的批判和突破,以及他对于一系列哲学话语和文学话语的独创性运用,使得该书成为继《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之后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责任编辑:臧继贤
    图片编辑: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