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时我受过的伤害,为什么35岁还在不断重演?”

2023-09-01 22:33
广东

原创 壹心理 壹心理

你有过这样的时刻么?

感觉自己的人生,像是一开始就被写好了脚本,无论中间有过怎样的路径,最终都会走向一样的结局。

心理学家艾瑞克·伯恩给“人生脚本”下过这样一个定义:

“人生脚本是童年时针对一生的计划,被父母亲所强化,从生活的经验得到证明,经过选择而达到高潮。”

简单来说,人生脚本(也称剧本)是由你儿童时期的经历、以及与养育者的互动模式构成。

长大后,你会无意识地不断重复上演这个剧本。

不管是顺风顺水还是遍地荆棘,很多时候,都是我们在不自知下亲手选的。

曾经的晴,就深陷在“我是不值得爱的,我是会被抛弃的”的剧本里,不断自我否定,讨好对方。

直至濒临崩溃,用仅存的力气和希望求助心理咨询,才终于找到自己不幸的根源,看到自己深藏多年而不自知的剧本。

这次,她勇敢地分享出自己的经历,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鼓舞或启发:

如果你总是面对着循环往复的痛苦,可能你也同样深陷在无意识的剧本里。

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见它、改写它,收获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幸福。

故事的开始,看上去似乎很美好。

毕业那年,我遇到了我的丈夫。

他对我展开了热烈又执着的追求,哪怕被我拒绝了好几次,也没有放弃。

在他身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爱”的感觉。

所以,哪怕我的朋友都劝我离开他,哪怕他的家人也不支持我们,哪怕他是个很情绪化的人,我跟他之间有过无数次争吵,甚至还被他扇过巴掌。

我还是因着这一份感觉,一腔孤勇地与他结了婚。

因为,难得有这么“爱”我的一个人,我真的很难与他分离。

本以为婚后会有所改变。

然而,事与愿违。

原有的问题一点都没有被解决,冲突还越发频繁。

争吵的多是小事,但丈夫常常都会怪到我头上,指责我哪里哪里没做好。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刚生完孩子不到俩小时,一动不能动地躺在病床上,要他帮忙找一个给宝宝用的东西。

他找了挺久都没有找到,肉眼可见地越来越烦躁。

这时我突然想起东西可能在的位置,便告诉他:

“可能是放在靠床的那个袋子里了,你再找找看?”

听到我说的话,他瞬间就炸了,狠狠地剜了我一眼,说:

“早干嘛去了!都说你是废物了!东西放哪都不记住,还要浪费别人的时间帮你找!”

那一天,我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却没有得到一点儿关怀。

还因为这么一件小事,遭到了他恶毒的对待。

遗憾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想办法抵抗正在经受的伤害。

反而将这一切伤害默默吞下,进行更强烈的自我攻击。

变得越来越没有自我:

做什么事情都无精打采,每天就像行尸走肉一样;

做事畏首畏尾,总觉得自己是个特别没用的人;

内心变得特别脆弱,害怕、担心总是围绕着我;

总想着让别人开心了,我才配拥有快乐……

在丈夫的身边,我每天都如履薄冰,担心会不会哪里惹到他。

被压抑下来的痛楚,一点点发酵,让我越发感觉,活着只有痛苦。

“我不该活着”的想法,在夜深时一点点肆虐。

直到某一天,我抱着孩子站在了阳台。

“跳下去就好了”这一念头不断在脑海浮现——就差那么一点,我就要跳下去了。

还好,怀里孩子的哭声唤回了我。

我还有孩子,我不能死。

极度痛苦之下,我在朋友的推荐下,预约了一次心理咨询。

2020年年底,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咨询。

见到咨询师的第一眼,我就开始大哭。

她温暖的眼神,让我感觉到自己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在这里,我可以不用压抑,尽情释放我的脆弱与恐惧。

我边哭边细数着我的委屈,告诉她,“我好痛苦,好想自杀。我觉得我不配活着,真的好窒息!”

她就在那,一直温柔地看着我,关注着我,陪伴着我去穿越痛苦。

坚定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她重视我,她知道我的委屈、我的难受,她深深地懂我。

当痛苦能被释放出来,被另一个人稳稳地接住,痛苦就好像减轻了不少。

待我终于哭完,她轻柔地告诉我:

“我能感觉到你有很多的痛苦,我们还要看到人生很多值得期待的事。

比如,你还没看见过你的孩子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叫妈妈呢。

你的孩子也还在等着你陪着他一起体验后面的人生呢。

你觉得很难熬的事,咱们可以一起一件一件来解决。”

紧接着,她陪着我一起探讨我的人生。

我问她,“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总是得不到爱?明明他一开始很爱我啊,为什么变成现在这样?”

咨询师很认真地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

“你没有做错什么,你是值得被爱的。”

很普通的一句话,被她说出来后,我却好像被注入了一股力量,把心底的某个枷锁给冲开了。

随之而来的,是童年的一段段记忆。

父母在我5、6岁时,就出外务工。留我和弟弟在奶奶家生活。

为了得到关注,我处处委屈自己,讨好奶奶,忍着出去玩的冲动努力读书,帮着在厨房烧柴、备菜、打下手。

可这些努力,只要弟弟一出现,就会付诸东流。

我在厨房辛苦帮忙被奖励的一根鸡腿,他一开口就能要走。

我领着三好学生的奖状回家,只为得到奶奶的夸奖的一句“真棒”。

可她,常常随手就放下我的奖状,然后,把话题转向帮助弟弟好好学习。

我似乎看到了那个小小的自己,在角落里哭泣,不停地问到:

“我做得还不够好吗?为什么不能也爱我一下呢?”

我很好奇,明明我问的是老公的问题,为什么我会浮现那么多童年的记忆。

咨询师告诉我,这是我开始觉察到了,我现在在婚姻中遇到的受伤,压抑的问题,其根源来自于我童年“不被爱”的经历。

我现在的痛苦,是在不断重演儿时的剧本:不断讨好,压抑自己,来换取认可和爱。

接下来,我们探讨了我和丈夫的相处模式。

咨询师告诉我,我似乎在和丈夫玩一个接球游戏。

不管他对我丢来一个什么样的球,我都会紧紧的抱住。

不管丈夫给到我的,是指责、抱怨、还是情绪,我都会全盘接过,并认为,就像他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我的错。

其实一开始,他的情绪没有这么坏。

因为他的原生家庭问题,他习惯了用指责的方式表达爱。

如果我曾反抗过,或与他一起改变,也许,我后面不会过得那么痛苦。

是我无底线的退让,日复一日地扮演着“讨好者”的角色,才让他越发不在意我的感受。

如果我继续着这个剧本,无论以后我的身边换成谁,我还是会不断重复这样的剧情。

为了改写我的人生剧本,我将心理咨询坚持了下去。

后来的几次咨询,咨询师都陪我回到了过去。

她邀请我轻轻闭上双眼,我们去到了小时候的奶奶家。

她问我看到了什么,我回答,“看到了一个在厨房踩着小板凳,努力帮忙的小女孩。”

咨询师再问,“她现在需要什么呢?”

我说,“需要奶奶,陪在她身边,夸夸她,给她拥抱。”

她继续引导着,“如果你想,也可以想象出这样的画面,奶奶的行为完全如你所愿,你的感觉怎么样?”

我想象着,一点点地扬起嘴角。

在我内心的空间里,奶奶很温柔,一直陪伴着我,让我感受到温暖。

我想,那个小小的我,应该找到了奶奶的爱。

那份爱,同时疗愈了现在的我。

到现在,每次感到难受时,我都会回去找到小小的我。

看着她在温馨的小院里开心得玩耍,我就会安心不少。

我的内心小孩长大了,她不再躲在角落里哭泣,认定自己不值得被爱。

而是在爱中成长了起来,勇敢地往前路进发。

随着咨询逐渐深入,我和咨询师探讨的话题越来越多。

我是一个有很强烈表达欲的人,每次她都很耐心,陪着我梳理,引导我看到这个问题背后的根源,从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力量。

比如,我们有一次讲到,我小学第一次经历亲人去世的那段经历。

那时候的我一直没有表达这份哀伤,它也就一直跟着我,并转化为对分离的恐惧。

咨询师就陪着我充分体验哀伤,并用意象,带我回到过去,和这位亲人对话,表达对她的思念。

也让我慢慢学会,如何面对世间的分离。

靠着在咨询中得到的滋养,在去年12月底,我终于鼓起勇气,带着孩子回到自己的家乡,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

在家这边,我感受得到前所未有的安静和内心的自由。

距离上和丈夫的远离,让我心情更加放松。我终于不用再背负他的情绪而前行了。

现在的我,虽然还会产生一些不好情绪,但我可以更好地享受当下。

比如,以前在工作中,我从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现在我会尝试表达自己,哪怕有时候表达得不够清晰,我也很满意。

我对自己的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不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自我否定。

我开始去理解自己,感受生命的美好,感受秋日的微风,冬日的暖阳。

我开始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积极地成长自我,对我的生活更有掌控感。

我开始尝试和别人交流,试着去相信别人,也试着多表达自己。

自我接纳后,我身边也都“变成”了好人。

他们都会在乎我的感受,听到我的表达,让我感受到,自己也是重要的。

每每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我都由衷地想感谢我的咨询师。

她是我生命里的贵人。

她让我知道,我可以在外面的世界做自己,去勇于尝试。

哪怕失败了,也会有她陪着我总结经验,长出新的力量。

“我是不值得爱的,我是会被抛弃的”的剧本已然被我抛弃,不会在我的人生继续上演。

我不会再想着用讨好去换取他人的爱。

现在,我的剧本是,“我很好,我值得幸福”。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你们,都能改写掉原本不幸福的剧本,拥有自爱和被爱的力量,收获属于你们的幸福。

作者:来访者晴

编辑:小西

图源:Pexels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