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无驾驶室全时电动集卡上海发布,可在港区矿区等作业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2018-09-14 11:17
来源:澎湃新闻

相比于开放道路上通用无人驾驶汽车的落地,封闭环境下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成为科技公司更愿意挖掘的市场。

无论是沃尔沃、特斯拉、谷歌旗下自动驾驶公司Waymo等公司推出的无人卡车,还是谷歌前员工合伙创立的OTTO公司,无不例外地瞄准了这一市场。

在上海,一家成立刚3年的人工智能公司则表现地更为积极。9月13日,人工智能公司西井科技(westwell )正式推出旗下自动驾驶品牌——“Qomolo逐路”,并发布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Q-Truck。之所以说更积极,是因为这款新车直接采用了无驾驶室整车设计,其车内没有方向盘、没有驾驶室,车头部位安装的是卡车电池,可应用于港口、物流园区、矿场等多场景。

Q-truck

同时,据西井科技介绍,Q-Truck率先运用i-Loop全时电机能量回收系统,在滑行及刹车时实现20%能量回收,从而有效增加20%的车辆续航能力。估算下来,百公里平均能耗仅需102元。一年能耗仅需3.72万元,相比柴油动力,Q-Truck一年大幅节省67%的使用成本。

西井科技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脑神经技术及产品研发商。公司此前已推出模拟人脑神经元工作原理的芯片,该芯片具备人脑的学习能力和特定运算能力,可模仿人类大脑在短时间内处理海量感官信息的功能。

发布会现场

之所以直接采用无驾驶的整车设计,西井科技CEO谭黎敏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首先,我们计算过,拿掉驾驶室可以帮助减少三分之一的成本。其次,因为全时无人驾驶电动重卡在港口、矿区等特定环境下使用,即便没有驾驶室也可以保证安全。”

据谭黎敏介绍,这款全新的计划在在明年上半年实现量产。而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西井科技也正式对外宣布已和三家A股上市公司:振华重工(600320.SH)、珠海港 (000507.SZ)、西藏珠峰(600338.SH)达成深度合作。

据了解,此次西井科技的团队从乐高积木的模块式车头中获得灵感,将电池装在Q-Truck的车头部位,并在车身两侧设置了可更换的副电池仓,以便让用户按里程需要或运输习惯,来定制换电与充电计划。

Q-truck具备多种用途

具体来说,低速版Q-Truck最大满载续航里程为65至150公里,高速版为150至300公里,单次完全充电需2小时。车头的LED交互屏会实时显示电量,车身也设置有多个警示灯,以便提示附近人员车辆的状态。

此外,Q-Truck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当卡车所有电量耗尽时,救援Q-Truck卡车可为其充电。同时得益于西井科技此前开发并投入使用的WellOcean智能理货系统,再辅以云端的港口统一调度系统,以上所有操作都可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完成。

港区应用场景模拟

对于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来说,它们具备天然的节约成本优势。尤其是在港口、矿区等繁忙的日常作业过程中,通常需要依靠卡车司机,“三班倒”地驾驶卡车。

以一个集装箱吞吐量200万标准集装箱的中等码头为例,正常运营需要约200辆场内运输集卡。以该码头每车配4名司机“三班倒”计算,每名司机的年薪约在6万到12万元人民币。

谭黎敏称,以港区内集卡为例,一辆车每年可节约30万元-40万元人力成本,同时消除部分有人驾驶的安全隐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码头驾驶集卡拖车需要A2驾照。但按照国内的交通法规,A2不能直接申领,一名司机想要从C1增驾到A2,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如果期间发生扣分或者事故,增驾的时间将更长。这样一来,招到一名优秀、有丰富驾驶经验的卡车司机,无论是对于港口方,还是物流管理车队来说, 相当不容易。

高盛曾在2017年的一份报告中预测,在未来的25年里,自动驾驶卡车每年将扼杀大约3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自动驾驶卡车运输能够得到政府批准和实现技术创新,并且被卡车运输公司广泛采用,那么这个趋势的发展速度会比预期的更快。

    责任编辑:李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