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实施“八八战略”二十年:11市人均GDP均超一万美元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2023-08-23 11:52
来源:澎湃新闻

浙江11个设区市齐晒20年来的发展成绩单。

浙江11市2002年、2022年GDP数据。 澎湃新闻记者 姚似璐 制图

8月22日,随着丽水市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来当地的蝶变,浙江11个设区市全部亮出2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及亮点。

“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是习近平总书记2003年在浙江工作时擘画、实施的引领浙江发展、推进各项工作的总纲领和总方略。今年7月,浙江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王浩共同解读实施“八八战略”20年来的发展变化,11个设区市随后陆续召开发布会,介绍各自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开放联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发展成果。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过去20年浙江11个市的经济总量、人均GDP均实现跨越式发展,过半数城市凭借特色产业等在不同领域跻身全国乃至全球前列。作为全国首个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通过“山海协作”,后发地区迅速崛起,区域协同发展加速。同时,不少地区内外联动,在不断融入周边中心城市、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提升自身能级。

经济总量杭甬领跑,人均GDP舟山第一

2002年至2022年,浙江各地市的GDP增长均在6倍以上,海岛市舟山的经济总量增长超过10倍(11.4倍),宁波、杭州、衢州分别增长9.8倍、9.4倍、9.1倍,嘉兴增长8.9倍,丽水增长8.9倍,湖州增长8.1倍。去年,杭州的经济总量达到18753亿元,宁波为15704亿元,处于第三、第四的温州和绍兴分别跨越8000亿、7000亿台阶。

人均GDP方面,去年所有设区市该项指标均超过7万元,其中6个超过10万元,最高的舟山达16.7万元,其后为宁波(16.4万元)、杭州(15.3万元)、绍兴(13.8万元)、嘉兴(12.2万元)、湖州(11.3万元)。

浙江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已连续22年、38年居各省区第一,20年来居民收入大幅倍增,杭州的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倍、7.6倍。宁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城市第8位,总收入5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行政村“双清零”。湖州的城乡收入倍差从2.25缩小到1.61,去年城乡居民收入60554元、列全国第18位。嘉兴率先实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村村超百万”,村均经营性收入近250万元,农民收入连续19年领跑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至1.56。

特色产业支撑城市地位跃升

20年来,浙江过半城市摘得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荣誉。

杭州连续12年入选“外国专家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宁波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居全国城市第一,跻身全球航运中心城市十强。绍兴连续两年获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国务院督查激励。台州获评“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影响力城市”。金华是全国首个拥有“双综保区”“双跨境电商综试区”的地级市,并获评“‘一带一路’最具活力城市”。舟山建成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石化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宗商品资源配置高地。

殊荣的背后是产业支撑。作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宁波的规上工业企业超万家,去年工业增加值排名全国第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占浙江的24.6%,总数仅次于北深沪苏。该市的另一大优势是港口,去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2.6亿吨,连续14年蝉联世界首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335.1万标箱,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获评“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的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热土,去年民营经济为该市贡献86.2%的税收、80%的地区生产总值、90%以上的就业。过去20年,台州民企数量从9.68万家升至25.08万家,境内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四,该市还发布了全国首个地级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首个民营经济司法服务指标体系;在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的地方支持民企改革发展的72条典型做法中,台州有27条入选。

浙中的金华则依托开放优势建设“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点。20年来,金华承担260多项国家、省部级改革试点,国内货运专线通达全国320个大中城市,与23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关系。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较2002年增长近54倍,其中出口额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7,进口额增速居浙江首位。

作为国家级群岛新区,舟山最具代表性的成果之一是依托自贸试验区,走出了一条无中生“油”、聚“气”的特色发展之路,建成投资2500亿元的4000万吨级炼化一体化项目,成为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石化基地。目前,舟山已基本建成以油气全产业链为核心的“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区”,形成制度创新成果269项,构建了极具辨识度的油气全产业链闭环改革创新体系。

借区位优势造发展强势

“八八战略”实施的20年也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20年。

2003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率领党政代表团赴沪、苏学习考察,拉开长三角地区高层频繁互访的序幕,长三角区域合作升温,2003年也被视为“长三角元年”。

在介绍各自20年发展变迁时,绍兴、台州、嘉兴、湖州均将重点之一落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提升城市能级上,交通互联、产业共兴、服务同城成为关键词。

作为链接杭州、宁波两大都市区“金扁担”的绍兴在融杭联甬、唱好“双城记”上持续发力,轨交1号线与杭州衔接,风情旅游新干线贯通杭甬,嘉绍大桥、杭绍台高速、杭台高铁等投运,越东快速路等7条智慧高架形成环线。杭绍临空经济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绍兴片区、杭绍一体化萧诸绿色发展先导区、义甬舟嵊新临港经济区等高端产业协作联动区建成;杭绍甬间构建起统一的人才评价和互认体系,加速打造三地“基础研究+人才培育+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浙苏皖三省交汇处的湖州构建“接沪融杭、承苏启皖”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在规划、交通、产业、科创、平台、人才、公共服务等领域充分对接,加强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各大城市的全方位合作,全面对接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该市以大产业大平台推动大建设大合作,在一市三省毗邻区域发起共建“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实体化运作;在上海设立湖州驻沪苏招商引才中心,发挥外资集聚先行区等开放平台的导流作用,2002-2022年累计实际使用外资203.1亿美元,年出口额突破千亿元。同时,与长三角城市实现电子证照跨省共享互认,45项企业服务和68项个人服务“一网通办”,长三角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浙江接轨上海“桥头堡”、承接上海辐射的“门户”嘉兴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首位战略。20年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进入国家战略核心;沪杭高铁、杭海城际等建成,通苏嘉甬高铁、嘉兴机场等开工,嘉兴港进入“亿吨大港”行列;全市累计利用外资超460亿美元,居全省地级市首位,引进超亿美元项目499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207个。

目前,嘉兴提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的新定位,未来5年交通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构建“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同时,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金南翼”,加快建设文旅融合国际商务区、科技创新功能拓展区、数字贸易创新发展区,实现与虹桥枢纽功能互补、优势叠加。

    责任编辑:张军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