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教师有尊严,则社会更文明

2018-09-10 18:33
来源:澎湃新闻

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会上还提出要“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又是一年教师节。回首过去一年中有关教师的新闻,你会发现,教育的话题日益成为社会的核心关切。教育成为了很多矛盾的交汇点:学区房、“金领家庭供不起孩子的暑假”、寒门子弟、社会公平等敏感议题,总会指向教育和老师。零星发生的校园性侵、性骚扰个案,以及虐待儿童、校园暴力等个案,却像害群之马一样严重毒害了教师职业的荣光。

这一切说明,整个社会对于教育越来越关注,教育在整个社会议题中的权重日益提升。

34年的教师节,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一步步的成长,如今,当年设定教师节之时指向的“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等历史任务,早已经完成。如今的老师是幸运的,尊师重教的传统得到了全面复兴;如今的教师又是压力重重的,在正常教学任务之外,还面临着家长满满的期待、社会更严格的审视。

如今,教师的范围越来越“宽”。基于互联网的新型知识传播模式,可汗学院、TED演讲、慕课等在线教育,使“教师”的外延更加丰富,也超出了传统《教师法》规定的范围,形成了“泛教育”圈子,需要教育等相关的职能部门有跨出一步的服务意识,比如,对于泛滥的课外辅导应该形成有力的规制。另外一方面,正规教育面对“门外的野蛮人”,也需要做出及时的应对,吸引孩子好奇的目光。

教师待遇问题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议题。教师待遇的诉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是说到底,还是要落实《教师法》当中有关“教师收入不得低于公务员”的法定标准。

教师,应该是一个“中位数以上”的好职业。教师的阳光收入,应足以让他们过上小康的生活。“甘守三尺讲台”,绝不应是委屈地坚守清贫,那更多是指对岗位和责任的坚守;社会舆论更不该“捧杀”教师。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在经济发展放缓,地方财政收入承压的情况下,更要优先保证教师的收入不受影响。老师安心,则社会安心;老师有尊严,则社会更文明。

教师是一个职业,所以要给教师一份体面的收入;教师又不只是一个职业,所以要给予教师更多的荣光。时代在变化,教育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剧烈的改变,但是绕不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根本。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