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地园蔬,让人想起幼时在院中葡萄架下乘凉的遥远夏夜 | 此刻夜读

2023-08-13 19:49
上海

原创 苏枕书 文学报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THE PLANT

今年梅雨持续了一个月,瓜藤在酷暑到来前都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小阳台也略有绿荫遮蔽之意。

隙地园蔬

文/苏枕书

刊于2023年8月10日《文学报》

每到四月末,研究室楼下总有工作人员用大麻袋种两株苦瓜。七八月间,绿藤爬满外墙,有四五楼高。苦瓜也结了不少,只是高不可攀,眼看由绿转朱,成了锦荔枝,作了鸟雀的甜点。种绿藤是此地人家很喜欢的夏季活动,学校和政府机构也很常见,适合小朋友们观察植物,也合乎环保宗旨——据说炎暑时节,绿藤覆盖的建筑内部室温可以凉一到两度。苦瓜之外,常见的还有健壮的西洋牵牛、丝瓜,本土牵牛则一般种在小盆里欣赏。

天气转暖后,各处花店和超市都能见到这些植物的幼苗,牵牛我每年都种,有花盆和简单的支架就够了。瓜类对空间要求较高,从前住在小公寓,只有狭窄阳台,不便大面积种瓜。附近有邻居将车库用地改作宽敞的菜园,矮墙边种植南天竹、百合及各色香草;当中几垄地堆高,种植应季蔬菜;并间种鸢尾、菊花等花卉,四季错落有致。偶尔遇到邻居在园中忙碌,一位和善的老太太。夸她植物种得真好,她总是谦称不过种着解闷。这样一块园地太难得,最近流行去郊外租地,据说租金也不昂贵。但一查地图才知,这郊外在公共交通难以抵达的山野,非自家有车才能去,只好放弃。

去年搬家后,地方比小公寓自然稍稍宽松,但也没有大片场地供我实践园艺。家门前有一条窄窄的石板路,两侧是前任主人用石块围起来的方寸园地,原先已种满桂树、杜鹃、山茶、绣球。我搬来后又种了芍药、柠檬、桔梗之类,满满当当,实在不可能再种蔬菜。百般思索,只有小阳台略可利用。因见过旧房翻修时裸露的木结构,对房屋承重能力很觉得战战兢兢,只敢安排有限的花盆。话虽如此,一年过后,小阳台有一半空间还是摆满了花盆。观花的是碗莲、木香、蔷薇;期待结果的有梅树与枸杞,但上个春天它们连花都没有开。其他盆内种的是应季植物,因而收获完一种,就要倒出盆土,彻底翻晒除虫,添加新土和肥料,为下一季作准备。初春翻盆时最常见的是天牛或金龟子肥白硕大的幼虫,少不了吓一跳。而它们竟蠕动得飞快,若不及时处理,一会儿就躲到其他花盆的角落去了。

今年春天种什么好呢?拣选再三,选定了牵牛、苦瓜、南瓜、黄瓜、葫芦,都是可能发展为绿色凉棚的植物。小阳台只有朝西一面窄墙和朝南窗边可以搭支架、拉上现成的攀爬网。朝西种了苦瓜和葫芦,朝南种了西洋牵牛。西侧栏杆边安置了长方形花盆,种了黄瓜和几种牵牛。至于为什么混种在一起,也是因为空间实在有限。阳台当中还有两三个花盆,种了用超市南瓜剩下的种子育出的苗。

日本市面最常见的黄瓜品种叫“白刺”,表皮碧绿光滑,白刺并不尖锐,形态笔直,据说占了市场流通量的九成。这种黄瓜最多见于沙拉或三明治内,口味清淡,是存在感不强的温和配菜,以我对黄瓜的认识而言,总嫌味道不足。偶尔也能买到与国内黄瓜更接近的带刺品种,滋味清甜,但因为刺稍尖锐,形态不够笔直,在极重蔬果卖相的日本市面很少见。超市偶尔也会出现一点,是本地菜农的少量生产,定价自比常见的淡味黄瓜金贵,曰“四叶”“四川”。

四叶黄瓜因出现四片真叶后即着花芽而得名,是原产我国的华北型黄瓜,据说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由朝鲜半岛引进。四川黄瓜由四叶培育而来,似与四川省无甚关系,形态接近四叶,但较四叶为短。这类黄瓜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华料理店,做拍黄瓜之类非用此口味馥郁的品种不可。我还爱吃皮蛋黄瓜汤,是以前在重庆读书时学到的搭配。

因此要自己种黄瓜。黄瓜是很结实的植物,抗病少虫,只是要深且广的大盆,否则难以收获,我的花盆显然不够标准。四叶黄瓜的确早早着花挂果,但长大的瓜不多,有些刚及食指大小,却逐渐枯萎卷曲了。检讨原因,可能是根部水分流失太快,应在土上铺盖稻草,减缓水汽蒸发;也可能是附近植物密集,遮挡了光照。苦瓜情况似好些,掐了几次顶芽后,藤蔓扩张很快,不久便爬到了屋顶的高度。但我家小阳台上有透明雨棚,藤蔓无法向更高处发展,只好用细麻绳重新结网,牵引藤蔓贴着雨棚横向延伸,呈凉棚之态。但瓜藤喜欢向上攀爬,每天早上起来,都得重新把昂起头的新苦瓜藤缚在横向的攀爬网上。后来偶尔路过一户人家,发现这家门口有非常漂亮的苦瓜藤,也只有一层楼高,但将花盆摆在离墙有一段距离的地方,搭起不足墙高的支架,再拉起攀爬网,等于瓜藤顶端、支架顶端、花盆底端三点构成一个钝角,比贴着墙爬藤多出不少生长空间。这样的妙法,也只能留待明年实践。苦瓜初开的花朵都是雄花,要过段时间才会出现雌花,且要留心授粉。小阳台常有蜂蝶蚊蝇到访,转眼到七月中,苦瓜也有了三五收获。

此外,还很喜欢紫苏叶和韩国烤肉店常见的苏子叶——其实就是紫苏的一种,又称芝麻叶,韩国物产店能买到,价格金贵。网购了种子,育苗很顺利,移栽后也长出了新鲜漂亮的叶子。迫不及待摘几片,或包肉,或拿辣椒酱、芝麻油略加腌渍,无不味美。然而我喜欢的,虫也喜欢。很快,植株上满布细小的青色肉虫,飞速享用新叶和嫩芽,茎秆也被直接咬断。起先是拿筷子早晚捉虫,但人力赶不上它们繁殖的速度。忍耐了月余,终于买了杀虫剂,对青虫大开杀戒——有机农业真难。

今年梅雨持续了一个月,瓜藤在酷暑到来前都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小阳台也略有绿荫遮蔽之意。清晨各色牵牛花开,黄昏是葫芦花。夜里小伫藤荫,想起幼时在院中葡萄架下乘凉的遥远夏夜。只是如今周边民居密集,不远处就是邻居的窗户,不便久留阳台,徘徊一阵就躲回了屋内。猫也喜欢长久在窗前看植物,以及对面人家屋顶上蹦蹦跳跳唱歌的麻雀们。

原标题:《隙地园蔬,让人想起幼时在院中葡萄架下乘凉的遥远夏夜 | 此刻夜读》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