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思政教师瞻仰一大会址,完成学生时的愿望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俞凯
2018-09-07 19:49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9月7日,星期五,雨。

上午10时许,背着黑色双肩包的湖南工业大学教师乔湘平刚走进一大会址纪念馆序厅,就被一群又一群穿着不同工作服、胸前佩戴党徽的参观团队“震住”了,她感叹道:“原本以为开学了,又下大雨,人不会很多,没想到上海一大会址的人气这么旺。”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新添的导览机全天滚动播放史料展四大部分的展览要点,图为乔湘平拍摄导览内容。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刚刚经历了西安、延安、北京、天津、嘉兴红色之旅来到上海的她,被纪念馆内新添置的落地式多媒体导览机吸引住了。“这个导览屏的颜色很鲜亮,视觉冲击力强,一下子就能吸引参观者的注意力。” 乔湘平说着拿出随身携带的iPad,不停拍摄屏幕上闪现的视频画面。她说,这些视频资料可以为她新学期给学生上思政课、制作PPT提供素材和灵感。

一大会址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工作人员陶渊骏表示,2018年8月底新增的四台导览机(一大会址三台、周公馆一台)是陈列研究部的一项精细化举措,为的是更立体多元地宣传正在做和即将推出的展览,让过去那种静态的宣传海报、易拉宝“动起来”。

导览机高1.8米,55英寸的屏幕上滚动播出史料展的宣传文字,从展览128件珍贵文物、117张历史图片中精选出的资本论、万国公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共产党》月刊、《政治经济学批判》等部分文物照片不停闪现,旨在提醒参观者——走进纪念馆临展厅,就能看到这些珍贵文物的实物。

“今天看到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展的宣传短视频时长2分45秒,导览机每天8:30自动开机,16:30自动关机,全天滚动播放史料展四大部分的展览要点。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文字上多以疑问句形式出现,比如,马克思主义如何诞生?哪些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怎样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陶渊骏透露。

陶渊骏称,目前导览机的宣传内容处在试运行期,今后还打算配套播放各类党史教育活动的宣传片,把活动与展览讯息结合起来,制作专题宣传视频,形成一些组合。在前一个展览与下一个新展之间的空当期,滚动播放一些馆藏经典文物的图片。

除了狂拍导览机,乔湘平第一次看到序厅里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立体浮雕头像时,激动不已。

已经有21年党龄的她,走到毛泽东的头像前端详良久,说:“我是湖南人,我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好在湘潭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所以就给我取名乔湘平。毛泽东是我的老乡,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

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给学生们上思政课时,常常会说起这13位一大党代表,每个党代表会花三五分钟进行介绍,但对于毛泽东,她会做专题介绍,其中也有一种湖南人的情结在里面。

看到一大会址纪念馆序厅里13位中共一大代表的立体浮雕头像,乔湘平很激动。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是乔湘平多年来的一个愿望。

她回忆道,30年前她还是大学历史系学生时,就萌发了来上海看看一大会址、了解中国共产党建党史的念头,但30年来因为种种原因,都未能如愿。2018年暑假,她与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全体老师一起,前往西安和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学习,在那里参观了张学良故居、西安事变旧址、延安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等红色景点。

其后,她又背上双肩包,马不停蹄地前往北京、天津、嘉兴,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谭嗣同故居、李大钊故居、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大沽口炮台旧址、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名人故居和革命遗址,用她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才能起到思政课老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红色基因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暑假这一圈走下来,我的手机和iPad里已拍了7000多张图片。回到学校后,我会整理制作成PPT和短视频,把这个暑假的红色旅游经历带入课堂,讲给学生们听。” 乔湘平称。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