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危机,正在让孩子大脑变笨

2023-08-10 07:48
安徽

原创 卷卷兔 谷雨星球

大家好,我是卷卷兔。

这个夏天,全世界已经进入了油爆火煎的模式。国内40度已经成家常便饭,这欧洲更是出现了40度、44度、48度的极端高温。

科学家称,现在的升温速度,是过去百万年都没有过的。

联合国发布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今年7月是有气象纪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地球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热的30个月,可能打破了至少 12万年的历史纪录。

■图片来自联合国官网。

气候变化已经是全人类迫在眉睫的威胁,气候变化带来的洪灾、山火、干燥,正在让无数人陷入危机。

但这些表述,总感觉离我们有些远。

最近,耶鲁大学、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发布了一项长期研究结果,将气象变化的影响拉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极端炎热天气正在导致孩子数学成绩下降,甚至相当于折损了1/4年的教育。还对不同年龄段的人认知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全球首个关于10-99岁人群认知能力与极端高温天气存在潜在关系的研究,更与我们相关的是,调研样本数据也均都来自中国。

极端天气正在如何影响我们呢?

我读完整整48页的论文,顺便还看了一下其他相关研究,如高温对男性女性不同影响,如高温与抑郁焦虑的潜在关联等,发现信息量非常大。

■论文pdf版本放在后台了,文末有获取方式,感兴趣的来领。

气温每升高3.29℃

被最顶尖大学录取率降低1.97%

先来看看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从2010年到2018年,研究人员对49652名年龄在1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了跟踪走访的调研。

每隔几年,都会让被试者做一些题目来测量认知能力。题目包括24道标准化数学题,34道词语练习题,这些题目都与某些科目的知识储备相关。

在每个测试的日期里,研究者都记录了当天的气温情况。从下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因为测试日期集中在7-8月,高温天气还是居多的。

8 年下来,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气温在22-24℃的日子,如果测试当日的气温高于32℃——

被试者数学成绩就会下降0.42分,相当于损失0.23年的教育,相当于近 1/4 学年。

而且,从22-24℃开始,气温每升高1℃,数学成绩就会下降0.0073分。

这一大发现在数学结果上发现与高温相关的统计学上显著的影响。

也就是说,当涉及跟金钱相关的决策时,如养老储蓄、投资理财、教育投入等等,或许认知能力会有所下降。

如同耶鲁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该论文作者陈希教授所说的那样:

「我认为我们揭示认知和决策成本的方式,将使我们更接近真正理解高温带来的经济损失。」

■图片来自耶鲁北京中心,也是我最早看到论文的地方,或许有家长说,0.42分根本不算什么?

那再来看一项2018年的研究。

一个同样由美国学者和中国学者组成的团队,研究了气温如何影响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他们将数百万计的高考成绩,与考试当天的气象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

气温每升高3.29℃,学生的考试成绩就会降低1.12%,被最顶尖大学录取的几率,将会被削弱1.97%。

高温影响孩子进入名校的可能性,在这里得到了印证。

女性在高温表现下更好

那么,如果考试之前都很热,当天恰好没那么热,还会影响考试成绩吗?

很不幸,依然会。

2018年来自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对美国学生的PSAT成绩进行了详细分析。他们想看看,考试之前累计高温的天数,将如何影响学生成绩。

结果发现:考试前累计的炎热天气,会降低学习效果,尤其对低收入和少数族裔学生的破坏性更为严重。

考试当年的平均气温每升高1℉(-17.2℃),相当于丢掉了1%的有效学习。

高温为什么会影响考试成绩?

很多研究曾经给出过解释:

人脑中,负责构建和解决复杂认知任务的对冷和热非常敏感,从而因为极端高温天气而遭受损害。

高温有可能会让进入大脑的血流变慢,从而出现更强的大脑疲劳。

高温给人造成的压力,会削弱人的专注力、工作记忆,从而影响人回忆、加工信息的能力。

澳大利亚临床运动生理学家 Phil Chapman的研究,发现了高温对孩子专注力的损害。

他用红外摄像机监测学生的心率、身体核心(鼓膜)温度和皮肤表面温度。

同时,让学生在电脑上完成一项认知测试,评估了学生在21℃的教室和38℃的教室中,具有怎样的专注力、反应时间和心理敏锐度。

答案显而易见:

在38℃的教室中,参与者的心率增加了 20%,平均反应时间骤降了40%,学习效率断崖式下降。

从脑科学的角度来说,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在高温之下,血脑屏障开始崩溃,蛋白质和离子在大脑中积聚,引起炎症。在极端情况下,蛋白质的积累甚至会导致脑细胞死亡。

更值得警惕的是,高温天对认知能力的消极影响,不单单是针对孩子的——

年龄越大的人,损害越大。暴露在32度以上高温天对认知的损害,老年人比中年人还要高出1.5倍。

对于男性和教育程度低的人,损害越大。

极端高温天气「烧坏」大脑,并非危言耸听。

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用空调。耶鲁研究就发现,空调可以将高温对数学成绩的消极影响减少36.6%。

但最大的问题是:有很多孩子的家里、教室并没有安装空调。

我们可以用空调来最大化抹除高温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可是他们呢?

■2019年来自南加州大学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在 16 至 33 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女性通常在温度更高时表现出更好的认知表现,而男性在较冷的温度下表现更好。更有意思的是,男性在高温下认知表现下降,主要是因为努力程度的下降所致。

极端高温下

精神和身体健康都付出了代价

乔治城大学全球健康系的心理健康专家Syed Shabab Wahid,今年2月份在顶级期刊医学期刊《柳叶刀》上的一篇研究发现:

即使环境温度比正常温度高出1℃,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随着气候持续恶化,这种消极联系还将会增强,甚至更加可怕——

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经济学家Marshall Burke发现,在美国和墨西哥,平均气温每上升1℃,就与自杀率增加1%相关。

而这 1%的背后,就是无数人的生命。

为什么呢?

脑科学家的回答是,高温影响神经递质血清素,而血清素又是我们最重要的情绪调节剂之一,可以帮我们控制攻击性。

当我们感觉到太热时,调节情绪的能力就会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冲动、躁动、不耐烦(还真是,大热天就特别容易暴脾气)。

另一个可能的猜测是,极端高温天数每年都在增加,这在根本上改变了人门的互动模式,户外、大自然都离我们越来越远。

原本就属于户外的夏天里,已经很难在白天带孩子出去玩儿了,只能呆在在空调房里,与电子产品为伴,缺失了社交、出汗和绿色。

这和我们曾经避之不及的「禁足」,又有什么区别呢?

更令身为家长的我在意的是,高温下的户外活动又会给孩子们更致命的危害——

孩子的身体对热的反应与成年人不同,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能力更差,非常依赖成年人来帮助他们降暑。

研究表明,与成人相比,儿童的身体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增加出汗量,才能适应温度高的环境。

■近日,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的消防员进行一次模拟试验,发现车辆在阳光下暴晒30分钟后,没有被太阳直射区域温度是50℃左右,直晒的区域已经达到了可怕的79℃。

年幼的孩子也更容易脱水,因为他们体重的大部分是水,哪怕他们比成年人出汗更多,也未能及时将体温调节下来。

同样的高温,大人觉得还可以忍受,但孩子可能已经到了濒临中暑的边缘。

在美国,与高温相关的疾病病例随着平均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几乎一半的患病者是儿童。

40度的「特种兵旅行」早已经上了热搜。从一大早就汗流浃背的奔波旅行,实实在在是给孩子找罪受。

■来源小红书博主@林溪的小书房

写完这篇关于极端高温的文章,我刚刚结束了异常闷热的一天。随手查了一下科学家关于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答案让人心里一沉:

全球变暖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狂奔,今后的形势会越来越严重。

遥想过去,父母、学校和媒体呼吁我们保护环境,减少浪费,缩减碳排放,我总觉得离我很遥远。

如今看来,真有点讽刺。气候变化已经开始无孔不入地影响了我们,我们的孩子。

■最近的洪灾牵动人心,谷雨在社群里推荐过这部纪录片的资源,很多大学也新开设了气候研究的相关专业。

国外的气候精神病学联盟已经做出提醒:

我们必须开始将气候变化视为一场心理健康危机。

当下的现实是,气候变化虽然在全球被当作头号公共卫生问题,但不仅是它对身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少有人问津,就连对全球变暖的关注,也觉得远在天边。

身为地球沸腾时代下的个体,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努力,虽然小,却仍然珍贵和重要。

「起初,没有人在意这一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

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原标题:《一场席卷全球的新危机,正在让孩子大脑变笨》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