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牢固树立大就业观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编者按:2023年,我省高校毕业生达87万人,规模再创新高。面对严峻复杂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形势,全省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厅工作要求,进一步压实责任、创新举措,千方百计挖潜力、拓岗位、优服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分享我省高校就业创业工作经验,河南高教新媒体矩阵与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联合开设“校领导谈就业”专栏,敬请关注!
往期精彩:
刘文锴:构建 “三级联动”工作机制 助力学校就业创业工作高质量发展
牢固树立大就业观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 李 俊
信阳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大就业观把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基础,以做实精准帮扶为重点,以完善就业服务为保障,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突出“三个特色”,提升就业能力
学校坚持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基础,大力加强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高素质教师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提升师范技能,擦亮就业底色。学校通过举办教师教育文化节,开展师范生专业技能大赛、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三笔一话”大赛、说课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每年选派4000余名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挖掘社会资源,涵养就业初心。学校主动对接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计划,牵头成立“大别山革命老区高校联盟”,与信阳市共建“大别山精神研究院”“信阳发展研究院”,整合大别山革命老区社会资源构建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协同融通、区域联合联动的发展机制和区域就业创业联动发展模式,进一步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三是做实生涯教育,明确就业方向。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创业基础课,将生涯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教学计划,全面提升全程性、全员化、专业化就业育人成效,全力构建就业创业课程教学、第二课堂实践、培训指导、职业测评、信息反馈等全方位的职业发展服务体系,为毕业生明确就业方向提供系统指导。
二、做实“三项帮扶”,强化精准指导
学校坚持以做实精准帮扶为重点,打好重点学生群体就业帮扶组合拳,为重点学生群体就业之路保驾护航。一是健全工作台账、一对一精准帮。通过健全工作台账,重点摸清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残疾毕业生以及长期未就业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底数,建立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学业情况、就业创业意向、就业进展情况、帮扶措施等内容的工作台账,定期更新并完善台账信息,做到“一生一策”“一生一档”。二是精准推送岗位、点对点及时帮。通过建立帮扶对象就业信息数据库准确统计更新帮扶对象就业意向及就业信息等相关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实时更新帮扶数据。三是做好宏志助航、手把手用心帮。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累计培训信阳、南阳、驻马店、平顶山、漯河地区18所高校重点群体毕业生近1800人,参训毕业生就业内驱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就业去向落实率普遍高于所在高校平均水平。
三、聚焦“三个重点”,拓展就业渠道
学校坚持以完善就业服务为保障,不断强化就业创业教育,搭建就业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学生就业渠道。一是加强就业创业教育,构建双创服务体系。充分发挥“项目培育、竞赛牵动”的育人合力,构建了以国家级项目为龙头、省级项目为主干、校级项目为基础的三级“大创计划”实施体系,每年进行项目申报近200项,覆盖近5000人发挥国家级、省级众创空间的孵化作用,推动双创竞赛项目落地,实现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搭建优质服务平台。与地方政府联合建立“高校人才工作联络站”“毕业生就业创业基地”,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发展同频共振。主动对接省内外优质用人单位,持续开展“书记校(院)长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丰富并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结合毕业生就业需求,成功承办豫南分市场春季双选会,吸引省内外用人单位550余家、近万名毕业生参会,现场提供岗位1.5万个,千余人达成签约意向,社会反响强烈。三是加强就业指导教育,鼓励学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就业育人与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相结合,引导毕业生更新就业、择业观念,积极投身基层线,服务革命老区基础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系信阳师范大学校长,原文刊载于《河南教育》(高等教育)杂志2023年第7期。
原标题:《李俊:牢固树立大就业观 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