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 Day7-8:新人导演是否需要流量明星加持?
电影节快到尾声了,展映的片子基本都走过了一轮,市场、创投单元开幕,十分热闹。今年我们有意识地关注了创投的项目,剧情、喜剧、悬疑、惊悚、家庭、奇幻等经典类型保有的同时,作者性的表达也不少。
文字:杨发财 王新然
责编:恒立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一 · 创投单元的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出现了一部桌面电影的长片——《全屏搜索》,桌面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稀缺,但放在中国的电影市场,这确实是“新”的形式。
“微信、转账记录、监控录像……当构成屏幕的每一个部分都在制造悬念,她逐渐意识到:是出轨?是骗保?还是!?”
这是《全屏搜索》所想讲的故事。听导演迟海的阐述,我被吸引的是它并没有只停留在悬疑的阶段,其中也穿插了对现代人的爱情的思考。如今网络快速发展,我们均为互联网上的透明人,只要有网络,我们都可以被找到,借用网络来引出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即使是在亲密关系中,信任也是缺失的。《全屏搜索》的形式加上本土化的处理以及对社会、现代人的思考,只听陈述的时候我是比较感兴趣的。
在保证其类型的商业属性的同时,许多创作者都加入了对社会议题、现实生活进行了题材的发掘与思考。如《老轻狂》,关注到老年人群体,用他们考驾照的故事承接过往链接当下老人的状态;《刺骨》导演作为刑警出身,结合她的工作经历,关注到北漂、务工人员这一无名群体,并未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给予人文关怀,而是以“繁琐又消沉的刑侦生活里,年轻的他践行最赤诚的理想主义——为那具河漂无名尸找到一个名字”的简单故事去展现出他们的困境;《野花》从职业学校出发,为我们带来一处新视角……
从FIRST年度入选的18个项目中,一定程度上可以窥探上当下的电影生态以及关注点与表达点,类型中穿插着创作者对形式的新尝试、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对现实生活的一定反思。
二 · 超短片的生命力
可能是受了去年超短片的影响,在疫情封控的环境下,《游者多未惧》用简单的故事和影像让人感受到生命力,打破我对超短片质量不好的刻板印象。今年的评审分别是刘擎教授、杜可风杜老爷、小花、陈正道导演,在暖场视频的循环播放中被“有一种风格叫‘杜可风’”频频洗脑,在创作者和评论家的碰撞中选出来的短片,我非常期待。
首映礼现场非常混乱,邀请函、vivo官方邀请媒体、花钱预约的观众、主创的朋友、vip、vvip等各路神仙,可谓是人情社会的大杂烩,忍不住想提一点建议:优先的应该自费花钱预约的观众,他们也是创作的一环。好在超短片整体的质量不错,除了一两部很先锋的实验性质的短片年纪大了看着是有点心累,其余超短片我都认为很真诚很可爱。
《——,开始了吗》,用“桌面电影”的形式记录了一位剪辑师生日这特殊的一天,但这一天和平日的生活并无两样,他对日复一日的生活进行思考,并且在这重复性中进行自洽;《宝儿》的导演申迪拍摄了母亲练习即将在女儿婚礼上的讲话,两人的简单日常的交流中无声息地动人;《春节垃圾》旁白的诙谐与粗粝的画面结合,像一场解说,让我们跟随导演一起游荡在春节期间的大街上;《父亲的独白》我想应该打动了大部分人,纪实的素材加上最后动画的呈现,将他的私人记忆呈现在观众面前,利用影像去讨论原生家庭;
宋佳在超短片首映礼上的发言
《拼车》几乎只用一个固定镜头呈现主要情节,台词与人物关系设计很巧妙,幽默且轻松;《她去上班了》导演记录了自己和女友的日常生活,通过变化的交通工具、日常的对话,洞察出生活的拖影;《子不语》中有着对AI创作的思考,片末导演加入恐怖元素,在短短3分钟讲好故事、埋下悬疑的同时能吓到观众,实属厉害。游智杰导演在训练营所拍摄的《湖畔的黑匣子》也是有着恐怖元素的短片;我最喜欢的一部是《走马灯3——城市上空的流浪汉》,将流浪说成一种状态,影片中隐藏着导演对不同生活状态的思考,方言合着无章法可循的画面,有一种亲切感与松弛感,“城市上空的流浪汉,是自由的鸟”。
超短片对创作的限制几乎没有,我们也看到他们运用影像来表达来沟通。但是今年的超短片多数采用旁白加画面的形式来呈现,早在第一届时,B站up主185同学已经用此形式获过奖,运用这样的形式我认为很讨巧,因为你的内容够有趣够“有思想”,就能出彩。那创作者需要在此方向上思考,需要做出创新。
(文字:杨发财)
三 · 媒体见面会的“沉默”
对于媒体来说,30号的重头戏是三次媒体见面会,分别是一号人物、主竞赛评审与电影市场评委会来到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意外的是,今年的媒体提问环节有些太过沉默,甚至有出现无人发言的情况,现场气氛虽有些尴尬,但好在所有嘉宾都在认真回应,时不时也会出现十分有价值的答案。
令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有人提问主竞赛评审对于“新人导演是否需要流量明星来加持作品”这一提问,主席陈冲似乎显得有些激动,她表示这是目前大多数青年创作者的认知误区,她认为对选择演员的标准应该在于其对角色的合适度而非星光,新人导演“不应该只使用财富而是创造财富”。
抛开书本李曦月提问现场
四 · 女性影人的集体发声
在去年FIRST影展期间,抛开书本邀请到了几位年轻的女性电影人到场,与现场以及屏幕前的观众们一起交流与分享她们独特的创作经历,收到了不错的现场反响。介于今年的FIRST FRAME单元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愈来愈多的女性创作者和女性电影更广泛地被发现与被观看,我们也试图借此机会,联合FOOTAGE邀请电影界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工作者,以“市场环境下女性工作者的创作生态”为题展开对谈。到场的所有嘉宾都十分真诚,坦率地分享了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困境与阻碍;现场观众们也都在积极地与嘉宾进行互动与交流,现场气氛也十分轻松活跃,本次论坛也在频频的掌声与笑声中落幕。(抛开书本后续会更新论坛详情,请关注公众号进行阅读)
(文字:王新然)
7/23-7/31,为期9天的电影节落幕,从西宁回到家,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每年都与朋友在高地相见,在这座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漂浮。借用子为姐的话:当影院的光关上,电影在你的眼前,当电影院的灯再次亮起,电影在你的心里。希望明年再相聚西宁。
抛开书本小分队2023
原标题:《FIRST Day7-8∶新人导演是否需要流量明星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