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道x刘海龙x严飞:韩炳哲系列作品分享会

2023-07-19 13:44
北京

2019年,阿信一口气出了9本非常小众的哲学小册子,没想到这一火就是4年!

豆瓣上,居然累计有25000多人打出了8.1的高分。

“韩炳哲系列第一辑”(全9册)

它们的作者,就是韩裔德国新生代思想家——韩炳哲,看过他颜的小伙伴都表示,这位大叔看上去为啥这么酷!

韩炳哲

韩炳哲1959年生于韩国首尔,是典型的东亚学霸。80年代在韩国学习冶金学,之后远渡重洋到德国学习哲学、德国文学和天主教神学,并于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尔的论文获得弗莱堡大学的博士学位。

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18—20世纪伦理学、社会哲学、现象学、文化哲学、美学、宗教、媒体理论等,被誉为“德国哲学界的一颗新星”。

韩大叔的哲学思想继承了德国思辨的传统,又根植于现代,极善于用短小精悍的“小册子”谈论现代人的抑郁、爱欲与互联网中的只言片语,洞察深邃,评论犀利,掀起了一股包括东亚社会在内的全球“韩炳哲热”。

用中国读者的话来说,韩炳哲的作品直击现代社会最根源的问题,总有那么几句话能击穿你,真乃人间清醒,堪称当代“鲁迅”,自己的精神嘴替!

2022年12月开始,阿信更新了“韩炳哲系列第二辑”11册中的前3本小册子——《超文化:文化与全球化》《山寨:中国式解构》《妥协社会:今日之痛》。

“韩炳哲系列第二辑”1~3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今年7月,“韩炳哲系列第二辑”再次迎来更新——《不在场》《什么是权力?》《沉思的生活》。

“韩炳哲系列第二辑”4~6册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导致时间的碎片化,生活变得转瞬即逝。生活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面对的人生题目都是不同的。

这些题目里面既有对于个人来说宏观的部分,比如择业、爱情;也有具体的题目,比如明天吃什么。但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习惯了低头赶路,步履不停地前行,目标趋同,生活模式单一。

我们还能想象一种无所事事但却并非虚度年华、蹉跎岁月的生活吗?

或许我们本就没必要指出一个人忙碌还是闲下来到底哪样是对的,或者说这二者之本来就不是二选一的对立关系。但可以明显看到的是,我们失去了耐心,失去了等待一个事物逐渐成熟的自然过程。

在这个匆忙的时代,还有什么是能不让人着急的呢?相比缓缓前行,我们看到的是生活中随处可见迅速成功,立竿见影的例子。我们不需要再那么专注去思考些什么,我们需要的是情绪,是冲动,是体验。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里提到,人应当学会观看,学会思考,以及学会说话和书写。学习观看就是某种程度上是使你自己的眼睛能够适应平静而非热烈,能够更从容的拥有专注力。专注与沉思,让我们触摸到生活的真实性。

韩裔德国哲学家韩炳哲在《沉思的生活,或无所事事》中提出无所事事是人努力的终极目标。他认为“无所事事不是无力行动、拒绝行动,也不是简单地在行动中缺席,而是一种独立的能力”。

只有在看似无所事事的静观与沉思中,人们才能与自然、世界,以及“美的法则与姿态”建立更直接的联系,才能更好地安顿身心,并友善地对待地球。

“在来临中的和平国度里,人不过是生命体共和国的公民,与植物、动物、石头、云、星无异。”韩炳哲说。

在韩炳哲一系列作品里,他试图从哲学角度来解读现代性社会下的种种迷思。

他谈到功绩社会下人们倦怠感的增多,目标感的缺失,身陷嘈杂信息而逐渐失去判断能力等等一系列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在影响,我们是否有办法去尝试改变自身的处境。

7月25日晚7点半,中信出版集团联合建投书局邀请传媒人梁文道、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从韩炳哲的系列作品开始,聊聊在行动至上的绩效社会里,我们如何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沉思。

嘉宾介绍

梁文道

传媒人

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严 飞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我们还有这些活动

-End-

2023.7.17

原标题:《梁文道x刘海龙x严飞:韩炳哲系列作品分享会》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