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兼职,才是人间炎凉的真实体感
这两天,一位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吐槽兼职经历的帖文火了,这位同学指责优衣库规矩多、薪资少还要负责打扫,质问“大学生就活该一小时16元给你打扫卫生”。门店则回应,企业有自身的规章流程,能否接受则看个人的选择。
而这也让我想到了很多年前,我自己还是大学生时的求职经历。那会儿我在一个连锁快餐品牌打暑期工,我的时薪可能比她还低一些,而且那会儿这个品牌的快餐连锁店在我那个小城市还不多,所以特别火爆。加班是常有的事,忙碌程度应该和她差不多。
唯一好一点的就是,我还不用打扫厕所,当时主管觉得我们这种大学生肯定“干不好”。不得不说,那个时候大学生还没现在这么多。
她所能体会到的苦和累,我完全能够理解。就像我兼职那会儿,其实每天也都在负面情绪中度过。最可怕的还不是工作的忙,而是各种无理的要求。比如有的顾客一定要多送两块面包片,甚至还有的要求多送一片肉;有的嫌我打的甜筒冰淇淋太少,要我重新给他换一个;有的说可乐有味,要我给他换一杯,但他明明已经喝了一大半……
这种事太常见了,那会儿也没有手机点单,所以这种面对面的冲突格外多。有的时候明显是对方的过错,我却被按着头给他道歉。我到现在都记得,有两位胡搅蛮缠的女士,看着我道歉那副傲慢的神态,明明带着孩子,却毫无顾忌地说着脏话。当然这家企业还是正规的,也没有克扣过工资,基本都按照约定的合同来。
不过,我依然很珍视这段经历。这倒不是说“感谢苦难”,而是它让我可以说是第一次看到了人间的复杂,让我有了某种“现实感”。原来身边的人,不都是像同学老师那么友善的,很多人真的不讲道理,很多工作真的很琐碎委屈——这就是真实的社会。
所以,像新闻里这位大学生,或者说有类似经历、类似心境的大学生,我没有资格“爹味”十足地指责他们,诸如眼高手低之类。但是作为过来人,作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真诚地希望他们在哪怕不开心的兼职经历里,可以获得一些更鲜活的现实感,看到这个社会真实的样子,从而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坐标系,来定位自己。
这段快餐店打工经历,其实也让我坚定了一个想法——不再找类似的工作,还是得发挥我专业的特长。后来,我兼职做过语文家教,再后来我发表了一些文章,就开始帮一些文化单位编辑内刊。随着兼职越来越专业,我的兼职收入其实也越来越高,从50元一小时,到500元一张版面。
现在想想,其实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历。其实想找一个特别圆满的兼职不太可能,从一般单位企业的角度看,也不太可能把复杂的、很有挑战性的工作交给大学生,这风险太大。
对于大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许不是兼职单位给了什么,而是自己发现了什么,怎么理解这一趟兼职的意义。比如,在兼职中发现了什么行业特征,了解了自己的哪些性格特点,自己的优势与短处,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所处区间,由此建构自己在校园之外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