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普通人要逆袭,要“扒”三层皮
今天给大家解读的是《认知觉醒》这本书。
这是一本可以穿越时间的个人成长方法论。
读完之后,你将更加了解自己,走出焦虑和迷茫。
这是不是现在的你?
想坚持读书,翻了不到5页,就连打哈欠;
想学习考证,每次打开网课,左耳进右耳出;
想运动健身,花重金买了跑步机,但最后还是用来晾衣服……
反反复复,越使劲越提不起劲,越努力越迷茫。
这种状态极易引起焦虑,但又苦于没有解药。
作家周岭在《认知觉醒》中称这类人为“醒着的睡着的人”。
周岭坦言自己也曾是这样的人,但好在36岁那年他忽然觉醒,并开始求知探索。
他把自己的经历总结成书,而读完书后,我发现普通人想逆袭,需要忍痛扒掉自己身上的这3层皮。
第一层皮:无条件为自己开脱的怪圈
你说过这些话吗?
“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
“反正这会儿看不进去书,不如玩会儿游戏。”
“今天先玩吧,明天加倍学习,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上。”
每一条都在为自己开脱。
难道真的不想减肥吗?
难道真不想多读几页书吗?
难道真的想浪费时间吗?
每一个问题问出来,好像又得到否定答案。
一边放纵自己,一边又陷入纠结。
根源就是你的原始脑和情绪脑战胜了理智脑。
周岭在书中阐述:人的大脑分为三重,分别是原始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虽然三重大脑共同组成我们的一个大脑,但他们出现的时间并不同时。
原始脑约在3.6亿年前,爬行动物向陆地进军,为适应生存而演化出来;
情绪脑约在2亿年前,哺乳动物为适应恶劣的环境,进化出了情绪;
而理智脑是在7-20万年前才形成,这一个脑区帮助我们做出决策、调控行动……
如果把原始脑比作百岁老人,那么情绪脑就是55岁的中年人,而理智脑才不过1岁。
一个1岁的孩子,即使再聪明,也抵不过两个老练的成年人。
所以你的原始脑和情绪脑常处于上风,你经常为自己开脱从大脑原理上就能解释清楚了。
但成长就是要克服天性。
我们早已成人,已经具备摆脱原始脑和情绪脑的能力。
而调动理智脑最高效的方式不是靠意志力,而是巧妙用一些手段。
首先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
当原始脑和情绪脑出来时,就温和地和自己对话:
瞧,我体内的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们从原始森林来到城市生活确实不易,要理解他们。
然后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
1岁的小孩如果和两个成年人硬碰硬,一定会输。
但放下对抗选择坦诚沟通,告诉他们:该有的享受一点也不会少,只是需要在完成重要事情之后。
放弃享受他们不会同意,但延迟享受一般都能接受。
最后使用策略,并赋予行动意义。
调动理智脑不是摒弃原始脑和情绪脑,最高级的方法是:
理智脑用智慧,唤起原始脑和情绪脑为自己干活。
想办法让原始脑和情绪脑在做难事时一样感到乐趣,焕发3重大脑的力量!
再加上明白行动的深层意义,比如清楚阅读带来的好处,理智上你会更坚定。
第二层皮:现世安稳下自我欺骗的幻想
36岁是作家周岭人生的分水岭。
36岁之前周岭工作倒也尽心尽力,但工作之外他全部用来娱乐。
找朋友聚会喝酒、熬夜看搞笑视频、裹起被子睡大觉……
本以为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直到身边的两个朋友因发生意外命运轨迹发生巨变,他猛然惊醒。
如果这些意外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用什么去对抗?自己又会给世界留下什么?
那一刻,茫然和焦虑感袭击周岭。
看似安稳的现状背后其实也有暗流汹涌。
周岭这种沉溺稳定的状态,在朋友涛涛身上也有。
涛涛名校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上市公司的核心岗位。
他一边听着周围同学对他的羡慕,一边心中暗暗欣慰。
自己读书十几年就是想要现在的生活,他觉得自己无需再努力了。
于是下班后他约同事一起打游戏、公司的培训名额也不积极争取、领导给他一个学习机会,他主动让给别人……
但两年后,原来的同事都涨薪了,只有他还在原地踏步。
人是善于自我解释的动物,即使安于现状也会自我安慰。
但你停下脚步休息,世界不会停下。
这个世界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化。
要走出眼前的舒适区,主动推着自己向前。
走出舒适区也并非一步跨到困难区,要在舒适区边缘(拉伸区)拓展自己。
既能付出努力后获得正反馈,也具有一定的挑战,这种情况下进步才会更快。
比如你想培养自己读书的习惯。
平时你读到第5页,就忍不住玩手机;
现在你坚持每天读15页,保持一周时间。
每完成一天,就给自己一些奖励。之后循环往复。
15页既比之前加大了难度,且有褒奖,在可控的范围内肉眼可见提升自己。
第三层皮:无视行动章法的错误逻辑
明白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但懂得再多,不如行动一次。
真正的成长不在于自己懂了多少道理,而在于自己改变了多少。
周岭在书里介绍了“人生五件套”方法论,从5个维度助力改变。
1)早起:创造时间,高效做事
芝加哥大学两位研究睡眠规律的学者发现:
人的睡眠有两种模式“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且睡觉时两种模式各自保持1.5h后再来回切换。
根据这一规律,两位学者提出:
人在睡眠后的3h、4.5h、6h、7.5h这几个节点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
作家周岭亲自尝试,发现真是如此。
早起给他带去了大量可支配时间,做事效率显著提高。
2)冥想:保持专注的利器
普通人和聪明人最大的能力差异就在于保持极度专注的能力。
而冥想就是一个帮你提高注意力的妙计。
冥想时,我们只需要专注于呼吸。
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眼下,多做几次后,即使不冥想也能自动抑制思维涣散。
3)阅读:通向高密度思考
阅读的利好无需多言,就如著名投资家查理芒格所言: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但怎么阅读周岭认为是一个技术活,他提出了3个要点:
读书之前先会选书:
选书也要遵守“舒适区边缘”法则,大佬推荐的书单虽然高质,但如果自己读起来晦涩难懂,也会因过于痛苦不得不放弃。
读书之后要去实践:
阅读只是表层学习,想实现更多改变量,读完之后就要保持思考,投身于行动,阅读的价值才会被放大。
读书也要进阶:
阅读时思想产生关联,这代表你的知识网络正在形成。要多留意,甚至记录下来,这是学习的核心方法。
4)写作:迈入深度学习殿堂
假如你是一位创作者,你站在11层,你有一位1层的读者问:
11层都有什么内容?
你不能直接告诉他11层有什么,而要把2-10层的内容全部内化,然后用他能听懂的语言进行铺垫。
这个过程会要求你对1-11层的所有内容烂熟于心。
且写作又是一个将个人认知混合然后按目的输出的过程,这对人的帮助极大。
5)运动:优化头脑,活跃思维
时常运动的人,身体就像一汪清泉,反之就像一潭死水。
经常运动会使大脑长出更多新神经元。
而在运动后的1-2h进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如阅读、写作等会让新神经元长出神经轴突,变成真正的神经细胞,真正实现“变聪明”。
人什么时候改变都不算晚,关键是做到觉知。
这本书里有句话说得很好:一流的生活不是富有,而是觉知。
只有觉知,你才能忍痛扒掉身上的这3层皮:
扒掉无休止为自己开脱的怪圈,认识大脑结构,用策略高效调动成长;
扒掉安稳现状下自欺欺人的幻想,大胆跳出舒适区,为未来提前谋划;
扒掉无行动章法的错误逻辑,把“听道理”变成“去行动”,用行动改变人生。
相信日拱一卒,人生终会走出迷茫,收获灿烂。
作者 | 山那边
主编 | 阿医
排版 | 北贝
图片 | 图虫创意;部分来源网络,侵删
原标题:《《认知觉醒》:普通人要逆袭,要“扒”三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