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分析人才争夺战:说了算的是市场不是市长

澎湃新闻记者 岳怀让
2018-08-20 08:10
来源:澎湃新闻

去年以来,一场不见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在全国城市之间陆续展开,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对此,组织人事部门是“怎么看”,又该“怎么办”?

从8月8日起,人社部主管的《中国组织人事报》连续刊发3篇系列评论,简析了“人才争夺战”背后的思考。

引才切莫变味走样

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的三篇评论第一篇就是《引才切莫变味走样》,对城市之间“人才争夺战”诊脉、提醒。

为争夺人才,不少地方纷纷抛出诱人的政策红包。买房打折、租房补贴、宽松落户、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正成为多地吸引人才的重要抓手。

文章认为,千金易得,一才难求。各地在引才上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敢于打破一些体制机制的束缚,是对人才价值的肯定,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人才争夺战”中,,落户、住房、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不足以支撑人才的聚集和发展。

但文章提醒:也要看到,在人才争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不顾自身实际需求,“装到篮子里都是菜”;有的层层加码,简单以“帽”取人、按“帽子”和学历标价;有的人才政策重复设定,重复享受;还有个别地方把“抢人才”当“抢人口”。

文章认为,落户、住房、资金支持等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不足以支撑人才的聚集和发展。人才政策牵涉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多方统筹、共同发力,做到科学性、有效性、持续性。简单靠打“价格战”、拼政策优惠,不顾自身人才市场需求,忽视不同城市的差异化要求,容易导致人才政策同质化,产生资源浪费,重金引来的“凤凰”也可能因“水土不服”而无奈离去。

另外,文章提醒,实行短期高强度的激励政策,既可能造成过量人口的涌入,对本地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带来过多压力,也不利于人才向“三区一线”流动,加剧人才的地区或部门不平衡。

各地对人才需求的“普涨”,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承认,各地在人才争夺上的频频出招,体现的是对人才的求贤若渴,反映的是对本地转型发展的迫切和焦虑。

不过,这种焦虑并不能盲目。文章认为,人才引进要靠“市长”,更要靠市场。在实际中出现的一些变味走样现象,既与地方的引才方法不当、政绩观错位有一定联系,更有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秩序和人才成长规律认识不足的原因。

文章以美国硅谷为例,硅谷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据此,文章提出以下几点: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围绕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加强人才政策统筹,减少行政干预,满足用人主体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人才引进评价,不仅要数人数、看人头,更要看其作用发挥如何。

要完善公共服务,抓好人才的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细节呵护,使其无后顾之忧。

要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规则,营造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为人才提供充足的筑梦空间、公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要优化有利于人才研发创投、成果转化的创新环境,让人才辛勤劳动的成熟果子跳一跳,就能摘得到、吃得香。

引才贵在适用

《中国组织人事报》在8月10日刊发的“人才争夺战”思考之二中提出要“引才贵在适用”。

近些年来,在发展转型升级的倒逼下,不少地方纷纷放出“大招”,各式人才争夺战频频上演。但少数地方引才政策剑走偏锋,盲目追求“帽子”和数量,制造“眼球效应”,忽视城市和产业承接力,对引进人才适不适用欠缺考虑。

文章认为,这种“大呼隆”“一窝蜂”引才模式的背后,是引才用才上的错误政绩观作祟,需要引起重视……招才引智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不能一哄而上,人才政策不能简单砸钱,不能追求“噱头引人”的眼前之便,而要追求“产业留人”“环境留人”的长远之利。

用才是引才的根本目的,引才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捡到篮里都是菜”,要与本地区发展战略同步推进,使引进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文章指出,需要什么人才,给什么待遇,应该“市场”说了算,而不是“市长”说了算。一些地方政府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唱“独角戏”,一把尺子量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出现“引来的用不上、能用的没引来”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为引才而引才”的现象,造成人才引进的虚假繁荣和人才浪费。

文章建议,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转变引才工作模式,让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用人主体“唱主角”,“缺什么引什么”“用什么招什么”;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逐步从台前转到幕后,从市场的替代转变为市场的“伙伴”,从重视物质投入转向改善“软件”管理水平,着重为人才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

引育并重释放人才红利

在8月13日刊发的“人才争夺战”思考之三中,《中国组织人事报》评论员总结,去年以来,二三线城市的“抢人大战”大面积爆发,呈现“百策求贤、服务发展”的火热状态……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标志着城市竞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和市场竞争,步入人才资源争夺的高维竞争阶段。

文章表示,人才工作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固步自封,只有坚持引育并重,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人才培育,才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文章向各地组织部门建议,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能够忍受转型升级的暂时“阵痛”,敢于舍弃一时的数量、速度、名次,敢于抛弃一时的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

系列文章最后表示,引才不易,留才育才更难。对引进的人才,也要注重培养、使用和发展。倘若花钱出力把人才引进来却不培养锻炼,甚至搁置一边让其“跑龙套”,那就失去了引才的意义。

文章希望,积极引导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加强合作、相互欣赏、相互促进,形成协同创新、携手并进的良好局面,共同为地方发展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