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发现张掖】张掖向全国人民发出畅游邀请!

2023-06-20 18:10
甘肃

随着暑期旅游即将来临,张掖文旅再次推出优惠政策,向全国人民发出畅游邀请。7月10日前,张掖市内所有景区对持有7月1日—7月3日抵达张掖市境内高铁站点车票的游客本人免首道门票;张掖市内星级酒店在7月10日前对持有以上车票的游客住宿打七折优惠。

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供图)

兰新高铁拟定于7月1日恢复运行。兰新高铁动车经过张掖市民乐县、山丹马场、青海门源、大通等地,沿线上百公里数百万亩油菜花盛开,列车飞驰穿梭在蓝天碧水、油菜花海之间,让人心旷神怡,犹如置身梦境,被誉为最美高铁线路。

张掖境内的七彩丹霞、张掖大佛寺、马蹄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平山湖大峡谷、康乐草原等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也必将为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深层次体验。

不到大西北,不知天地之广阔

不来到张掖,不知甘肃有多美

静卧在逶迤巍峨的祁连山下

享受着雪域冰川流水的千年沃养

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咽喉

张掖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这里古称“甘州”

“甘肃省”首字“甘”即源于此

张掖湿地公园芦水湾 摄影/石耀臣

张掖

一个集冰川、雪山、森林、雪原、

沙漠、戈壁、绿洲、湿地的宝藏之城

这座大西北低调的城市

却有着甘肃最独特的人文风情

草原上有雪山,碧水旁有沙漠

张掖,既有金戈铁马,大漠豪情

又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既有江南风韵,又有塞上风情

河西走廊上商骆互易

最魅力卓绝的繁华之都

张掖,这座千年前大西北最为恢宏的城市

在历史流转,沧桑巨变中

渐渐归于淡然,逐渐低调

如今,这座沉寂已久的城市

却因绚烂的七彩丹霞而重新出圈

千年前,“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千年后,这里伸展双臂,开放奋进

西北偏北,她是被人们低估的边塞小江南

家底雄厚,历史璀璨

很少有城市像甘肃张掖一样,一诞生就肩负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享受着祁连山水源的涵养沃育,让旱涩的土地有了生命繁衍的基础条件。水草丰美,甘泉遍布,湿地丰沃,这里成为了月氏、乌孙等游牧民族生活的天堂,是历来各方势力争夺的百宝之地。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足以说明这座城市的特殊地位。张掖,如两千年前汉武帝设“河西四郡”时赋予她名字的那一刻起,便履行着“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的时代使命。

张掖,镌刻着古丝路繁华的盛景。在汉匈战争中,张掖的重要性在于地理位置,张掖扁都口坐落在祁连山中部山口,这里能够有力阻断匈奴与羌的联系,从而成为扼守蒙古与青藏高原交通的要道。可以说如果没有张掖,也就没有河西走廊的恢宏故事。

置郡后的张掖,开始大规模徙民垦殖、戍兵屯田,根植于优渥的水草优势,逐渐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丝绸西去,佛教东传。”这里,在东西互通有无的璀璨中成为一片难得的净土,成为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共融的世外之地,孕育出熠熠生辉的人文史。西汉末年,“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

西魏时期,张掖改称“甘州”,更多了一丝水土宜人的安定意味,甘肃的“甘”于这里开始。“骑乘嗔咽,周亘数十里,以示中国之胜”。公元609年,隋炀帝在焉支山举办了世界上最早的“万国博览会”,接见西域27国使臣,欢度六天六夜的故事回萦耳畔。

居于历代以来得天独厚的军事战略地位,唐朝诗人陈子昂曾言“河西之命,今并悬于甘州矣”。元朝行省制度,集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两地首字设行省,“甘肃”省名自此而来,而甘州(张掖)正是当时的甘肃省会,足以见得它卓越的历史地位。

丝路明珠,塞上江南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西北偏北,坐拥祁连山、黑河两大湿地优势,千年孕育,这里成就出一幅雄浑壮阔,又清新脱俗的立体画卷。地处边塞,这里是戈壁大漠怀抱中最娇美细腻的一方天境绿洲,除了海洋,这里拥有最多元的风景。

如果说纯澈的河流甘泉,碧波万顷的绿洲湿地是张掖的最娇柔的美色,那么丹霞、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峡谷等则熔铸成为了张掖最为豪迈的性格。从暮春到初秋,连绵的草场、成片的小麦、油菜花交错着,铺展着,极目远眺,满山坡青松翠柏的森林,间或有山体裸露的肌肤,那是祁连山的赤诚,也是它的柔情。

润泉湖湿地公园 摄影/拉奥孔

摄影/@VCG

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让七彩丹霞成功出圈,“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她是散落人间的绚彩霓虹;戈壁大漠上演绎着长河落日的唯美记忆;巍峨绵亘的祁连雪山与大草原延伸到天际;神圣纯净的七一冰川静卧祁连山深处守望;气势恢宏的平山湖、黑河大峡谷成就出大西北最卓然的豪迈风骨。

马营河大峡谷 摄影/吴玮

恢宏浩瀚的山丹军马场,作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军马场,历两千一百多年而存,循着“第一任场长”——霍去病开疆扩土的拼搏精神,这里骏马奔驰,苍莽峻毅。

山丹军马场 摄影/陈旻

融合互通,文化多元

厚重的历史积淀,多民族融合聚居,历代的统治者的加持,铸就了这里最多元丰厚的文化,早在1986年,张掖就成为了全国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如今,这里遗存着诸多历史盛迹,饱含风霜的模样仿佛一秒就将人们拉回到那个繁华悠远的古刹。

这里依稀留存着张骞、玄奘、霍去病所镌刻的文化气息。张掖地标钟鼓楼的四面,各自悬挂的牌匾,分别是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积雪;北:居延古牧。四方迥异的风景,让张掖成为交流与融合的温床。

俯瞰钟鼓楼 图/视觉中国

佛教在这片沃土上落地生花,千年以来熠熠生辉。马蹄寺峰奇洞异,千佛洞、金塔寺、普光寺窟龛林立,玲珑多姿。做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大佛寺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卧佛像长34.5米,成为亚洲现存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

甘州边塞曲流入中原后成就了著名的词牌、曲牌名《八声甘州》。黑水国汉墓群、明海古城遗址、西来寺、大土塔、骆驼城……穿梭在古迹间,聆听驼铃声声,触摸悠悠岁月沧桑,冰川遗迹与丹霞的碰撞,天马饮水与珍希壁画的交汇,这一场跨越历史千年的对话,就在一触之间。

万寿寺木塔 图/图虫·创意

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盛况下,却在一方秘境,演绎着少数民族醇厚的民俗风情,肃南县裕固族仍保留着草原以毡帐为家,随水草迁徙的传统文化,毡房内美食飘香,草原上歌舞相伴,非遗魅力无限,博物馆内历史灿烂。

这里也是红色沃土,张掖境内有较高价值的革命遗址遗迹46处,是红西路军征战河西的主战场,也是路易·艾黎发起工合运动、创建培黎学校的主阵地。

臂掖未合,农牧兼收

张掖,从未合上她的双臂。河西素有“金张掖,银武威,玉酒泉”的名号,故有“凉州不凉米粮川,甘州不干水湖滩。”的歌谣。相比于“米粮川”,“水湖滩”似乎更能表现膏腴之地的质感。

“金张掖”,何为金?商贸繁荣,交通要塞是金;甘泉遍布,鱼米之乡是金;资源多元,矿产通达是金;农牧交融,美食琳琅是金。“金张掖”,金色既代表着它的多元的经贸发展,是它丰收的农田所实际呈现出来的色彩,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民族交融的丰厚底色。

“金张掖” 图/视觉中国

张掖的货运油罐车 图/视觉中国

张掖,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千年前她是丝路重镇,商贸繁荣,千年后,张掖乘时代东风阔步奋进,作为河西走廊上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凭借优渥的自然条件和不断拔升的技术优势,玉米产业已成为了张掖带动农业产值增效的一剂良药。

山丹马场农田 图片/@VCG

迅速发展的设施农业,张掖还成为河西走廊上最大的蔬菜水果产地。强烈的日照以及西北的大风,不仅为瓜果带来独特的风味,也带来了光能、风能。

甘州区光伏发电场 图/@VCG

每年金秋时节,秋风绻染上百万亩的田野,叠翠流金,金穗飘香,美食上桌,唇齿留香。炒拨拉、炒炮、粉蒸羊肉、铁板煎血肠还有裕固族的孜热(脂裹肝)……张掖人,爱吃羊肉,也嗜面如命,农耕与游牧文化在美食上有了得天独厚的地位。

烤羊腿 摄影/WR.LILI

一条路,成就张掖的古往今来

一座山,铸就张掖的蕃屏轮廓

既有农耕民族的安逸醇厚

也有游牧民族的豪爽热情

张掖,这座不大的城市

在开放与融合中不断变迁

张开双臂,开放奋进

西北偏北,她是被人们低估的边塞小江南

张掖丹霞,用2亿年惊艳全世界

中国以41处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居世界首位。张掖丹霞地貌形成的时间跨度很大,发育于2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至200万年前的第三纪,无论硕大的恐龙抑或原始人类都曾目睹过这片火红奇观。张掖丹霞用2亿年时间惊艳全世界;而我们现在依然能够驻足观看的,是亿万年历久弥新的旷世之美。

(滑动下图,欣赏张掖丹霞的不同色彩)

撰文、摄影:么么锐_MemoryImage

当行驶的道路慢慢被红色点缀,

成片成片的火红在眼前蜿蜒铺开,

仿佛与上亿岁却鹤发童颜的老者们对视,

原来这就是那如梦似幻的

——张掖丹霞。

甘肃河西走廊最绚丽的风景线是你;

古丝绸之路上最璀璨的明珠是你;

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有你;

全球最刻骨铭心22处风景也有你。

你是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

你是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

你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你,便是张掖丹霞,

西北大地上最夺目的色彩。

甘肃张掖世界地质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临泽与肃南县境内的祁连山北麓,面积约510平方公里,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甘肃张掖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张掖市区以西30公里,临泽县城以南20公里。

最初了解张掖丹霞,是因为在张艺谋《三枪拍案惊奇》里,有这样的场景:小沈阳穿着肚兜从色彩奇幻的波浪状岩壁下跑过。那时,我便被背景中的地貌所吸引。后来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钱雁秋的《神探狄仁杰(第三部)》等影片也纷纷到这里来取景。

“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丹霞”是指红色砂砾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而这些山峰和怪石上的彩色条纹则是由沉积物中的钙、铁离子不断进行氧化还原所形成的。张掖的丹霞地貌发育于前侏罗纪至第三纪期间,形成现在这样的地貌,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约两亿年的成果。

张掖丹霞分南北两大群。北群地势相对平缓,主要以单斜脊为主,以山体纹理、脉络清晰见长;南群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称奇,是张掖丹霞地貌的主要分布区。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与生俱来的优越样貌,

让它成为了世人眼中的“七彩仙境”、

旅者心中的“梦幻之地”、

摄影爱好者们的“创作天堂”。

当我站在这里的那一刻,

便再也无法移开自己的目光。

这辽阔的西北大地,

仿佛上帝毫不吝啬地将最绚丽的色彩

全部倾倒在此起彼伏的山体上,

在阳光的照射下,

如此浓烈地交织在一起。

浓与淡、深与浅、明与暗,

恍若是另一个世界的景象,

却又那样真实地展现在眼前。

这里是西北的丹霞,可能不像喀斯特地貌那样精巧;也没有“魔鬼城”里听风嚎的神秘,却有最原始的粗犷之美。粗糙的山体表面写满久经岁月的沧桑,可这经年累月的风雪仍未冲刷掉半点的俊美,倒愈加显得大气磅礴。

只要登上观景平台,观看大自然亿万年鬼斧神工雕琢的作品,便会情不自禁地对大自然的神奇力量感到由衷的叹服。层叠的色彩,或如波浪顺着山势起伏,或从山顶倾泻而下,犹如斜铺的彩条布,一圈圈一条条被千年的风层层吹附在山上。

偶遇一架直升飞机,刚好越过橘红色山顶,划过深蓝天空。遥望山体上斑斓的色彩变化,几乎无法相信此时此处是真实。

在这里,无论在什么角度,眼前都是一张张如明信片般精美的景象。点状的,线状的,面状的;粗糙的,精细的,顺着视线层层向上交错铺展。

在张掖丹霞,俯瞰是画,平视处处亦是各色交织的风景。光影雕刻轮廓与色彩,若用镜头记录下来,恐怕无法将眼前全部壮丽景象复制,图片的边框远不够装下这炫目的色彩,这巧夺天工的构图。

到了傍晚,日光逐渐变得柔了下来,将密密麻麻的人影都照在赤红色的山峰上。黑色的影子左右晃动,天空中浮云也随风飘摇,好像是梦中的场景,别有一番奇幻的意味。

在这里,一日之中,一年四季,无论晴雨早晚,景各有千秋。山石高下参差、疏密相生,群峰林立,组合有序,有曲有直的大地肌理相互碰撞,红绿相间的色彩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晕染开来。

张掖丹霞的美,如画般绚烂,如梦般神秘。我们穿行其间、饱览盛景也许只需要4、5个小时,而大自然却用了亿万年,才终于缔造出这片火红奇迹。

原标题:《【Discover发现张掖】张掖向全国人民发出畅游邀请!》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