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制造强区”

2023-06-20 09:53
浙江

原创 萧山发布 萧山发布

编者按: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二十年来,萧山干在当头、实字为先,不断以新的成绩彰显“八八战略”生命力,推动各项事业持续跃上新台阶。萧山发布推出《“八八战略” 萧山回响》系列报道,全面展示萧山二十年来经济社会新变化。今天刊发第二篇《再造一个“制造强区”》。

5月,萧山收到了一份大礼:天工鼎。

这是浙江首次设立的制造业最高荣誉。首发即首夺,足见萧山实力。

制造,是萧山起家之源、立区之本。历史证明,制造兴则萧山兴、制造强则萧山强。

过去二十年,面对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特征,萧山更为深刻感知到“产业阵痛”“慢进则退”。从高光、低谷到重振、攀高,一场关于制造业高质量的自我变革持续推进,一条关于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型工业化路径不断深化,萧山制造走出了一条“V字”曲线。

再展雄风、再创辉煌,二十年后的今天,萧山正全力再造一个“制造强区”。

变革:改模式

工业冲千亿、宝马赠英雄。20年前的这一幕,是一代人的骄傲,至今为萧山人感叹。

感叹,既是回味当初的荣光,更包含对未来的期待。

早年间,乡镇企业经过全面改制,到本世纪初已成为更具活力的民营企业,这推动制造业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中国化纤新材料示范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中国钢结构产业基地、中国羽绒之都,一个个响亮的“国字号”荣誉,不仅彰显着萧山块状经济特色品牌,更为今后发展积累了深厚产业基础、沉淀下充沛民间资本。

不可否认,尽管早期“促富”作用很明显,但萧山制造天生就有“隐性短板”。

当要素优势日渐减少、传统红利加速退去,特别是互联网等创新经济渐入佳境,萧山制造的短板开始“浮出水面”。再加上“船大掉头难”的惯性效应,萧山经济进入“慢进”。

但制造业从来不“过时”,关键是如何“与时俱进”,这是两百万萧山人的共识。哪怕处于低谷期,萧山也从未丢弃对工业的坚持、对制造业的执着。

怎样重塑萧山制造新优势?这是历届萧山党委政府的一道必答题。一个目标坚持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脚步不停、探索不止,萧山从制造源起切入,推动发展持续变革。

以“兵团+专班”机制为新模式,以“百千万”工程为突破口,就是最好探索与实践之一。

这种模式下,萧山将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四大平台划分为六大“兵团”,划小单元、尽锐出战,全军齐发、精准打造。

位于临空经济示范区的杭州大会展中心

如,实现临空经济示范区提能提级,打造城东智造大走廊“龙头”;设立湘湖·萧滨合作区“兵团”,纵深推进“萧滨一体化”,加快建设时代智造走廊;推动制造重地江南科技城迭代升级,奔向“科创+智造+城市”的未来产业首选地。

如,构建“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集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于一体,其中,脱胎于两大传统产业的纤维新材料与智能汽车,将重点打造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又如,以“亩均论英雄”推进“腾笼换鸟”,以全域土地整治为腾出更多空间,并引进了吉利极电、希瑞新材料、科百特等一批重点制造业项目,形成了一个链主带动一个产业的集群效应。

萧山制造吹响冲锋号,不断释放新的想象空间。

开放:种“地瓜”

立足萧山发展世界、跳出萧山发展萧山。二十年来,走向萧山制造不变的方向。

对外投资活跃度是衡量开放程度的指标之一,也是萧山制造民外合资、民民联合等主方式。仅2022年,全区就新增37个境外投资项目,实现总投资额备案5.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7.2%。

聚势而为、乘势而上。从WTO到RCEP,从“一带一路”到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萧山制造积极抢抓经济全球化及国际分工机遇,构建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模式,形成了具有区域辨识度的“地瓜经济”。

其间,一批大企业先行先试,从乡镇出发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继而发展成为行业领军的链主企业、跨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闪耀亮相、尽显风采。

如,浙江50家“本土民营跨国公司领航企业”中,萧企占据5家,其中,万向集团、荣盛控股、恒逸集团更是跻身前10强。

正是受益于开放,萧山制造在一个个经济周期中仍能乘风破浪、一往无前;也正因开放的持续扩大,让萧山民企群体不断扩容、形成庞大基数,构建起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梯次体系。

近一千平方公里土地上,萧山诞生了1.8万余家制造企业,1646家规上工业企业,2家世界500强,4家年营业收入超千亿元企业,4家中国500强,9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另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产品)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0家。这份成绩,足见耀眼。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萧山制造亦如此。作为“地瓜经济”的最大群体,如今的萧山制造,正以开放与包容进一步提能升级。

荣盛控股集团

如今年3月,荣盛石化“联姻”沙特阿美。这家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以约246亿元的“天价”战略性投资荣盛石化,不仅刷新了民外合资新纪录,更提振了世界资本对中企的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外界“茁壮成长”后,带着全球化视野与经验、前瞻性创新与技术,越来越多的萧企纷纷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再一次亲密拥抱这片成长的土地,不断“反哺”萧山制造,形成更强劲的总部经济效应。

如恒逸全球创新中心在萧揭牌,打造技术研发新高地和总部经济新标杆;传化集团总投资56亿,在萧建设高性能涂层材料项目;杭萧钢构推动创新业务板块、高附加值板块持续“回萧”……目前,萧山各类型总部企业达到271家,位于钱江世纪城的钱塘湾未来总部基地也正加快建设之中。

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萧山“地瓜”越种越甜,萧山制造“朋友圈”越来越大。

创新:强智造

传统制造能否“老树开新花”,关键在于数实融合。

浙江万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是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尽管规模不大,但细分赛道优势明显:经过数字加持,能耗节省1/4、用工减少3/4,净利润率、市场份额“双提升”。

这就是数实融合的魅力,它推动了萧山制造从“人治”走向“数治”,加快实现企业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

但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各方各界共同赋能。萧山给出的解题方式是搭建一系列高能级载体。

引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北大信研院、湘湖实验室等,引导这批产学研平台与企业共建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81家;启用长三角(杭州)制造业数字化能力中心,不断放大“产业数字化路由器”“数字产业化新引擎”的连锁效应;探索“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模式,推动化纤产业大脑已连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925家、机器人行业产业大脑入选省级名单……

一系列组合拳接二连三、奇招频出,打开了萧山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新通道,全面提升了制造层次、平台能级、企业梯队。

目前,萧山已累计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创建平台23个,认定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9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两化融合”指数提升到全省第二,并率先实现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与传统制造深度融合“三个全覆盖”。

中国视谷

以产业数字化“盘活存量”的另一面,是萧山制造以数字产业化向未来“谋求增量”。备受关注的“中国视谷”就是“关键一步”。

这个以“视觉+”数实融合为牵引的部省合作平台,将重点建设视觉智能“421”产业链群,并按“一年起势、三年成型、五年成效”节奏,全力打造杭州万亿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国家经济地理新地标。

依托“萧滨一体化”体系,萧山正以“有界无域”加快建设“中国视谷”先行窗口。仅7个月,“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就已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总投资134亿元,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150亿元,集聚了先临三维、紫光恒越等一批优势企业,产业链集群创新协作生态圈逐步形成。

经济新地标,这也是萧山制造的未来。

文字:姚潮龙

资料:区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再造一个“制造强区”》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