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媒:台湾高中历史课纲架构已定,不再单列中国史

海外网
2018-08-13 20:58

海外网8月13日报道,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教育部门课审大会今(13日)审议历史课纲,无委员有异议,高中历史分成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三个分域的架构确定。
《中时电子报》截图

台湾现行高中历史课纲分成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三部分。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根据台湾十二年教育新课纲草案,高中历史将不再分为台湾史、中国史及世界史,而是分成台湾史、东亚史及世界史三个领域,将过去的中国史内容大幅删减,从原本的1.5册内容缩减为1册,并放入“东亚史”的框架下。中国史不再单独存在。

“去中国化”之心昭然若揭!但研修小组在课审大会上竟辩称:没有“去中国化”,而是要讨论中国和其他区域的互动。报道称,研修小组历史分组主持人、政大历史系副教授金仕起表示,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的架构下讨论,是要学生在读历史时,注意到中国和其他区域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

岛内教师忧心:中华文化将在台断根

民进党当局上台后极力推动 “文化台独”,去年(2017年)曾因删减文言文比例引发强烈争议,如今高中历史课纲又将“中国史”纳入“东亚史”,岛内教师忧心:新课纲上路“将是衰败的起点”,中华文化将在台断根。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作为第一线接触学子的教学者对此忧心忡忡,表示台当局强化东亚史就是为了“去中国化”,切割历史脉络的作法,等于自绝千年文化。

台暨南大学历史系荣誉教授徐泓指出,强化东亚史而把中国史归于其中,其实是用西方研究中国的史观,同样是一种矮化。如今大学里教日本、韩国史都廖廖无几,又有多少教师能够清楚东亚史脉络,这样的课纲仍是行“去中国化”之实。

台湾私立建台中学历史老师王富丽表示,若把中国史纳为东亚历史,今古文经之争、王安石变法、张居正变法等政治史和文化史都没了。加上历史课程时数减少,课纲就徒留一个“虚”字。而中国史中变法等例子,也可作为现代的借镜,“去中国史”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从教育角度看,这样的历史课纲实在很荒唐!”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教授王仲孚怒斥其目的就是为了“去中国化”。王仲孚举例,台湾新课纲历史部分,看不到关乎中国文明起源的石器时代,夏商周三代也都没了,大禹治水传说、甲骨文发现可以不知道吗?他痛批,“根本是在胡搞,实在太荒谬。”

台湾校长协会秘书长谢金城也呼吁,课纲审议应该抛开政治上的纷扰,回到教育初衷。他认为,“将中国文化纳入东亚文化”与既定观念相差太多,学生在史观认识上不该“重台湾文化,轻中华文化”。

台媒:想了解大陆过去 多追“宫廷剧”

随着大陆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台湾青年选择来大陆寻找机会。据《中国时报》报道,台北中正高中历史老师许孝诚表示,大陆对台湾的影响很大,不少高中生已在思考毕业后是否西进升学或求职。苗栗县建台中学历史老师王富丽更说,毕业学生很多人在大陆工作,怎能不多了解它的过去?

对于新课纲中国史变东亚史,同样引发了台网友的广泛讨论,“把自己的历史都忘了,等如自杀!”“可怜的台湾小孩子们,以后完全没有世界观!”

《联合报》更将大陆当下大热的宫廷剧与台新课纲相比,直言“宫廷剧恐比未来教科书更忠于史实”。

国台办:“去中国化”不得人心

国台办发言人安峰山2017年9月13日回应“台湾删减文言文方案”时曾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台湾有股势力一直处心积虑地在课纲、教材等问题上来做手脚,遭到了台湾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对。我们多次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我们两岸共同的根和魂。中华传统文化就像珍藏在我们两岸故宫中的民族瑰宝一样,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

“这些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的潜移默化,已经内化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人文精神和我们气质修养的一部分,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个人的基因。回过头来再看这次台湾岛内关于高中语文文言比例的争议,岛内的多数舆论都认为,这实际上并不是一场单纯的‘文白之争’,而是岛上的一些势力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又一次‘去中国化’的动作。其实质就是要‘灭其文’、‘灭其史’,最终来一点一滴的去磨灭深刻在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年轻人心中的中华文化的痕迹,让台湾的年轻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安峰山强调,在教育和文化领域搞“去中国化”,图谋割裂台湾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只会伤害台湾社会,荼毒台湾的年轻一代,这样做是不得人心的。 

(原题为《台媒:台湾高中历史课纲架构已定 不再单列中国史》)

    责任编辑:刘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