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繁多、语言晦涩……药品说明书看得头疼

2023-06-09 10:00
北京

●字如小米考眼睛   内容繁多脑袋晕   语言晦涩很伤神

《生命时报》第1711期头版

受访专家: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  任菁菁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  冯焕村

本报记者  李珍玉

“药品说明书的字印得太小了,一个米粒就能挡住三四个字!我戴老花镜也看不清,后来专门买了放大镜,药厂有必要这么省纸吗?”84岁的李老先生说。长期以来,不少读者都曾向《生命时报》反映过,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阅读药品说明书时常常一头雾水,除了印刷字体小,还有内容繁多没重点、语言晦涩难懂、指导混乱等问题。

看不清也看不懂的药品说明书

随着药品说明书管理越来越规范,说明书里的内容也越来越全面。但一些厂家在加长说明书内容的同时,纸张大小没有丝毫变化,只得把字越印越小。读者张女士反映,她前段时间治疗肺炎时用了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想看看药品说明书上不良反应等信息,但拿起两个巴掌大的一张纸时她惊呆了:“上面大概印了1万多字,还有小鼠实验、药代动力学、药物作用之类的信息,堪比学术论文。我没老花眼,也没近视,但这说明书是真看不清,也看不懂啊!”

刘先生患有骨质疏松症,需要服用维生素D2软胶囊,但他发现药品包装上标注的规格为每粒10微克,而说明书上的用药建议是,成人每日0.25~1.5毫克。“我都70多岁了,真换算不明白这个单位,不知道到底该吃几粒药,后来找女儿帮忙,她也觉得费劲!”

李女士表示,她也遇到过药品说明书上标注的用药量宽泛或不清的情况。他曾服用一款中成药六味地黄丸,说明书上写着“小蜜丸一次9克,一日2次”,药品规格为200丸,她怎么也不知道9克是多少粒,还得自己称,让人哭笑不得。

记者查看多款药品说明书后发现,特殊人群用药指导的问题尤为混乱。例如,一款头孢克洛颗粒的说明书上写着,成人服药剂量为0.25克/次,一日3次;儿童按体重算,每日20~40毫克/千克。一位孩子母亲质疑道:“孩子体重40千克,按照最低用量20毫克/千克,每天要吃0.8克,竟然超过了成人用量!”

另一位刚分娩不久的年轻妈妈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她怀孕时患有带状疱疹,医生当时给她开了阿昔洛韦软膏,可药品说明书上写着“孕妇慎用”。于是她再次找医生询问,得到的解释是“这是治疗指南的推荐用药,说明书还没改。”她很纳闷:“说明书为什么不及时改呢?”

“药品说明书适应症更新不及时比较常见,这也是超说明书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因。”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主任药师冯焕村对此也很无奈。他举例说,甲氨蝶呤是一种肿瘤化疗药,也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只是剂量和用法不一样。但是,药品说明书没有更新相关介绍,经常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找药师或医生反复询问,为何要开治肿瘤的药,甚至出现不必要的争吵。

冯焕村在临床上也遇到过患者因没有仔细看说明书,或是没看懂、说明书标注不醒目等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比如,有粗心的父母将维生素C泡腾片直接让孩子吞服,导致喉咙处瞬间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泡,引起孩子窒息;还有位患者因胆道感染使用了几天抗生素头孢曲松钠,停药后第3天就参加聚会喝了酒,结果发生严重过敏。原因就是他没有理解“用药期间和以后数天内避免饮酒和含乙醇饮料”中的“数天”是多少天。

与信息繁琐相反的是,有读者反映,一些中成药说明书过于简单,不仅没有标明禁忌证、特殊人群用药指导,连注意事项或不良反应都写着“尚不明确”“请咨询医师、药师”。

说明书为何让人一头雾水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任菁菁说,药品是特殊商品,说明书作为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应非常规范且详尽,须注明药品适应症、禁忌证、用法、用量、副作用、特殊人群用法、肝肾功能不全或有其他疾病和过敏史患者的注意事项,以及药理作用、保存条件、期限等。但是,一些药品说明书存在的问题,可能成为患者安全用药的“拦路虎”,背后原因十分复杂。

缺乏统一指导。任菁菁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学药品及治疗用生物制品说明书通用格式和撰写指南》,从原则上规定了说明书应该撰写的内容,但每个项目及书写格式没有说明。这就导致不同药品的说明书格式、内容、语言表达等存在差异,也导致药品说明书晦涩难懂、质量有参差,有些甚至还存在错误、模糊、不准确、忽略重要信息等问题。另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药品的说明书也可能有差异,药师不得不去查询原研(最初研发)厂家的该药说明书。

格式要求不严谨。冯焕村说,药品说明书的具体格式、内容和书写要求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并发布。但目前相应部门未对说明书的纸张大小、字体字号等作出具体规定只提到“说明书中的文字应当清晰”。厂家为了把要求的内容都写进去,同时节约成本,字就越印越小,有些厂家甚至把说明书印在药盒包装的里层。

药厂没有积极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应当跟踪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及时提出修改药品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但冯焕村说,“及时”是指多长时间,没有说明。对药厂而言,向相关部门提出增设适应症申请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做临床研究。尤其对特殊人群来说,临床研究开展存在巨大困难。比如儿童群体,很难招到足够受试者来开展包括药效学、药动学、药物过量、药物安全性等方面的临床研究。所以,许多药品说明书上缺乏儿童用药项目,有的则标注“尚不明确”。一些企业也因为担心增加药品安全性信息会对销量造成影响,所以对补充用药安全信息非常敏感和谨慎,也缺少临床研究的主动性。

监管难度大。冯焕村说,如果有药品出现不良反应,药监部门可要求药厂更新说明书,但需要有各地多年累积的不良反应报告来作证据支持,导致一些药品说明书很难及时更新。

监管部门和厂家是推动改变的关键

正确解读说明书是安全合理用药的前提。专家们表示,药品说明书作为医务人员和患者选用药品的“法定”指南,其撰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专业问题,包括原研药、仿制药、生物制品、中成药,涉及药物质量、临床药理、医疗政策、监管政策、监测和流行病学等,轻易改变绝非易事,但当下我们可以一步步做起。

统一标准和规范。希望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制定药品说明书的书写规范:要求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避免过多使用专业术语;加强说明书整体的逻辑性、连贯性及可读性;规范适宜的字体大小,有视觉专家建议,小四号字体更适合阅读;用法、用量、禁忌、特殊人群等重点内容,建议放在醒目的位置,并用加粗、加框、标红等方式强调;细化具体项目的撰写要求和监管,建立更加具体、细致的依据和执行评价标准。

国外的药品说明书也普遍存在内容繁多、字体过小、专业难懂等问题,但有些国家采取了改进措施,比如,美国要求药品说明书必须符合普通人的阅读水平,使用简单的语言和排版,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和缩写。欧盟除了要求药品说明书必须易懂,在“适应症”中还要求区分治疗(治疗症状或缓解疾病发生或发展)、预防(一级或二级)以及诊断适应症,以便人们辨别自己是否适合用药。

提供图表或视频指导。对于某些操作较复杂的药物,如治疗慢阻肺、哮喘的吸入剂,许多患者如果读不懂说明书,很容易使用错误。建议类似药品在说明书上增设二维码,患者可扫码观看视频讲解。也有患者呼吁,说明书可否做成两个版本,一个“简明扼要版”给普通患者看,一个“专业版”给医师和药师提供详实的专业信息。

进行“适老化”改造。当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又是与药品打交道最多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用药安全和需求应当被重视。今年一项针对“老年人对药品说明书诉求”的调查显示,500多位受访老人中,超过84%的人认为应该加大药品说明书字号,86%的人认为“药品说明书需设计老年版”。近年来,一些地方已在尝试对药品说明书进行“适老化”改造。2022年,江苏连云港四家药企各选取一种常用药,将说明书中用法、用量等内容的字号放大,对描述适应症的文字加下划线或加粗字体。有些药店还设立专门服务台,配置打印机,为顾客提供放大说明书等服务。在美国,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下须设“老年用药”建议,其中必须包括老年人使用药物的特殊风险、潜在危害等,并采用“加框警告”“禁忌”“注意事项”等特别提醒。

推进说明书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的及时更新关系安全用药,同时也能减少因超说明书用药引起的医患纠纷。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药品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更新说明书,更新的步骤及期限,更新期间的附加说明等,督促药厂加快更新说明书的进度。

任菁菁提醒,患者使用药品前,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尤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类信息:1.主要适应症、禁忌证。用药一定要对症,如果患者存在禁忌证,必须禁止使用。例如,出血体质患者禁忌使用阿司匹林,否则可能引发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事件。2.用法用量。药物的剂量规格、服用时间、服用方式等必须按照说明书的规定正确使用,使用不当可能出现各种不良后果。3.不良反应。对于一些副作用严重的药品,说明书中通常会给出应急处理措施,患者必须了解,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4.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包括药品的保存、使用期限、饮食禁忌等。5.特殊人群用药。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或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人群,一定要阅读注意事项并按照特殊人群用药标准用药,尽量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