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亮瞻局|“萨拉米斯”之梦:伊朗海防战略透视(上)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8-08-10 14:41
来源:澎湃新闻

已然习惯“特立独行”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从不吝惜为舆论制造话题。虽然包括欧洲、日本在内的多国盟友均不支持,他还是凭借一己之力退出伊朗核协议、推进新的对伊制裁,让本已让人焦头烂额的中东再令世人绷紧神经。毕竟,即便抛开传闻中的对伊军事打击可能造成的安全连锁反应不谈,仅仅是伊朗扼守“工业血液”流通要冲霍尔木兹海峡的地理位置,就足以将一个有限的军事冲突的影响投射至全球经济。

8月12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官宣布成功举行海上军事演习。相比于以往,虽然伊朗在整个演习期间并未高调宣传,但美国中央司令部却不敢大意。据美军方消息,伊朗不仅派出上百艘海军舰艇参演,而且演习水域也将霍尔木兹海峡囊括在内。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众多帝国与王朝从伊朗高原崛起,成为中东地区的主宰或有力的竞争者。在与北方强邻的关系得到缓和后,伊朗的地理优势决定了其外部安全威胁主要来自海上的两个方向,一是来自西边的海湾国家(当然也包括驻泊在这些国家的域外海上力量,尽管很有限),它们可以通过波斯湾直接威胁伊朗本土的最核心区域;二是来自东南方的霍尔木兹海峡外的威胁。美国与其海上盟友可以依靠舰队力量直接从阿曼湾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也可以在突破霍尔木兹海峡后进入波斯湾实施打击。在德黑兰看来,波斯湾南北狭长的特点导致第一种威胁更可能来自空中而非海上,常规海上力量在这里既没有展开的空间,作战效费比也低的可怜。因此,真正的海上威胁主要来自东南方向。

伊朗地图

然而,海上战争虽从阿曼湾发起,却仍然很可能要在波斯湾才能决出胜负。对于伊朗这样的地区强国来说,仅靠从位于阿曼湾的航母上发起的空中打击不可能对其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伊朗的人口和工业主要集中在远离阿曼湾的西北部内陆和波斯湾沿岸,且阿曼湾以北的中部和南部国土多为山地和高原荒漠,道路密度低,不利于大规模重装部队快速机动。如果华盛顿希望毕其功于一役,最直接有效的进攻路径就是在波斯湾内的伊朗西部海岸线登陆地面部队,随后直捣德黑兰。但由于美国并没有在海湾国家常备部署大规模的两栖作战部队和相关装备,因此作为大批两栖支援舰艇进入波斯湾的前提,美国海军的作战舰队就必须先叩开霍尔木兹海峡这道海上的铜墙铁壁。

这并不容易。在研究过近年来世界范围的所有武装冲突之后,德黑兰认定应准备与它潜在的敌人打一场不对称战争。对此,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解释称,一场不对称战争将包括“攻击敌人的所有弱点,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我们的优势”。不过,伊朗也并未忽视现代军事技术的作用。革命卫队声称,他们将会使用本国日渐增多的现代化武器,包括巡航导弹、现代水雷及潜艇等,但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间、地点都绝对是“敌人无法想象”的。

20世纪90年代,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政府试图重建其严重受损的军事能力。凭借在两伊战争中的表现,革命卫队成为一支备受政府青睐的军事力量,进而得到了大部分国防资金。德黑兰同时增加了国产武器生产,并且加大了对俄罗斯、中国和朝鲜武器的采购力度。

在接收新装备的同时,伊朗也在坚持发展自己的海军战术。伊朗海军的目标是打造出一种可以在有限海域内集中协调使用众多不同类型武器及平台(包括潜艇、导弹艇、水雷、飞机和陆基导弹系统等)的一体化战术体系。此外,当发现自己面对现代化空中及海上力量打击的脆弱性后,伊朗也在研究如何分散其指挥系统与作战平台,从而增加整个防御体系的战时生存概率。

两支海军分责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伊朗从未停止过武器系统和相关战术的发展,并且在中东持续不断的地区冲突中努力观察和学习。作为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自2007年开始,伊朗国防军海军和革命卫队海军进行重组,重组内容包括设立新基地以及重新划分两支海军的职责。先前两支海军共同负责在里海、波斯湾和阿曼湾的行动,但重组后他们所负责的区域得到了明确划分——阿曼湾和里海被归入国防军海军辖区;而波斯湾的军事行动则由革命卫队海军全权负责。

伊朗海上力量的重组和新基地的设立,是严格按照伊朗新的整体海防战略实施的。鉴于所面临海上威胁的特点,伊朗海军学说的核心思想就是“反介入”。因此在海军重组过程中,德黑兰的政军高层制定了所谓“双层防线”战略。在该战略中,国防军海军将在霍尔木兹海峡外的阿曼湾部署,并逐渐向阿拉伯海甚至印度洋北部纵深渗透,从而建立起所谓的外层防线;而革命卫队海军则集中部署在霍尔木兹海峡西侧的波斯湾,构建所谓的内层防线。该战略赋予了伊朗海上力量一定的防御纵深,革命卫队海军“重火力、重机动、重规模、轻平台”的特点也将在狭小封闭的海域内得到充分发挥。

在重组过程中,伊朗两支海军的高级指挥官曾一再重申,现有海防力量的改组以及新基地的设立,将会构建起一条能御敌于霍尔木兹海峡的防线。时任伊朗国防军海军司令哈比布拉·萨亚伊少将就曾表示,从2015年开始,国防军海军的新基地群已从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巴斯港延伸至伊朗与巴基斯坦边境的帕萨港。同样地,时任革命卫队海军指挥官穆尔塔扎·萨法里少将也描述了在伊朗西南海岸阿萨卢耶港新建第四海军军区基地的必要性——随时应对波斯湾内任何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

两支海军在所负责地理区域上的划分,不但能够避免两支海军在相同海域内发生任务冲突,而且还能减少指挥和通信体系的混乱,并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国防军海军列装的是传统“大型战舰”(实际为中小型驱护舰)及常规作战潜艇,它们具备远海巡逻以及在公海执行任务的能力,因此被部署于相对开放且离本土核心地区较远的阿曼湾,以便扩展伊朗的侦察范围,并将敌军尽可能阻断在远离伊朗领土的海域。革命卫队海军配备的是小型舰船及其他轻型反舰装备,如大量的导弹艇、“自杀艇”、岸舰导弹系统等,其所装备的多数舰艇只能在海上航行数天。这些小型舰艇将会在狭窄的霍尔木兹海峡及封闭的波斯湾执行任务,基本不会远离革命卫队海军的基地。

基洛级常规潜艇是伊朗海军的精锐装备,但未必适合在波斯湾行动。

然而,伊朗海上力量的重组也并非一帆风顺。尽管革命卫队海军第四军区以及国防军海军第二军区的母港已分别迁移至阿萨卢耶港和贾斯克港,不过由于缺乏码头和基础设施,新海军基地或许无法对所有装备提供足够的保障。

游击队“围猎”波斯湾

两伊战争期间及战后,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导致零部件短缺、许多作战系统无法正常运作。为缓解这一窘境,伊朗发动了一场被官方命名为“自给自足圣战”的运动,以减少对海外军火供应商的依赖。通过多年努力,伊朗不但获得了为既有装备制造绝大部分零部件的能力,而且还能在伊朗国内设计并制造某些相对完整的武器系统。当然,以一个军事大国的眼光来看,伊朗国防工业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和缺陷。

尽管成功建造了2艘贾马兰级轻型护卫舰,但当前伊朗国防军海军的舰船多为巴列维王国时代从西方订购的旧舰船。相反地,革命卫队海军近年来则致力于采购并建造新型舰艇。这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一是革命卫队海军所需要的快艇比真正的海军舰船更容易建造,花费少、见效快;二是革命卫队在德黑兰的政治话语权明显高于国防军,因此其能够优先获得装备更新所需的各类资源;三是由于快艇类装备的相关技术多为军民两用,敏感度低,可以更方便地从国外引进获取;四是在伊朗海军的新军事学说中,革命卫队海军的游击式战术体系被认为比国防军海军的传统海战体系更加有效。

在革命卫队海军建立之初,其本来只是一支类似海岸警卫队的近岸安保维稳力量,当时仅装备由渔船或游艇改造的小型巡逻艇。此后随着资金的增长和政治地位的提高,革命卫队海军便竭力从国外获得更好的装备。20世纪90年代中期,革命卫队海军从中国购买了10艘38米长、配备有C-802反舰导弹的沪东级导弹艇。2000年底,伊朗得到了中国制造的C-14级导弹艇。这款长14米的导弹艇可以携带近程反舰导弹和一个火箭发射器,而且由于是双体结构,该艇时速可达50节。随后在2006年,革命卫队海军又从中国接收了MK-13级巡逻艇,该艇的长度也是14米,配备反舰导弹和水雷。上述军火交易都非常公开,双方经过正式谈判,并向联合国常规武器转让中心进行备案登记后才执行。

为实现自给自足,伊朗所采取的积极措施在革命卫队海军PEYKAAP-I级海岸巡逻艇和PEYKAAP-II级导弹艇项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有报道称这两种快艇都是以朝鲜的设计为基础、由伊朗制造并通过伊朗海上工业集团(MIG)出口海外。尽管这两种快艇只有17米长,但是却拥有强大火力。PEYKAAP-II导弹艇不但装备水雷,而且还配备有伊朗自制的“科萨”反舰导弹。

此外,自90年代末开始, 革命卫队海军便从意大利快艇制造商法比奥-布奇设计公司(FB)购买快艇,包括在赛艇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快艇,并对它们进行逆向研究后自行生产。同PEYKAAP-II导弹艇一样,革命卫队海军所仿制的FB快艇已经可以出口海外。目前革命卫队海军甚至拥有在波斯湾地区最快的巡航艇:它们的最高时速可达60至70节。

除传统快艇外,据信革命卫队海军还装备有一些特殊舰艇,如“无人侦查艇”、“无人自杀艇”;另外,2002年伊朗从朝鲜购买了GAHJAE和KAJAMI级半潜式舰艇。这两款舰艇的长度各为15米和20米,每艘可搭载两枚鱼雷。它们几乎可全部潜入水中隐蔽接敌。

经过多年实践和研究,伊朗海军在王国时期倾向的传统海战战术已逐渐被抛弃;相反,革命卫队海军的“海上游击”战术正逐渐完善,并肯定将成为未来伊朗海上力量抵御外国入侵的主要战术。革命卫队海军的作战方式融合了陆地游击战术的某些特点。这支海上力量的组建时间已有35年,目前已经高度专业化,具备出其不意、欺骗性强、数量等优势,这些特点最终将体现在“围猎”战术上。

不过客观来看,虽然伊朗官员总是喜欢强调其海上新式不对称战术的优势。但事实上革命卫队海军的小型艇群战术既不新鲜,也非原创,只是历史上那些小型舰艇海战的经典战术演进罢了,如19世纪末鱼雷艇刚兴起时的法国海军新学派、纳粹海军的狼群战术等,其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雅典击败波斯海军的萨拉米斯海战。

希腊利用萨拉米斯湾水域狭窄、不便大型舰队展开的特征,打败强大的波斯海军,成为为期半个世纪希波战争的转折点。2000多年后攻守之势逆转, 面对强大的海权,伊朗海军能否在波斯湾“复制”希腊海军的辉煌?

讽刺的是,作为2000多年前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今天的历史传承者,如今的伊朗海军却打算利用曾经击败过自己的小艇蜂群战术来与对手周旋。而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两伊“袭船战”期间,革命卫队海军就曾利用小型艇群战术攻击商船。受限于实力不足,当时的伊朗小型舰艇作战群的规模都比较小,通常会在靠近目标时向目标舰桥及舰员生活空间发动猛烈火力攻击,所用武器主要是机枪和RPG火箭。如今的伊朗革命卫队海军很可能已经具备同时出动数百艘小型舰艇“围猎”波斯湾的能力,且艇上所载的武器也从机枪和火箭筒换成了反舰导弹、鱼雷等。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杨一帆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