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伟大的摇滚艺人被遗忘,这是意料之中的

[美]埃德·沃德
2023-06-07 11:35

【编者按】

美国乐评人埃德·沃德(1948~2021)曾任《滚石》杂志主编,“西南偏南”音乐节联合创始人,担纲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新鲜空气》(Fresh Air)节目摇滚栏目多年,著有《摇滚年代》《迈克尔·布鲁姆菲尔德:美国吉他英雄的起与落》《政权落幕尽头的酒吧》《两则布鲁斯故事:埃德·沃德虚构小说》等多部作品。

在《摇滚:一部历史》(上、下册)中,作者从1920年“摇滚史前史”开始,到1977年8月16日猫王去世,以编年史的方式历数欧美摇滚乐队的发展历程。

本文摘自埃德·沃德所著《摇滚:一部历史》下册(1964-1977)的终章,描述了经历登顶之后的摇滚乐队等待复兴,猫王的去世很突然,但也不意外。猫王是第一位公认的流行巨星,也是最后一位。在他之后就是披头士/滚石了,全新的景象正在浮现。该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索·恩2023年3月出版。

《摇滚:一部历史》(上、下册)

摇滚乐新时代将过去抛在了脑后,许多伟大艺人被遗忘,这是意料之中的。

其中一些人不是悄悄离去的:里奇·纳尔逊和杰出的乡村摇滚乐队石谷(Stone Canyon Band)在洛杉矶一带巡演,而后到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做了一场“老摇滚复兴”演出。这是一段令他无比憎恶的经历,以至于1972年他还写了首《花园派对》(Garden Party)的歌贬损它,并且还挺受欢迎。他在歌中宣称“可如果我只唱回忆/我宁可去开卡车”(But if memories were all I sang/I’d rather drive a truck)。他继续游走于乡村和乡村摇滚之间,直到1985年死于坠机事故。

另一位常年“复兴”的是查克·贝里,这事现在对他来说百分之百是为了赚钱:他会到演出现场,点收现金,然后去跟自己的伴奏乐队碰头——他经常不发工钱给他们。要是他们有什么曲子不熟,那可就惨了,他那张嘴是很刻薄的。不过他的怨恨也情有可原:这些年来他一直在演绎和制作经典唱片,其中许多是给自己或别人的热门曲,但是他从来没登上过榜首。从出道起一直和他签约的切斯唱片倒闭后,他转投水星唱片,结果后者把他的事业搞得乱七八糟,让他去给史蒂夫·米勒乐队的菲尔莫尔演出当主唱,录制一张专辑。马歇尔·切斯(Marshall Chess)让切斯唱片复活后,贝里于1972年回归,在英格兰考文垂又录了一张现场专辑(伴奏是普通白人乐队),他唱了一支叫蜜蜂(Bees)的乐队的歌,那是一支在1950年代初录音的不知名乐队。歌原本叫《玩具铃铛》(Toy Bell),但这时候的贝里只有直来直去一种方式了,他就用副歌里的歌词当歌名:《我的小叮当》(My Ding-A-Ling)。伦敦的观众跟着他一起唱着这首粗鄙的童谣,录音被切斯唱片做成单曲发行,这是查克·贝里此生第一次得到一首冠军单曲。(他自然把自己列为歌曲的作者了,但他心里是明白的。)

许多被遗忘的艺人得到了“复兴”演出的机会(有些是实至名归的):小理查德和“胖子”·多米诺,都在华纳兄弟有过短暂生涯,他们有一些演出;杰里·李·刘易斯偶尔登场,不过他其实当时靠乡村音乐混得并不差。

然后还有一些比较不知名的艺人。许多乡村摇滚人物进了乡村乐伴奏乐队,或别的什么地方,比如摇滚三重奏(Rock and Roll Trio)的保罗·伯利森(Paul Burlison)本来已经彻底退出了,他有个开了几十年的收音机、电视机维修店铺,结果歌迷要求他再次登场演出,他也的确演了,不过比较少。

太阳唱片的老人比利·李·赖利(红色衣服)

太阳唱片的老人比利·李·赖利(Billy Lee Riley)在孟菲斯一带做些临时的活儿,大多是吹口琴;给一个墨西哥厂牌做了几张“民谣摇滚口琴”专辑(其中一张里有一首Como Piedra Que Rueda,也就是《像一块滚动的石头》),甚至还给一个斯塔克斯旗下厂牌录了一首没什么人知道的好歌《日落三藩市》(Sun Goin’ Down on Frisco)。世界各地的乡村摇滚狂热粉丝对他不离不弃,直到他2009年去世。

约翰尼·奥蒂斯做了一出时事讽刺歌舞剧,里面有许多老一辈艺人,包括露丝·布朗(Ruth Brown)、“小子”·克雷顿(Pee Wee Crayton)、罗伊·布朗(Roy Brown)、埃丝特·菲利普斯(Esther Phillips)、罗伊·米尔顿(Roy Milton)、埃迪·“亮头”·文森(Eddie “Cleanhead” Vinson),还有他的儿子沙吉·奥蒂斯(Shuggie Otis),然后约翰尼跟史诗唱片签了约,在1970年蒙特雷爵士节上录音,给所有演出者都带来了更高的知名度,不过此后没几个人愿意继续跟他合作下去。(他倒无所谓:沙吉看起来有机会成为明星,而约翰尼未来还有别的活计,包括当牧师以及打理一家有机苹果汁厂。)

有的就没这么幸运了:皇室5人(“5” Royales)在1964年给热碟唱片录了最后几张唱片后就离开了音乐圈,不过吉他手、歌曲作者洛曼·保林(Lowman Pauling)接着给几支乐队录过音,但发现都没前途。此后他进了萨姆和戴夫的巡演乐队弹吉他,不过酗酒问题严重了起来,他最终被炒了鱿鱼。他在1973年圣诞节次日去世,当时是皇后区一家犹太会堂的管理员。

除了吉米、詹妮斯、布赖恩和吉姆这些登上头版头条的人物,后“不列颠入侵”时代还有不少以悲剧收场的艺人,感恩致死的罗恩·“猪圈”·麦克尔南于1973年3月8日死于酒精中毒。当时他还在上台演出,不过将被另一位键盘手基思·戈德肖取代。由乔·博伊德发掘的尼克·德雷克(Nick Drake)被认为是众多年轻的英国歌曲写作新星之一,1974年意外服用过量抗抑郁药物而死,享年26岁。1978年底谁人乐队的疯狂鼓手基思·穆恩因多种合法药物服用过量而死,也是个令人意外的消息,其中有一种药是用来阻断酒精影响的;此前他在旧金山牛宫(Cow Palace)演出时已经瘫倒过了,皮特·汤曾特发了招鼓手的公告,年轻的乐迷斯科特·哈尔平(Scott Halpin)提出试一试,和乐队完成了一场各方面都相当不错的演出。迈克尔·布鲁姆菲尔德仍然在加州隐居,偶尔会出张专辑,使用的乐队恐怕唱片还没出厂就已经解散了,不过让人赞叹的是他在1980年代初开始戒瘾了,他的问题主要是酒精。1981年2月15日,他被人发现死在自己的车里,车门是锁着的,谁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毒理学报告显示他血液中有可卡因相关的化学物质,这对一个存在严重失眠的人来说是不寻常的。

有危险的不只是毒品。舞台上的线缆是在不断改进的,1972年,由齐柏林飞艇的经纪人彼得·格兰特管理的新晋乐队砸乌鸦(Stone the Crows)在威尔士斯旺西演出,吉他手莱斯·哈维(Les Harvey)被一支话筒发出的电火花击中而死。1976年,雏鸟乐队早期成员基思·雷尔夫(Keith Relf)在自家地下室里弹吉他时触电身亡。1974年,格雷厄姆·邦德——英国布鲁斯音乐先驱人物之一,精华乐队就是从他的乐队脱胎而来的——在伦敦地铁卧轨自杀。1977年,原暴龙乐队的马克·博兰[自从在卡萨布兰卡唱片出的最后一张专辑《爱之光》(Light of Love)惨败后,他已经沦为一档英国电视音乐综艺秀的主持人]的美国女友格洛莉亚·琼斯(Gloria Jones)开车撞树,导致他当场死亡。1975年4月28日,旧金山DJ先驱、开过几个唱片厂牌的汤姆·“大老爹”·唐纳休找了几个雷鬼乐迷上他的节目,讨论鲍勃·马利的新专辑《干净脏辫》(Natty Dread)以及雷鬼乐,在节目的最后,他播放了下一个人的曲子后回家,然后就去世了。他是个大块头,体重超过400磅,才46岁一脸的大胡子就已经灰白。在他的最后一次采访中,他说,“音乐怪物……在DJ方面我找的就是这种人。我想要的是真正投入到音乐中的人。我不想要那种只是按照别人的要求放音乐的”。他死的正是时候,刚刚好错过了一场将席卷他所在产业的变革,那是电台和旧金山的时代终结之时,尽管当时还不是那么明显。

马克·博兰

然后还有猫王。他的1968年圣诞秀让他从老一代艺人的形象中解脱出来,重新开始巡演,只要有人爱看就行,然而他的一些老问题并没有解决。他的内容仍然是经纪人“上校”在拣选,仍然在抽取50%的提成。在巡演的同时,猫王还在拉斯维加斯做持续1个月的驻场演出,身边围着女朋友和“孟菲斯黑手党”。他的婚姻出现了危机:普莉希拉跟她的空手道教练迈克·斯通(Mike Stone)有了婚外情,夫妇俩在1972年提交了合法分居手续。他们在1973年10月完成了离婚手续,普莉希拉拿到200万美元、一笔赡养费以及女儿丽莎·玛丽的抚养费。然而猫王的体重在猛增,尽管在练空手道(并在舞台上施展拳脚),他还是开始严重依赖药物,给他开药的是担任他的私人医生多年的乔治·尼古波罗斯(George Nichopoulos),他身边那帮人管他叫“尼克大夫”。不少人把尼古波罗斯说得很坏,但不少孟菲斯人还是夸他的:曾经跟随滚石乐队巡演的记者斯坦利·布思(Stanley Booth)染上了毒瘾,写了一篇优美的文章介绍自己在尼克大夫帮助下康复的故事。然而一个医生能做的事是有限的。猫王身体每况愈下,他感到孤独和隔绝,对什么都没兴趣。RCA公司一直想让他进棚录点东西,他会去录几张单曲,偶尔也录专辑,不过除了1972年翻唱丹尼斯·林德(Dennis Linde)的《炽热的爱》(Burning Love),以及自1973年的《通过卫星发来夏威夷的问候》(Aloha from Hawaii via Satellite)原声专辑只吸引了些铁杆歌迷之后,他就没什么像样的出品了。他的行为也开始奇怪起来,读各种有关唯灵论的奇怪书籍,大把大把地花钱买车,还有一架他命名为“丽莎·玛丽”的飞机。1973年他因肺炎昏迷,住院两周,1975年又两次入院,原因是巡演导致的疲劳。1974年,迫切需要新产品的RCA终于忍不住了,让上校从猫王在现场的那些曲间胡扯里选一些内容,出了长37分钟的专辑《埃尔维斯的舞台欢乐》(Having Fun with Elvis on Stage)。专辑让人听得一头雾水——而这已经是最客气的评语了。“肥猫王”的笑话开始流传开来,1975年底的一个晚上,猫王在台上做空手道动作时把裤子给绷破了。

猫王

1976年6月,仍在巡演的猫王在马里兰州兰多弗开始了新的一轮演出,埃尔顿·约翰也来看了。“他身边有十来个人围着,这些人应该是负责照顾他的,但他的样子已经像是个死人了”,约翰对《滚石》说。到了那次巡演的最后,7月5日,猫王在孟菲斯做了演出后跟一个女友溜走了,没理会通常由他主持的雅园烟花仪式。一周后,孟菲斯黑手党的重要成员、几乎从一开始就是猫王的保镖的桑尼和雷德·韦斯特(Sonny and Red West)兄弟,分别接到了猫王的父亲弗农(Vernon)的电话,告诉他们被解雇了,两人各得到一周的薪水,对此弗农的解释是一些语焉不详的财务问题,没有给出更多细节。猫王还炒掉了空手道教练戴夫·海布勒(Dave Hebler)——准确说是弗农炒的。有传闻说尼克大夫也被一个在拉斯维加斯的医生取代了。不过传闻也不是单方面的:据说韦斯特兄弟和海布勒在准备出书,雇了小报记者史蒂夫·邓利维(Steve Dunleavy)当写手。(他们也没办法:雷德·韦斯特为了渡过难关被迫卖了房子,一周的薪水可撑不了多久。)这本题为《埃尔维斯——出了什么事?》(Elvis:What Happened?)的书于1977年8月1日出版,掀起轩然大波,关于他开枪打电视机的事情已经路人皆知,还有各种跟女人相关的疯狂举止,以及惊人的服药量(当然,都是处方药)。书中还揭示了为什么猫王的演出和唱片这么糟糕:他根本不在乎。的确是不在乎:那年夏天早些时候,幸存下来的孟菲斯黑手党成员乔治·克莱因(George Klein)觉得猫王需要振作一下,办法是给他找个新女友,于是带了三姐妹去见他,这三个姑娘都跟克莱因约会过,包括当届田纳西小姐。埃尔维斯挑了她的妹妹、当届交通安全小姐金洁·奥尔登(Ginger Alden)陪自己去拉斯维加斯玩了几天,而后回到孟菲斯,窝在自己的房间里,通过监控摄像头观看在雅园里发生的一切。8月16日下午,金洁四处寻找猫王,发现他倒在一间卫生间的地上,手里拿着本《耶稣面容的科学探索》(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the Face of Jesus)。她叫来了两名保镖,他们打电话叫了救护车,一名急救人员在给他做人工呼吸时一直低声念叨“给我喘口气,普莱斯利”。救护车于3:30抵达浸信会纪念医院,埃尔维斯·埃隆·普莱斯利(Elvis Aron Presley)被宣告死亡,时年42岁。

噩耗迅速传开。吉米·卡特总统发了一份声明,称“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去世,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损失。他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孟菲斯的两家报社陷入一团混乱。[事实上后来有一本书专门就是讲猫王的死讯的,写得相当不错,书名叫《猫王离去时》(When Elvis Died),作者是一对记者夫妻。]正式死因是心律不齐,不过尸检显示他的胃里有仲丁巴比妥、可待因、吗啡、戊巴比妥、乙氯维诺、甲喹酮、地西泮和炔己蚁胺,一锅镇静剂大杂烩。猫王的遗体在雅园停灵,8月17日有超过25000人参加了开棺吊唁。次日有150人参加葬礼,外面有75000人。猫王被葬在孟菲斯林丘公墓,毗邻他母亲的墓地。[猫王、他的死产双胞胎兄弟杰西(Jesse)、母亲格拉迪丝(Gladys)的墓地最终迁到了雅园内。]在纽约,卸任《青华》主编后重新成为自由职业者的莱斯特·班斯在《村声》杂志上发表悼文说:“如果爱真的已经永远成为过时的东西——我并不这么认为——那么在我们彼此间培养起来的冷漠,同时也伴随着对彼此仰慕之物的冷漠……我们会继续这样分裂下去,因为现在是唯我论大行其道的时候;它是当今的王者,连猫王都只能称臣。但有一点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我们围绕猫王产生的共识,今后不会再有了。所以,我现在无暇向他的尸首道别。我得向你们道别。”这番愤怒且有些晦涩难明的话语包含了一个重要事实:猫王是第一位公认的流行巨星,也是最后一位。在他之后就是披头士/滚石了。分裂仍将继续。全新的景象正在浮现。

    责任编辑:杨小舟
    图片编辑:张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