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客厅三镇调研②︱金泽镇东西村:当乡村景观成为经济资源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赵忞
2023-06-05 11:57
来源:澎湃新闻

今年5月,全国首个跨省域的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国土空间详细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和姚庄镇4个镇各一部分,总面积约35.8平方公里。

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水乡客厅,是由两省一市共同打造的功能样板区,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集中实践和示范城水共生、活力共襄、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是长三角一体化制度创新的试验田。

今年,是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最后一年。水乡客厅的好风景,是否在一体化的规划下碰撞出了新经济?

澎湃研究所推出澎湃城市报告《水乡客厅三镇调研:景观如何嵌入经济》,通过实地调研水乡客厅三镇(金泽镇、西塘镇、汾湖高新区),呈现示范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肌理。

设计 白浪

金泽镇位于上海青浦区最西,以水著名,水体面积占了行政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镇中心的东部是一片水体破碎的湖荡,大葑漾、东白荡、西白荡、火泽荡……被或大或小,或聚集或分散的岛状农田随意切割。

在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中,金泽的“七湖一河” 如“珍珠”般串联起“水链”,是上海湖泊水系中最具原生态特质的区域,因此被称为“蓝色珠链”。

不同于过去自上而下的政策扶植,如给予地方税收优惠、政策补贴等“做加法”,示范区做的是“减法”,推行严格的生态管控与居住密度限制,要求减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水乡客厅内的村庄进行了搬迁,而周边的保留的村庄也逐渐清出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不再新增产业用地。

因此产业发展-城市扩张的传统模式,在示范区内不再适用。而再美的风景,没有经济生产,就没有乡村建设,也留不住村民。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水乡客厅的周边村庄现状,以距离金泽古镇仅2.2公里的东西村为例,探讨金泽“蓝色珠链”上受到减量规划的普通乡村,该如何实现“景观嵌入经济”?在土地和人口同时减量情况下,产业导入和城乡互动如何做出增量?

东西村位于“蓝色珠链”和上海的水源地金泽水库之间  制图:赵忞 底图来源:百度卫星图

由咖啡馆织成的小型文旅村落

距离金泽古镇只有2.2公里的东西村,常常会落入在金泽古镇骑行或散步人流的视线。2018年获评“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的东西村,在周末已聚集了相当的游客人气。

3月初,天气尚未转暖时,村里农田中一些四五十岁的妇女正弓着腰种菜除草。

她们是东西村仅剩的200多常住人口的一部分。东西村得名于东田与西田两个自然村。2005年,西田村完成搬迁,留下东田村不到百户的人家,以中老年为主。

搬迁之外,东西村的减量规划一直在进行。2017年,因生态治理和产业调整需要,上世纪70年代村办的造粒厂腾退关闭,后更新为社区中心。村里工业的痕迹慢慢消除,还原了东西村作为江南水乡原生态村落的模样。

东西村所依傍的金泽水库,是一级水源保护区,也是中国平原地区日供水量最大的生态水库,亦成为示范区水环境治理的重心。在减量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工业企业拆除后,保护区内的企业排污口减少,水质得以保证。

对水域的治理,让东西村保留下的“群岛+农田”的乡村自然景观,也逐渐成为文旅发展的优势。

经过治理后的东西村河道    除标注外,本文图均由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赵忞摄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了解到,村民主导的采摘园体验区和皮划艇,由于非大公司运营,未能得到官方宣传,目前还未打开市场。吸引人流的是村里的两家咖啡馆,目前已成为金泽镇两大休闲去处。在青浦区文旅局所发布的金泽镇“美丽乡村游”路线中,东西村就打出“品味咖啡香醇”的文旅口号。

村口的西西里岛是远近小有名气的咖啡馆。尤其周末时间,常常门庭若市。

店主吴侠是八家公司的董事、职业投资人,她倾心于东西村的生态环境,以“闲暇开个小咖啡馆,过上慢生活”的小目标,将村里的老仓库改造为咖啡馆。也正是因为这份“有钱有闲”,为东西村添置了城市网红咖啡馆标准的建筑改造,又进一步吸引从都市过来的客群。

西西里岛把“都市审美”引入乡村,另一家泽里咖啡馆则是将当代年轻人的社交运营方式搬进了东西村。店长柳柳会通过公众号、小红书等线上渠道做宣传,还会组织多种线上活动,如明星片的推广与摄影作品的征集。

柳柳是来自湖南的90后女孩,曾在深圳工作十年,到金泽旅游时被白墙黛瓦吸引,留下创业。东西村的这家是她在金泽镇的第三家咖啡馆。

她看中东西村的自然景观,与镇上差异大,但距离又近。“这边是好几个岛,夏天咖啡馆对岸会全是帐篷。虽然现在看起来人少,但是天暖了就会爆满。”金泽的乡村休闲游已笼络到相当人气,不仅在如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被多次推荐,柳柳还观察到,“有一家专门从浦东开车过来,每次只坐三四十分钟,但几乎每周都会来。”

周末的西西里岛咖啡馆室内外几乎坐满

泽里咖啡馆

柳柳和吴侠都是以“幸福合伙人”的身份进入东西村的。2022年,金泽镇广招“幸福合伙人”,成立村级招商平台,引进不同产业方向的“幸福合伙人”参与乡村建设。

此项目为乡村的建设带来了社会资本的参与。从东西村现状可见,城市小型资本的下乡——通过城乡合作,引入城市的资金和人脉的流量——将都市审美与运行规则也小规模地注入在乡村空间,成为带动乡村文旅发展的重要切入口。

目前,东西村已形成了可见的人气与消费。但无论吴侠还是柳柳,单人单点的文旅毕竟投资规模小、稳定性不足。而且这些咖啡馆会在村里一直开下去,最终内化成村子发展的主要来源吗?

“其实咖啡馆哪里都可以加,并不能算作特色。”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对此模式提出了质疑,“金泽有古镇这样好的资源,旅游却不温不火,消费上缺乏特色是一大原因。”

同时,东西村村民自己运营的皮划艇这种自主模式,也值得进一步思考。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调研发现,仅靠一个村民办一个项目,不论是农场还是民宿,都形成不了一个产业。而即使是村民集体做,发展成片区产业的可能性也值得商榷。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在梳理青浦的乡村振兴路径演变后,找到了一条具有想象空间的路径。

政府筑巢引凤,中等体量社会资本引导发展

从金泽已经走出了几个网红村落,它们以不同方式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乡村特色。作为最早出名的金泽网红村,莲湖村的成功可视为金泽第一代乡村振兴的样本。

莲湖村被称为上海唯一一个“长在公园里的村庄”,位于青西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依托郊野公园的湿地风貌,生态游是莲湖村最大的亮点。每年夏天的环湖游和秋季的森林游吸引了大量游客,村里同时举办荷花、菜花等特色花卉节,还有沉浸式田山歌实景剧《乡音归来》,挑花篮、打莲湘、荡河船等多元演绎民俗文化特色。

但莲湖村的成功并不可复复制。这基于优秀的地理条件和政府财政在前期的大量投入。如今回头看,郊野公园带来的客流与民宿产业的发展,并未对集体经济产生可观的收益。

所以在青浦后来批次的乡村振兴中,引入优质社会资本代替了全力的政府财政支撑。基层政府的角色,则转变至改善人居环境,即建好乡村基础设施,以此筑巢引凤。在金泽,小有名气的岑卜村和蔡浜村就是社会资本入场的典型样本。

位于交通干道边的岑卜村,地理环境优越,村子的建设面积也大。在农家乐、民宿、生态农场等传统乡村休闲游的基础上,岑卜村叠加了运动俱乐部这样的窄众旅游项目,成为特色。现在,微笑草帽乡村发展集团的进驻,让岑卜村又多了一个“国潮文创”的标签。

蔡浜村则是现在金泽唯一可进行全域土地整治的片区。蔡浜村拥有大量基本农田,同时距离商榻主镇区较近。2022年,上海帝芙特投资集团与蔡浜村合作签约了“阿婆茶非遗茶文化产业园”项目,让以农产品生产为主的蔡浜村,增加了文化展销功能。

上述三个村子的乡村振兴模式,离不开资金、人才、地理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甚至还存在一定的“定制”性。但岑卜村和蔡浜村通过社会企业联手加盟村居,形成了新型的村居集体经济“造血”机制,展现出一定可借鉴性。

当中等社会资本将为水乡客厅一带的乡村振兴带去可能性,问题在于资本将为乡村叠加什么内容,城市资本又与乡村形成何种互动?

2020年,示范区成立一周年时,金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茂就提到了“+旅游”的做法。旅游不是金泽镇的主导产业,是其他产业的附加。

这句话解答了以东西村为代表的,身处示范区的文旅型村落的发展方向,也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即“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的共识。

如今,城市资本介入乡村发展的模式又有了变化。3月29日,在青浦区示范区林地生态价值转化项目论证会上,澎湃研究所研究员注意到,参会者的回答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了自然教育、影视制作(特别是水下摄影棚和设备租赁)、康养、体育训练和赛事等专业性极强,且需要高人力投入的项目上,而非原来抱团创业就可以轻松从事的休闲和消费模式。

“如果青浦的水下摄影能形成品牌效应,就是人家想到水下摄影一定会去找它,那是可行的。引进来的产业,也要有一个特殊品牌,人无我有,‘+旅游’才是成立的。”刘德艳表示。

这意味着,原本只是过剩资金流入乡村,在“乡村振兴”的加持下,更多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也一并“下乡”。

改革开放初期,乡村发展小型制造业,逐步完成了原始积累,但在后来环境约束逐渐严格,工厂搬入城市的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后,很多乡村失去了造血机制,变成城市附庸。

这导致了现在大城市的城乡关系,已经是经济地理学上典型的“中心-边缘”模型,乡村如果不被纳入城市的资本循环网络,便无法“发展自主”。

站在“乡村振兴就是产业振兴”的十字路口,利用城市的投资需求,让乡村再次成为生产,而不是纯粹的消费空间。但这次的“生产”并非原先高污染、高耗能的传统产业,而是借助城市的人流、知识流、资本流,为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做好承接。

将城市的流动资本通过产业投入落于乡村,并在本地实现部分服务业功能的外包,是诞生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文旅模式质变的一个信号。

但是,东西村并不像岑卜、莲湖和蔡浜那样,是金泽镇2035规划中传统特色村落风貌区建设的重点。而且其体量的微小,和紧挨金泽水库的生态敏感区位,也导致它难以单独承担未来“+旅游”模式的落地。

但东西村的发展仍值得关注。某种程度上,东西村的发展代表了水乡客厅大部分文旅村镇的缩影——因示范区的建设而实现了减量规划,在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下,为文旅产业打下风光实力,慕名而来的小型社会资本,以自己的方式为生态村落的人气添砖加瓦,但如何更具有可持续地发展,仍然离不开更高视角的推动。

此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为东西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蓝色珠链”上的村落,协同分配将景观嵌入经济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些原本行政区边界的“经济边缘”地带成为发展重点,这些边缘村落因此新增了发展动力。

青浦的金泽、嘉善的西塘、吴江的黎里,示范区内“核心的核心”,都位于各自城市(上海、嘉兴、苏州)的边缘地带,传统上都不是发展政策的倾斜之地和资本的青睐之地。

但在长三角大力打造“水乡客厅”的政策下,示范区将率先开展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等探索与实践。示范区城镇之间的联动也将愈发紧密,散落在“蓝色珠链”上的村落们会被辐射到更多城市资源——不只是上海,还有江苏和浙江的诸多城市。同样地,这些“普通村落”也能将自身的乡村景观,嵌入到周边城市带动的、多功能叠加的产业网络之中。

因此,澎湃研究所研究员从调研中发现,“普通乡村”如东西村们,想要接收到更多的城市资本,更可能的方式,是与“蓝色珠链”上散点分布的水系村落一起,接受不同产业在一体化示范区落户时的区域协调和分配。

这种模式下的城乡关系是:都市圈核心地带提供投资、人才和客源,都市边缘地区的数个村落一起分享核心地带的流动性资源和生产资料,并接受核心地带所分配的各个“职能”,每一个村子承担一个“微小的任务”——虽然可能依然是都市型的服务,但不再仅限于之前的消费环境,而是更细化的专业分工生产模式。

这样一来,既不存在强村辐射现象,也不会发生城市带动乡村发展时的“涓滴效应”,资金和人才在下沉时遭遇逐级截留。

而这种城乡资源的交互模式,与湖荡区去中心化的村镇空间肌理十分契合。

柳柳在说起皮划艇时,提到了一种可能性。比如皮划艇体育赛事和培训如果成为示范区跨区域的一大产业抓手,节假日里划船的人们就会从大小葑漾那边的总部出发,划到东西村时,就着现在皮划艇俱乐部所打下的空间基础,歇歇脚,喝杯咖啡,然后去往下一个目的地。

刘德艳也认为,“如果单纯是皮划艇活动,其实已经比较普遍了,并没有特色,不一定非得去金泽。皮划艇如果能串村子的话,就打出了特色。”

同样,“青浦蓝色珠链环湖43公里岸线”的贯通,也将金泽古镇与西岑镇更好地连接起来。西岑在示范区的规划里,承载了科创的使命,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科创小镇。2024年华为位于青浦的全球最大研发中心有望投入使用,并预计带来四万名科技人才涌入西岑工作、生活。他们对居住生态的品质追求,将会直接提升金泽文旅品质。

即将加建联通的部分,目前为农田和水系  底图来源:青浦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因此,环湖43公里岸线的建设,或将会为距离10公里远的金泽古镇和村落带来更多人气。同时,它也延长了原本的骑行路线,为骑行爱好者们提供了国道以外的新选择。一路上,示范区所提倡的生态与绿色,会随着车轮的不断向前,尽收眼底。

随着示范区内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升级,散落在“蓝色珠链”上的村落们将被辐射到更多城市资源,同时,将自身的乡村景观嵌入城市经济,从而形成城乡资源的互惠循环。

——————

示范区重大建设项目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最后一年之际,澎湃研究所推出澎湃城市报告《水乡客厅三镇调研:景观如何嵌入经济》,通过实地调研水乡客厅三镇(金泽镇、西塘镇、汾湖高新区),呈现示范区建设现状与发展肌理。

请阅读专题系列文章:

《水乡客厅三镇调研①︱段进:示范区协同发展需“缝合”什么?》

《水乡客厅三镇调研②︱金泽镇东西村:当乡村景观成为经济资源》

《水乡客厅三镇调研③︱西塘镇祥符荡:当科创中心落地千年古镇》

《水乡客厅三镇调研④︱汾湖高新区:当产业在城水相依中转身》

--------------

澎湃城市报告,一份有用的政商决策参考。

由澎湃研究所团队主理,真问题,深研究。用“脚力”做调研,用“脑力”想问题,用“笔力”写报告。

    责任编辑:邵媛媛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