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祖孙三代参观有感:兴业路是有灵气的地方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朱奕奕
2018-08-07 16:5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8月7日,星期二,天气晴。

上海今日再发高温预警,延绵的热浪未能阻挡暑期游人的脚步,兴业路的大门始终有人探访。

上午11点,徐小栋和父亲一起扶着81岁的爷爷走进了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厅,在一楼《起点》浮雕前拍下了第一张相片。徐小栋一行来自四川达州,他刚刚从山东青岛的大学本科毕业,即将在8月底开始在上海的研究生学习,因而趁着假期带着家人前来圆梦,今天是他们上海之旅的第一天。

“其实我十年前有缘来过新天地一次,但是当时错过了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开放时间,因而这是我第一次前来,也是圆梦之旅。”徐小栋目前是一位预备党员,今年即将入党的他觉得,应当在入党前亲身体验中国共产党的开始,因而把此次上海之行的第一站就定为了一大会址纪念馆。

展馆内有些昏暗,徐小栋扶着爷爷的手,跟随着讲解人员和游客队伍一起移动,并不时为普通话不好的爷爷用四川方言解释一二。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徐小栋用手机特意拍下了几个展览品,其一是《新青年》报刊陈列,其二是一大与会前辈的学历职业背景介绍。

徐小栋说,《新青年》是他在历史书上学习到过的,凭借一本杂志带起了当时的青年对于科学和民主的热情,尤为难得。而一大与会前辈们的学历职业证明了知识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性,这也是他继续读书和深造的原因。

展馆不大,然而内容丰富,走出了二楼展馆的徐小栋和父亲爷爷在英雄墙前站了很久。“我一直觉得兴业路是一个有灵气的地方。”徐小栋说,历史书上学到的和真实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来到这里更觉得自己申请入党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家是典型的工人家庭,爷爷如今退休了,父亲还在工厂工作,又长期居住在四川农村。”徐小栋向记者介绍说,因而他对于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政策照顾和扶持感受颇深,爷爷目前的医保待遇就比较优厚,为全家减轻了负担。

“这是我和他爷爷第一次来上海,也是沾了儿子来这里读书的光。”徐小栋的父亲脸上挂着笑意,看着自己的儿子说到。爷爷的普通话说得并不好,但也坚持用方言告诉记者,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来走一趟上海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徐小栋接下来准备带着父亲和爷爷去外滩,共同欣赏上海十里洋场的风情和浦江对岸陆家嘴的高楼林立。

    责任编辑:郑浩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