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地铁站成“孤岛”,敲响过度超前建设的警钟

2023-05-23 17:42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投资约2亿元建设的3号地铁线一地铁站乘客寥寥,利用率不高成“孤岛”,引发社会关注。

据新华视点报道,该地铁站(高塘桥站)的多个出口耸立在农田之中,与周遭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看起来着实突兀。高塘桥站已经建成数年,但建成后,部分出口一直关闭,剩下的出口也因迟迟未能打通连接附近居民区的道路,致使乘客严重不足。如此不仅造成巨额投资浪费,也没有给周边居民带来出行便利。

为何高塘桥站成了“孤岛”?按照当地相关部门的说法,主要原因是站点附近为基本农田,在地铁修好后由于未能完成土地规划调整,导致附近的道路无法修建,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尴尬。换句话说,是地铁配套设施建设滞后造成的。

但实际上,问题在地铁规划之初就已埋下隐患。在正常情况下,地铁站点周围的配套设施应该和地铁建设一同纳入规划——地铁规划本身就要考虑沿线的配套及城市、土地规划情况。而为了赶进度、提升地铁建设申报效率,不惜超越规划进行建设,也即“先上车后买票”现象,在过去有着一定的普遍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类似“地铁建在农田中”的现象已非首次出现,其中多数因为陆续完成了后续土地规划调整,周边配套设施得以完善。然而,近年来,随着耕地保护红线进一步绷紧,城市扩张步伐趋缓,“先上车后买票”的操作已愈发走不通。建好几年依然是“孤岛”的地铁站,理应为城市轨道交通过度超前建设敲响警钟。

说到底,不管是“先上车后买票”成为习惯,还是土地规划、交通配套等未能协调推进,都反映出个别地方在轨道交通建设上过度超前的误区。

正是为了遏制这种倾向,除了土地红线绷得更紧,国家对地铁建设的规范力度也在明显加大。过去几年,相关部门已多次上调地铁建设申报门槛。这背后的逻辑是,地铁建设的成本非常高,不仅需要高额的一次性建设投入,后续运营的长期投入也高。如果不能科学规划、量力而行,不仅可能出现过度超前建设,还可能加重地方债务负担。

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城市的人口状况、债务压力、房地产形势等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以超前的轨道交通规划来推动城市开发的城市运营模式,存在越来越大的风险。这更要求,在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务必从实际出发,避免好大喜功的攀比和盲目超前。

2018年7月,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范有序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即是“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提高建设门槛,缩减建设规模,降低建设速度,正在成为地铁建设的新常态。

当然,对类似高塘桥站这类已经建成投用的地铁站而言,不妨进行全面摸排,尽快完善后续配套建设,以缓解建成后使用效率不高、周边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施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