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间精品超市,不若一条葑门横街

2018-08-03 17:27
上海

三三

葑水在苏州城东南角,交接平江河、娄江、内外护城几大河道,千年前就开了水路葑门。原本城墙之外水荡绵绵,一年四季盛产雪藕、芡实、茭白、茨菇,农户采了盛在竹篮中,直接在城墙外叫卖,城里主妇、伙计们都来买鲜,人气越来越旺,便排成街市,千百年生出“葑门横街”。那条窄窄石板路,绵延五百米,商贾如云。

横街不过五百米,商贾如云。 本文图均为 三三图

横街原本就3米宽,民国初年街道两侧挤了200多家店,鱼市、南北货行、绸布、茶糖、桐油、砖瓦……百货齐全。恒隆盛百货、同盛和南货、王万泰烟店、正记布店、升盛昌茶食糖果店、金荣盛酱园……很多上年纪的苏州人还记得那些响当当的名字。太平岁月最热闹时,每天清晨仅鱼市就有二三百“卖鱼娘娘”荷担入城,当街设摊,各路买家更把整条街挤得水泄不通。每年8月,鸡头米上市,不仅江浙大铺都派伙计,连福建商人也来装船,销往海外。这条街是苏州百姓的衣食父母。

横街旁,依着水路而建的民居。

岁月变迁,苏州城早已翻天覆地,葑门拆除,菜市改造,国际超商进驻园区与新区,当大家开始习惯电商与工厂店时,葑门横街居然还活着,被苏州大学校区和众多民宅当宝贝一样,供在手心,神情依旧地活着。方圆百米之内没有大型超市抢地盘,是个奇迹。

老字号面馆

横街入口长相寻常,但有两大苏帮面老店镇守。“陆长兴”与“裕兴记”,都开业超过30年,便宜有几块钱一碗雪菜肉丝或者木耳面筋面,贵价有时令三虾、鳝丝、蟹粉,选料也细致,赶早市的大爷大妈拎着战利品,在老面馆里聚会,声浪滚滚。

钟表修理铺已开了好几十年

沿街往里走,靠前都是老字号。铁器五金店里还有夹煤球的长钳、烧鸡头米壳的手炉、大小不一的铁锅、螺丝、顶针、菜刀、鱼鳞刷等等许多在现代超市早已消逝的应用之物,看着仿佛还是那个妈妈主内,爸爸主外,放学结伴步行回家的岁月。几步远外聚着钟表修理铺、蔬菜种子供应社,以及鸡头米、草鸭蛋、太湖羊、临安笋专卖处。不管生意好不好,看着卖家神态轻松,买家闲庭信步,全都不急不慌。

湖鲜与河鲜

早市开了不过五分钟,时鲜越来越多,人流渐增,叫卖声始起,商贩们把篮筐沿街开列。最引人的是鱼市。苏州水丰,太湖、阳澄湖,大小湖泽遍野,随便挖地三尺就是水,虽说现在是车轮天下,但城中多少道路都是填水而建。老百姓靠水吃水,最爱是虾仁、螺蛳、白条与塘鲤。入春吃塘鲤,清明吃银鱼,黄梅吃白条,端午吃石首,入秋吃花鲈,转冷吃螃蟹,过年时家家餐桌上都要一碟炒虾仁。翻过年,重新再来一遍。吃是最重要的事。

炸馓子和北方人的吃法不一样

生意最好的倒永远是主食。横街必买三样:烧饼、粽子、炸馓子。馓子手艺没什么特别,现炸现卖,就是南方人吃法很特别,除了掰着当零食,还有用酱油加糖,冲水泡着吃,不知是不是葑门一带阿婆自己发明的。

馓子摊又兼售油墩子,炸油透亮,铁锅漆黑,气泡汩汩,买上一只,团在手里热乎乎。

最精彩的是烧饼店,难得还用木炭烘,店小不欺客,上等猪油、上等面粉、上等脱皮白芝麻,甜饼黑芝麻白糖芯儿,咸饼葱油馅儿。司炉大叔戴着厚厚护手皮套,把一张张薄面皮贴在炉壁上,大冷天手烫得通红,成堆烧饼就堆桌前,10元11只,来不及变冷就沽清。热饼立刻吃具真味,外层上酥下焦带大把芝麻,内层葱油夹小块油渣,嚼得快乐,都忘记了湿热天气。买回家第二天,烧饼不脆了,但还是香。

浓墨重彩的粽子店

最值得专程前往是粽子店,白米、蜜枣、鲜肉、蛋黄之外,还有种灰汤粽。用秸秆灰浸水,拌入糯米包粽子,灰汤粽子颜色鹅黄,据说入口有特殊清香绵软。然而,根本没抢到,一个摩托小哥买走最后两个,从我面前绝尘而过。没机会了,全苏州只这家店有。

一路也游商很多,大概分三类。一些挑点便宜小菜,洗得油亮,殷切叫卖;一些专卖鲜货,慈菇、螺蛳、金花菜,上等货色,有人上前才搭讪;最后一种傲立街市,篮子里是野生鲫鱼、黄鳝、泥鳅,遇到识货的才吭声,不懂的上前,还要甩出一句,“很贵的!”

如果见不得杀生,千万别来横街,这边到处是屠户,活禽店三五步就一家,惨叫声此起彼伏。土鸡三六九等,苏北老鸡煲汤,苏南嫩鸡生炒,麻鸭、白鹅,想吃什么都有。遇上流感猖獗,大家关门消停,疫神退散,继续欢乐吃鸡。为一口新鲜肉,百折不挠,连有关部门都默许了。

肉店虽不如活禽店多,不过胜在气势惊人。老板娘多背厚臂粗,左手猪头,右手羊头,上方还悬着风鸡、风鸭,正遇上老主顾,两人为了一毛钱推推让让。这边喊:“不要!”顺手掷出硬币,横跃整条街,砸到老客身上。那边回身捡起来,堆着笑,用力掷回,正好落在肉桌上,弹起来差点碰到老板,也喊:“要得!”人来人往,钱币掷得也是准极了。

苏州人特别爱吃的茨菇片

尽管现在商贩近半都不是本地的,但大家似乎都染上苏州人精打细算的习惯,爱摆个店中店,开副业。烟摊老头儿剥栗子,面店老板娘烫春卷皮,豆腐店放冬酿酒,香油店估计是四川人, 摆了几大盆红卤大肠和水煮血旺,热气腾腾,路过侧目。

待到走过蒋家桥,横街就过半了。黄复兴糕团店与茨菇片专卖店分列桥两侧,不是什么高明货,但也排队,手工卖相老,老人家买习惯,年轻人买新鲜。茨菇片吃起来比薯片结实些,仿佛除了苏州就少见有人这样吃。门口阿婆守着整盆削好的茨菇,飞快磨片,身边河水蜿蜒。

外行人来,看着乱糟糟一片,便往往以为横街市井没有好货。然而大错特错。来光顾的阿婆久经考验,和老闺蜜齐出街,百货眼前过,一眼明优劣。姬松茸还是松茸,人家知道,熬汤要用的;本地塘藕买回去,切薄片生吃,若有渣子,明天一早要来砸摊;本地矮脚青菜,不同上海青,苏帮菜师傅一定要这个粗粗壮壮的品种,整条横街居然没有摊贩卖外地青菜;就算一块小小生姜,粤南姜、川嫩姜、本地泡姜,七八个品种,质量皆优。

即便家不在苏州,来横街逛一遍,粽子、烧饼、馓子、栗子、桂花糕、羊糕、肉汤团、年糕……吃吃买买根本停不下来。商贩贴心,羊杂、秋菘和粗粉配好,回家下锅就是暖汤;主材档旁边一定也蹲守着配菜游商,刮风下雨这个露天市场亦无休。网路便捷,超商齐全,而横街有生气。希望下个十年,它还能这样生机勃勃地活着。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