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崎新:融贯东西的日本建筑大师
矶崎新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矶崎新(Arata Isozaki)(1931-2022),1931年7月23日出生在日本九州岛南部大分县,于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1961年获得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学位。在他于1963年正式开办自己的事务所之前,曾师从丹下健三工作与学习。
他的作品包括中螺旋上升的钛金属方尖碑,以及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中沉静肃穆的大堂。在他一生不断开拓进取的职业生涯中,完美融合了西方世界和日本本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水户艺术馆钛塔 © Jun Tazawa courtesy of the Art Tower Mito
矶崎新对于建筑有广泛的兴趣和涉猎,这也让他难以被轻易地标签化。同时他的创新精神有时也难免带来当地客户的异议,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80年代的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项目中。因在大堂中运用光影制造明暗对比的理念,与一些项目监督委员会成员出现冲突。
矶崎新说他当时已做好“离开或被炒”的觉悟,也不愿做出过多让步。届时活动于洛杉矶、日后设计了立体派风格的迪士尼音乐厅(Walt Disney Concert Hall)的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说服矶崎新先生设法从其它美术馆理事会处寻求支持,并找到继续推进的方式。
最终,矶崎新的方案近乎完全保留。美术馆于1986年开放,整个画廊由鲜红的印第安砂石构成,金字塔型的天窗照亮其内部。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建筑的外观呈现出的光影跃动,仿佛爱德华·霍普(Edward Hopper)的波普绘画。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 © Yasuhiro Ishimoto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 © MOCA
哪怕是在他的晚年,建筑圈子内也总是在辩论,他的作品为何没能获得声名显赫的普利兹克建筑奖,当然他最终于2019年斩获该奖项。普利兹克评委团如是评价道:“矶崎新身上充分彰显了超越其时代的全球视野,同时他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对话、交流。”
“所谓的原创性并不重要,我们可以参考一切事物。”
——矶崎新(Arata Isozaki)
奈良100年会馆鸟瞰 © Hisao Suzuki
北九州中央图书馆鸟瞰 © FUJITSUKA Mitsumasa
群马县现代艺术博物馆 © Wikimedia Commons
矶崎新在全球范围内的100多个项目中,都没有体现出鲜明典型的个人元素。他从现代主义专注于几何学的朴素、克制和粗野主义当中汲取养分,其中典范包括他家乡的大分县立图书馆(Oita Prefectural Library),或是巴塞罗那D38办公楼( Barcelona’s D38 Office Park)的玻璃立方体立面。
大分县立图书馆 © Yasuhiro Ishimoto
大分县立图书馆 © John Barr
大分县立图书馆
西班牙 D38 办公室
同时他也可以提取自然界中蜿蜒曲折的造型元素,例如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优雅曲线;或是为建筑找寻有趣诙谐的修饰,包括奥兰多迪斯尼集团办公楼(Team Disney Building)入口处象征米老鼠耳朵的一道道环形,亦或是他将家乡大分县一处高尔夫热门地——富士见乡村俱乐部 (Fujimi Country Club)塑为问号的造型,仿佛在提示人们思考:“为何日本如此迷恋于高尔夫?”。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Fu Xing Photo
奥兰多迪斯尼集团办公楼
Arata Isozaki / Fujimi Country Club, Oita, Japan, 1974
富士见乡村俱乐部
而在乱石嶙峋的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Galicia)地区,矶崎新先生的多穆斯博物馆(Domus: La Casa del Hombre),则是融合了堡垒般的墙体和盾牌状的遮挡物,仿佛在为博物馆抵御海上狂风。
多穆斯博物馆 © Hisao Suzuki
多穆斯博物馆 © Hisao Suzuki
但正如他所言,将这一切串连起来的指导性原则,便是将空余空间与构筑物一视同仁地进行设计。这样的理念在日语中被称为“间(ma)”,即时间间隙或空间留白带来的力量和可能性。他常常将其称为“日本性”的核心要素。
日本充气式音乐厅”Ark Nova" © Lucerne Festival Arknova 2013
日本充气式音乐厅”Ark Nova" © Lucerne Festival Arknova 2013
在1945年,当矶崎新先生14岁时,他彼时正生活在大分县的家中,这座城市正巧位于广岛和长崎之间。那两颗原子弹落下后,尽管大分县并未被波及,但两座被夷为平地的城市让少年矶崎新大受震撼,他不禁思索,它们如何得以被重建。
“因此,我对于建筑的第一次直观感受,便是建筑的虚无。”
这场战争萦绕在他意识深处,他的城市设计概念理论核心主题总是伴随着无常性,他始终认为城市的崛起和衰落是不断变化波动的。一些为1968年米兰三年展提供的的绘画和摄影作品,包括《再毁,广岛》(Re-Ruined Hiroshima),构想了立于核爆后废墟之上的,建于穹顶之下的一个个社群。
Re-ruined Hiroshima, Arata Isozaki, 1968
为扬升于东京熙熙攘攘的街道,矶崎新先生于1962年构思了作品“天空之城”(The City in the Air),其中构想了荚舱式的公寓单元,接入螺旋上升的树状主体框架。彼时矶崎新先生相信与纯粹倚赖科技相比,模仿生物学上的细胞增长模式,更能代表建筑的未来。(一项基于“天空之城“概念的设计曾被提议应用于卡塔尔国立图书馆,但该项目并未得到推进。)
“每当我想起那些呼吁建造、更新并发展城市的空洞口号,而它们事实上只是大都会理念的政治背书,我不禁想到,消逝才是唯一的真实。”
——矶崎新(Arata Isozaki)
Arata Isozaki, City in the Air
Arata Isozaki, City in the Air
Arata Isozaki, City in the Air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亚伦·贝斯基(Aaron Betsky),给出了最为贴切的评价——矶崎新是“洞察了万物流转兴亡”的现实主义者。
“最为重要的是,他预示了现代性的诸神黄昏,告诫我们——所有自我的野心终将化为尘土,正如我们的肉身一样。因此我们必须检验、珍爱、审视我们自己的创造物。”贝斯基撰于2019年Architect期刊。
米兰安联塔 © Alessandra Chemollo
米兰安联塔 © Alessandra Chemollo
在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期间,矶崎新先生的作品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Qatar National Convention Center)为各国记者和官方工作人员提供了活动场所。该建筑中巨大的“树干和分枝”支撑着屋顶,其代表了卡塔尔的文化印记,沙漠中的“锡德拉树(Sidra Tree)”。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 © Nelson Garrido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 © Nelson Garrido
“一个设计首先需要是实用的、能正常运行的;但作为建筑师,我们也需要变得概念化。”
——矶崎新(Arata Isozaki)
References:
1.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obituaries/2022/12/30/arata-isozaki-architect-japan-dies/
2.https://archeyes.com/moca-arata-isozaki/
3.https://amazingarchitecture.com/skyscrapers/art-tower-mito-in-japan-by-arata-isozaki
4.https://arqa.com/arquitectura/domus-la-casa-del-hombre-1993-1995.html
文字:Gaius
编辑:wiku
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不可商用
如有纰漏,欢迎指正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取得联系
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原标题:《矶崎新:融贯东西的日本建筑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