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民居的门上装饰艺术

2023-05-18 07:13
孟加拉

编者按:门作为民居建筑的脸面,是屋主人身份的象征。门上的装饰有门钹、门簪等,同时结合传统的绘画、色彩、图案、纹样等表现手法,从而达到建筑和装饰的协调统一。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理事、专家,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泉涛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德才集团中房古建设计院院长刘栋年对胶东民居门上的门钹、门簪的样式和意象表达进行研究,展现出对胶东这片土地的深深热爱。

文/李泉涛 刘栋年

胶东自古是文明昌盛之地胶东,即胶莱河以东的胶东半岛,包括烟台、威海、青岛。它雄踞齐鲁大地的最东端,背靠内陆三面环海,半岛境内丘陵起伏、水深港阔,岛屿罗列。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胶东的先民就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开拓、创造。胶东民居作为胶东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蕴含了先人朴素的建筑生态观念,呈现出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状态,造就了胶东民居自成一格的人居环境特色。门是整个民居的脸面,是屋主人身份的象征。因此,胶东老百姓修建大门一般多在宅门上做文章,从民居门上的门钹、门簪便足以证明一切。

1.门钹

门钹是整个门面装饰与实用相结合的构件。门钹的功能是方便人拉门、敲门、锁门,司马迁在《长门赋》有所记载“挤玉记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

同时门钹也是一种装饰。由于它处于与人眼同高的位置,是最显眼的地方,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人们出于种种复杂的心态,希望在其上面表现出富贵吉祥、家族兴旺,表达出渔、樵、耕、读的生活理想。慢慢地,门钹被各种吉祥图案装饰,并赋予一定的思想内涵,使门钹这一实用物品,成为很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民俗吉祥文化的载体。(图1,2)

图 1 圆形门钹

图 2 和合如意门钹

1.1门钹的样式

金属制成的门钹的设计一般较为简单,平面多为圆形、六角形,中部突起如倒扣碗状圆钮,圆钮上系着圆环或金属片门环,门环多见有铁和铜两种。圆钮周围雕有镂空吉祥纹样,舒展、优雅,表达主人的美好祈盼,如“康寿如意”、“富贵如意”“福寿安康”等。门钹中最有特色的当属铺首。铺首的由来据《百家书》云:“公输般之水上,见蠡,谓之曰:‘开汝匣(头),见汝形。’蠡适出头,般以足画图之,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得开,般遂施之门户,欲使闭藏当如此周密也。”于是蠡的形象便到了门上,作为大门坚实保险的象征。可以说螺蛳壳是铺首之雏形。后来,人们认为这种螺蛳的样子过于纤小,缺乏一种威慑力量,改用龙子面孔代替了蠡,较螺蛳更神威,易受人欢迎,这就是所谓的“椒图”。再经过历代发展,人们又引用各种吉祥物图案来作“铺首”。(图3,4)

图 3 螺蛳门钹

图 4 事事顺心门钹

1.2意象表达

胶东地区门钹素材多取材于生活,工匠不拘手法地追求意象的表达,以想象为前提,运用装饰处理将自然的物象及对生活的观察、愿望、理想加以主观化,依照美学法则对各种物象采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高度的提炼、夸张、修饰。胶东地区沿岸的远古先民以渔猎经济为主,以水为生,必然对鱼类动物产生敬畏,进而转化为图腾崇拜。胶东沿海的先民曾有鱼图腾的崇拜,后经过各部落、各民族间的融合渗透,便与华夏族一样以龙为图腾,但沿海地区民居的装饰中,仍保留着“鱼”、“鳌鱼”这种原始图腾崇拜的痕迹,它们具有深远的文化渊源。如采用“U”形鱼饰门环喻消灾避祸的用意,并具有喜庆、丰稔、腾达、升迁、避祸消灾的“吉祥物”的作用。鱼与莲花组成的图案,寓意“连年有余”。鱼形门环中洋溢着胶东人们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具有强烈而明快民俗民情的美。另外,莲花、如意永远是老百姓的心头好,如意来源于灵芝草,汉代《说文》讲“(灵芝)神草也”,明代《本草纲目》曰“有青、紫、赤、黄、白、黑六色”,《注》曰“芝为瑞草,服之神仙”,因此莲花、如意是吉祥、延寿、祝寿的神物。看这黑色铁质门钹,稳稳地偎依在砖红色的大门上,莲花如意外形、如意门环、桃形栓条,还有系在门环上的红色彩带,紧紧地夹裹在一起,不急不躁,看云卷云舒,说地久天长。正如木心先生所言“从前的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的锁也好看,你锁了,人家就懂了”。(图5,6)

图 5 平安如意门钹

图 6 金玉满堂门钹

乡下人过日子,讲的是好事成双,子孙满堂,珠联璧合,因此联珠、如意是门钹中常见装饰,“联珠”如粒粒珍珠连成串在门钹上突起,美玉成双,其集高贵、祥瑞与优秀为一体,汉书说:“日月如鹤壁,五星如联珠”,借此隐喻人才和美好的事物聚在一起,也有对美好婚姻的祝福。葫芦在农村的街头墙尾非常常见,它藤蔓绵延,结实累累,葫内多籽。葫芦装饰的门钹是祈求麒麟送子的吉祥物。金城凤毛村门上的一对门钹就设计的别具新意。门钹外形以如意寿桃为主,上面用连珠围成心形,每颗心里面装满葫芦、福、元宝,葫芦可保多子多孙,也可尽收天地间的邪气,求吉护身、避邪祛祟,“福者,百顺之名也”(《礼记》),顺风顺水,自然“元宝”也会伴随终生。小小门钹,哲学内涵深厚,透露出老百姓面对世界的态度,丰满、真实,自带光泽。试想,如果,久离故土的主人,叩响大门,拨开门钹,霎那间,惊起尘埃,归去来兮,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早已波涛汹涌。

2.门簪

门簪,俗称门龙,因其外形像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而得名。众所周知,门框是由左右两根框柱和上面的一根横枋组成的,被固定在房屋的柱子之间或者墙洞之间以安置门扇用。门扇安在门框上并且能够自由开闭,靠的是门扇边沿上下突出的门轴。上下门轴得到固定而且能够转动,门即可开关。固定门轴的横木,装在门扇上额的背后称为“连楹”。在连楹的两端各钻出一个圆形的孔,这个圆孔的直径刚好大于门的上轴的直径,用来放置和承受门的上轴,便于门的随意转动。为了把横摆的连楹固定到竖向的门框上额背后,就需要有大的卯孔将门框上额打穿,用木榫打入连楹内。木榫暴露在门框之外的部分自然有碍于观瞻。于是人们便把露在门框上额的木栓头加工美化成各种式样,形成了我们平时所见的门簪。(图7~9)

图 7 门簪侧剖

图 8 门簪透视

图 9 寿字门簪

2.1形必有意,意必吉祥

胶东的民间工匠在门簪设计上,想象力独特,充分满足了主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要求,制作成方形、多角形、圆形、花瓣形,形式多样,形形有意,意必吉祥。门簪用料考究,多选用松木,雕刻工艺娴熟多彩,透雕、圆雕、深雕、浅雕,层次分明,线条流畅,图案简洁清晰,装饰作用极强。门簪中的牡丹,彩带飞舞,花姿典雅、花苞争艳,那“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自然萦绕在梁檩间,荡漾着中国文化的一脉纯真和深情,滋润温暖,绵长柔软。镂空雕刻更是技法老到,在婉约转折中修饰花苞、花蕾、彩带,并伴有彩漆绘制,锦上添花,精巧玲珑,百看不厌。那莲花的雕刻分外妖娆,“灼灼其华”、“宜其室家”。莲,因其独特的气质,为世人所喜欢。清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可以佐证,“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栩栩如生的莲花门簪,昭示后人洁身自好,培养崇高的品德。除了雕琢吉祥花卉,文字的雕饰也比较常见,多书“迎祥接福”、“吉庆纳福”、“福禄祥祯”、“福禄寿喜”等,倍增富贵、如意气息。同时为彰显主人的情怀,有的文字门簪则像一枚枚古朴的印章,端雅、安静地矗立在连楹上,让世人昭示书香门第的身份;有的则具有特殊时代的烙印,“破私立公”、“忠忠忠忠”等文革字样,显示出别样的年代记忆。(图10~11)

图 10 暗八仙门簪

图 11 卍字门簪

“林花经雨香犹在”,那些流落在乡间的门钹、门簪,虽历经百年,饱含沧桑,色彩依旧可见,味道仍然存在,堪称经典。造型虽小,寓意无穷,记录着光阴里的日升月落、风起云涌,显现出“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疏朗之意,非常妙,恰恰好。

(本文作者:李泉涛,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理事、专家,山东省设计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高校美术与设计联盟常务理事,现任青岛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国家宝钢奖优秀教师。研究方向是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及创新研究等。刘栋年,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太原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现任德才集团中房古建设计院院长。从事古建设计工作20余年,主持百余项文旅古建设计项目,荣获中国民族建筑学会“传统建筑保护与传承杰出贡献人物”称号,设计作品多次荣获国内设计大奖)

(本文经作者授权,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信息宣传部整理、编辑,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期)

原标题:《胶东民居的门上装饰艺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