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视》洋房故事丨第三集:老洋房的前世今生

2018-07-31 09:46
澎湃新闻 导演/叶阳 拍摄/徐大伟 剪辑/卫佳明 调色/江勇(10:45)
“我们所说开埠,是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后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逐渐增至超六十口通商。但在其他同样有通商历史的城市中,没有出现上海这样大规模的洋房建设。”

“上海大到什么程度?1900年上海人口已经超100万,1915年,上海人口超过200万,1935年,上海变成世界第五大城市,1947年,上海人口是北京、天津、南京人口的总和,是有东方巴黎美誉的远东第一大城。”

“整个近代中国不断有战争和灾荒。只要有战争出现,全国的财富、人才、文化都集聚到上海来,房地产渐渐兴起,只要提供安全、绿化好、教育配套好、卫生好,房子就不愁没有买家。”

“人们只知严复翻译《天演论》、兴海军,却不知他的家其实在上海,他夫人在上海开了一家很大的黄包车行。严复赚来的钱也存在上海,太平无事时放在商务印书馆作为股份投资,有战争风险转到汇丰银行。”

“古今中外这些富人,想的事情都一样——钱要去哪里?如果有一个地方安全并让这些钱再生钱,富人们就会来。所以上海的老洋房的背后聚合了人才、财富、发展机遇等资源。”

“上海许多老洋房列入了保护建筑,但是它们的主人并不一定在上海,比如冯玉祥、孔祥熙、宋子文、张学良等等。”

“为什么与互联网、文化产业有关的人喜欢老洋房?越是觉得自己缺乏历史认同的人,越愿意收这些东西证明自己的品味,他们需要这样的氛围来包装自己并以老洋房来匹配自己的身份,在城市客厅里最好的角落占有一席之地。而且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投资行为,未来是有升值预期的。”

“上海西区(浦西)的老洋房,一定是上海最珍贵的东西,它的价值无限。”

“现在很多豪宅就差半口气,要么是地理位置好绿化差一点,有的绿化好房子漂亮但地段偏远,对比香港和美国的豪宅,不够令人心服口服,不足以在一百年后告诉未来的上海人,在21世纪初的时候造了这么一批房子,可以存放百年。”

在安福路3号链家豪宅所在的老洋房中,几位嘉宾深入探讨百年之前那场大规模的洋房建设背后的成因、现在人们对老洋房的认知、以及它们未来将去向何方,《顾视》洋房故事第三集将为您一一详解。

    责任编辑:毛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