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千名好支书”』——贺营镇赵七里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祥

2018-07-25 18:36
河北

编者按: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农村,党支部书记便是那个带领大家伙过上好日子的“火车头”。在采访贺营镇赵七里村党支部书记刘玉祥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一个村支书对村子发展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凝聚民心,更能带动一方发展,刘玉祥也因为心系百姓、业绩突出,获得了河北省 “千名好支书”荣誉称号。
一座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宽敞的马路,眼前花草茂盛,基础设施一应俱全……走进贺营镇赵七里村新民居,一派景色优美、和谐祥和景象……“俺们的房子南北通透,冬暖夏凉,做饭用上天然气,集中供热省钱省力,能享受这么好的环境,过上这么自在的日子,多亏了村里有个好支部,俺们有个好支书。”见到有记者来采访刘玉祥,村民郭东莲高兴地夸了起来。

初次见到刘玉祥,他皮肤黝黑,个子不高,体形壮实,说话间,脸上总带着憨厚的笑容,今年54岁的他,不知是否被工作所累,给人的印象总是老态尽显。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朴实的农家汉子,从1991年担任村支书开始,把时间和精力全部奉献给了村子,让赵七里村摘旧帽、换新颜,每家每户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勇挑重担谋发展 一股拼劲赢称赞
1985年,刘玉祥从部队退伍回到家乡,一直从事餐饮生意,村两委换届时,他被村民看中,大伙儿一致推选他担任村支书。而这时,老支书赵书生也认为刘玉祥敢闯敢干,有一股子拼劲儿,便向上一级党组织推荐了刘玉祥来接班, 1991年10月,刘玉祥担任起了赵七里村党支部书记,接手了一个一穷二白的破村子。

上任后,刘玉祥很快摸清了“家底”。20多年前的赵七里村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村民主要种植棉花,经济收入不高,村里没有深井,大部分土地靠天吃饭,连条像样的路也没有,遇到了下雨天,寸步难行。

心里有数了,为了改变现状,刘玉祥带领村两委班子先从浇地难入手,跑乡进县争取资金为村子打了两眼深井,解决了村民浇地难的问题,当年就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

“老早以前俺们村那叫一个脏,碰见个下雨天儿,一踩就是两脚泥,出村都困难!”村子里的老人赵文发回忆说。

为了解决乡亲们的出行难,那段时间刘玉祥抛下自己家的事情,东奔西跑,想尽一切办法争取资金,“那段时间他就跟魔怔了一样,一天天的见谁三句话不离要钱的话题。”刘玉祥的妻子这样说他。也正是有了他近乎魔怔的执着,刘玉祥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为村子修建了三条南北路,两条东西路,实现了赵七里村到县城全都是水泥路,昔日刮风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历史一去不返,群众们拍手称赞。
心中有民更爱民 事无巨细得威信
刘玉祥看起来憨厚敦实,干起工作来却是真金白银,事无巨细。生长在农村,刘玉祥深知百姓们的性情脾气,深知赢得群众信任的重要。因而在村里的工作中,没有他不管的事情,没有他不操的心。用刘玉祥的话来说,无论是啥事儿,乡亲们只要有事都是大事,都得操心。在采访中,刘玉祥讲起了一件趣事。

“在我们村,从来没有大龄男青年娶不上媳妇,大龄闺女嫁不出去这类事情发生,因为我是远近闻名的媒人。”说完,刘玉祥哈哈大笑起来。

村里高延祥的儿子高瑞奇由于性格内向,25岁了还没有结婚,让父亲高延祥心里十分着急,于是高延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找了刘玉祥,刘玉祥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利用人脉关系,为高瑞奇成功牵线搭桥,帮高瑞奇解决了家中的大难题。

刘玉祥把全村700多号人都装进了心里,村民赵俊中家庭条件差,大儿子赵玉虎从小患上了小儿麻痹症,走路困难,妻子也身患残疾,家中二儿子和女儿都在上学,也需要花销,全家的重担都压在了赵俊中身上。

刘玉祥告诉赵俊中,你心里别急,玉虎我就当自家儿子,咱们一块承担。每次民政部门发放了救助金,刘玉祥总是第一时间送到赵俊中的手中,看到玉虎行动不方便,刘玉祥特意向县残联申请了轮椅、拐杖。为了减轻赵俊中的负担,他还为赵俊中在上学的二儿子和女儿申请了助学金,逢年过节的时候,也总是忘不了往赵俊中家里送些米面油。

之前,赵七里村有红白事大操大办的习俗,村民之间攀比情况特别严重,“我记得有一次白事,一户人家买了生肉熟肉各一百斤,烟酒不限量,还发生了喝醉闹事的事情,成了笑话。”刘玉祥说。上任第二年,刘玉祥就给村民定了规矩,规定了红白事烟酒肉等用品的用量。

“一开始大伙儿都不理解,我就劝他们,劝了不听的我就带头不吃他们家的东西,他们看我不吃,谁也不好意思吃了。”慢慢的,赵七里村的红白事有了一套标准,村民们理解了,也都拍手叫好,村风彻底发生了改变。

村里的王汉臣和刘玉成家庭条件较差,刘玉祥就让两个人做起了专职保洁员,平日里为村子打扫卫生,既保证了环境卫生,也能让这两位群众领些钱补贴家里。

时刻把乡亲们放心间,大事小事不耽搁,刘玉祥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在村子里树立起了威信,成了老百姓的主心骨,赵七里村也更加和谐安定。
敢叫旧貌换新颜 示范带头冲在前
80岁的村民张慧婷很久没有做那个梦了:在一个逼仄、脏乱、阴暗、潮湿的平房内,夏天漏雨,冬天进风。一遇雨雪,即便村支书刘玉祥总能第一时间过来帮忙,也总会提心掉胆,怕房子下一刻就会坍塌,那是她以前住在50年代建设的老房子的生活状态。

张慧婷怎么也没有想到老了老了又住进了楼房。7月17日,威县又一次下起了大雨,但张慧婷这次格外安心,这是她梦里过去不敢想的状态,她说,这一切都要感谢书记刘玉祥。

2013年4月28日,赵七里村正式开始进行棚户改造。当支书20多年,刘玉祥对这个改变赵七里面貌的大日子记得格外清晰。

知道要动迁之后,村里立马人心浮动。刘玉祥说,赵七里村情况较为复杂,经过多年的发展赵七里村的空心化非常严重,宅基纠纷、邻里矛盾,再加上评估、置换、拆迁、迁坟等问题,棚户区改造千头万绪。刘玉祥带领村两委从头捋起。

失去世代居住的房子,转眼间由农民变市民的生活方式,村民们到底能不能从心里接受。刘玉祥带领村两委成员开始每家每户地做调研,了解村民的心理诉求,从赵七里拆迁改造的意义、对村民带来的好处,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宣传,让乡亲们从根本上转变了观念,配合此次拆迁工作。

虽然通过宣传,大部分村民认识到棚户改造的好处。但因为担心政策不到位、自身利益受损,动迁工作仍然难以打开局面。刘玉祥决定身先士卒,带头拆迁,同时定期召开村民大会,公布动迁信息,做到动迁工作透明、公开、公正。

众口难调,工作做了一大堆,但村里还是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有部分村民想不开,认为自家分到的利益少了,于是对刘玉祥的辱骂、各种谣言层出不断。但刘玉祥从没退缩,入户期间,刘玉祥每天早上6点钟来到办公室后,就开始了解村民情况、调解家庭矛盾、带领工作小组入户等工作,每天都接待七八十人,晚上11点下班是常态。

在刘玉祥和村干部的不断努力下,村民们开始陆续签订拆迁协议,越来越多的村民从拆迁开始迷茫和惶恐,变成对未来的希望和畅想。但刘玉祥的身体却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出现了问题,2015年,刘玉祥先后做了两次心脏支架手术,2016年又因肾脏问题住医院治疗,家人多次劝他方下工作安心静养,但想到村里的棚户改造剩下的工作,刘玉祥又义务反顾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2017年10月,赵七里村276户全部完成了签约交房工作。从拆迁工作开始至今,未发生一起因工作不力和宣传不到位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在刘玉祥家里,记者在一堆材料里发现了一张写给贺营镇党委、政府的请假条,上面写着“2017年2月30日,又查出肾脏毛病,肌酐高达210,我坚持到今天向领导请假出门看病,回来后更要加倍完成上级政府的给我的工作,给我们村村民带来富裕、美好、平安、幸福的生活。”请假条的落款日期是2017年3月27日,刘玉祥说,看完病镇里的杨书记就又把请假条还给了我,算是对我今后工作的一个鞭策。

进入伏暑,天气闷热的让人难受。即便因为痛风用药,要把膝盖上缠上厚厚的纱布,刘玉祥也总是会到小区里转一转,和以前的老邻居聊聊天。“现在我们村基本上算是进入了小康啦,下一步要多举办一些文艺活动,丰富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刘玉祥指着手机上前几天举办孝亲敬老餐时候的照片说,“看,多好!”

这一刻尽管暑热难耐,但是我们也仿佛看到了一个更加和谐安定而又生机勃勃的赵七里村在大步向前。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