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冰而上|澎湃记者随科考队登珠峰,在海拔6500米直击冰川科考

澎湃新闻特派珠峰记者 廖艳 邹桥 王选辉
2023-05-15 06:56
来源:澎湃新闻
《逐冰而上》澎湃新闻关注冰川保护特别报道预告片。澎湃新闻特派珠峰记者:邹桥 廖艳 王选辉 剪辑:吴琪 何沛芸 设计:祝碧晨 调色:江勇 配音:张兆亿(00:59)
湖蓝色的冰塔林、清澈见底的冰碛湖、透白纯净的绒布冰川,在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峰下,一切都近在眼前。赶在4月的最后一天,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与科考队从珠峰大本营出发,海拔不断地上升,最终历时15小时,抵达东绒布冰川海拔6350米的营地。

再攀至海拔6500米的绒布冰川垭口,寒风挟着冰冷的雪粒呼啸而过,打在大家脸上宛如针刺,每走一步都能听见自己喘息和心跳声。偶然的小规模雪崩突然袭来,周遭顿时变得一片亮白。未来一段时间,科考队将在此处安营扎寨,开展冰芯钻取工作。

这里每一粒雪,都记录着气候演变历史;这里每一寸冰,都封存着地球万年记忆;这里每一滴水,都汇聚成江河奔流之源……2023年4月中旬,澎湃新闻特派记者跟随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考队员,一同走进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登上海拔6500米的珠峰绒布冰川,持续一个月以第一视角实地记录科考队员开展的冰川科考工作。

冰川是气候的产物,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对气候变化的响应非常敏感。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全球冰川全面退缩的趋势或已不可避免。

本世纪以来,气候持续变暖,冰川消融加速,引起了国内外冰冻圈研究者们的担忧。被称为“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这里的冰川也在不断地退缩。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独特的地质、地理和生态单元。这里的气候环境变化对区域乃至全球而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峰顶,生态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冰川退缩了多少?

很多问题必须要有观察才能确认,科学不能假设。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支持下,今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已召集13组科考小组对珠峰地区进行综合科学考察。这次考察将包括极高海拔气象梯度观测、绒布冰川融水径流变化、东绒布冰川冰芯钻取与冰川变化观测、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观测等。

其中,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考队共18人,将开展为期30天的“珠峰地区冰川变化与冰芯气候环境记录考察”。

过去26年,现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康世昌曾十余次来到世界之巅进行科考。在他看来,研究冰川变化就是在明晰全球变暖的影响,这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和应对都是有益的。

该科考小组执行负责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陈鹏飞向澎湃新闻介绍,他们将在珠峰东绒布冰川钻取冰芯,用于重建珠峰地区过去数百年的气候环境变化历史,为解读过去气候环境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于气候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他们还将使用3D扫描仪和无人机等多种仪器,获得冰川区的高精影像及高程模型,与前几年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深入解析珠峰地区冰川变化特征。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胡梦埼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