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萧:从《论语》走进春天里,咏而归
从《论语》走进春天里,咏而归
文/林 萧
正值四月,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在我的印象中,四月是一个特别迷人的季节,说起四月,与之相关的古诗词源源不断地在脑海中浮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到了近代,民国才女林徽因的诗句“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更是写尽了四月的轻盈优雅之美,将四月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让人对于这个季节寄予了太多的想象与希冀。
在四月,你最想做什么?在四月,我不由想起发生在两千五百年多前的一则小故事:在一个闲暇的春日,孔子聚徒授学,与几个弟子谈论社会、政治和个人志趣。子路、冉有、公西华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想去治理一个大国,通过短短几年时间,让这个国家强大起来,使他国不敢侵犯;有的想去治理一个小国,使国民富足;有的想去做负责祭祀的工作,使国家礼乐修明。最后轮到曾皙回答,曾皙站起来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愿望很简单,就是在暮春时节,穿上做好的春服,约上几个好友,带着几个孩童,在河边踏青玩水,登上舞雩台去吹吹风,然后开开心心地唱着歌回家。曾皙说完,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一声长叹里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几名弟子的言谈中,孔子最认同的是曾皙的想法。
这则小故事出自《论语》,初读这段文字时,我十分不解。圣人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作为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不妨还原一下当时的场景:孔子作为人生导师,正与几位弟子谈经论道。按理说,不论是治理大国还是小国,抑或使国家礼乐修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理想都显得高大上,而曾皙的想法完全是普通人的想法,只是想在春天里结伴游玩,然后唱着歌回家。这种想法对于很多人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理想抱负,而且有“玩物丧志”之嫌,可为何孔子却不仅最认同他的想法,甚至还发出感叹?是孔子老糊涂了,还是孔子对曾皙偏爱有加?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不经意间再次读到这段文字时,心中豁然开朗,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礼”。比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提倡广泛的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这些观点可谓深入人心。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社会和谐、人心和顺,人们和睦地相处与生活,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这样的社会景象不都是人们所期盼的吗?想到此处,就不难明白孔子为何最认同曾皙的想法了。
尽管子路、冉有、公西华等人的理想是治国明理,但曾皙的愿望又何尝不是如此且高人一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表面上看起来,这些虽然是普通人的想法,但倘若没有治国明理,人们处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境地,又何以出现邻里关系和睦、家庭其乐融融,一起结伴去春游、唱着歌而归的美好场景?孔子之所以认同曾皙的想法,其高明之处正在这里,众弟子谈治国之道也好,想礼乐修明也罢,无论有何种远大的理想与抱负,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国家强盛、社会安定、人民幸福,而一句看似简单的“咏而归”,恰恰最生动地诠释了这些图景,得到孔子的赞赏也就不难理解。
在四月,你最想做什么?四月不仅迎来“世界读书日”,也是暮春将尽、初夏将至的时节。如果说在过去的时刻,你已经错过或浪费了一些光阴,不如趁着春光尚在,与书为伴,以梦为马,砥砺前行。
在四月,让我们相约走进春天里,以最好的姿态迎接生活中的阳光和风雨。愿以后的每个日子,我们都能珍惜当下,不负韶华,朝而出,咏而归。
【作者简介】林萧,知名青年作家、诗人、资深媒体人。曾任湖南卫视节目嘉宾,央视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特约评论员,著有诗集《红尘之外》《朋友别哭》、长篇小说《苦夏》、评论集《评心而论》等,入围第四届、第五届中国青年诗人奖,获冰心儿童文学奖、第二届雁翼诗歌奖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