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库伦 | 关于口蹄疫病毒这些知识要了解

2023-04-15 10:50
内蒙古

口 蹄 疫 病 毒

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人对口蹄疫有易感性

口蹄疫可以人传人

01 口蹄疫的病因

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属于小RNA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该病毒有七个血清型,各型之间无交叉保护反应。

02 口蹄疫流行病学特点

口蹄疫的易感动物

口蹄疫自然感染动物有黄牛、奶牛、猪、山羊、绵羊、水牛、鹿和骆驼等偶蹄动物,已被感染的动物能长期带毒和排毒。

口蹄疫的流行途径

病毒主要存在于食道、咽部及软腭部,带毒动物成为传播者,可通过其唾液、乳汁、粪、尿、病畜的毛、皮、肉及内脏将病毒散播。被污染的圈舍、场地、草地、水源等为重要疫源地。鸟类、鼠类、猫、犬和昆虫均可传播此病。各种污染物品如工作服、鞋、饲喂工具、运输车、饲草、饲料、泔水等都可以传播病毒引起发病。

口蹄疫的流行季节

流行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但随着畜及畜产品流通领域扩大,人类活动频繁,致使口蹄疫发生次数和疫点数增加。境外如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防疫水平较低,口蹄疫呈常年流行之势,无明显季节性。

03 畜类感染口蹄疫的症状

畜类感染口蹄疫病毒至发病潜伏期1-7天,平均2-4天,开始病畜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高达40℃-41℃。发病1-2天后,病畜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到核桃大的水疱,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肤上也可见到水疱。

良性口蹄疫

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则可延至2-3周或更久,死亡率为1%-2%。

恶性口蹄疫

有些病畜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死亡率高达25%-50%。恶性口蹄疫病畜发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极高。

04 人类感染口蹄疫的症状

人一旦受到口蹄疫病毒传染,经过几天的潜伏期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出现水疱。皮肤水疱见于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在不同的时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主要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发疹期和恢复期四个时期。

潜伏期

通常潜伏6-7天,患者表现为体温升高,口腔发热、口干、口腔黏膜潮红,出现水疱。手足部和皮肤会出现水疱。

前驱期

此阶段,患者会感到全身不适,身体疲惫,口腔、舌咽局部充血和颈淋巴结肿大。少部分患者感到轻微头痛,头部不适和发热。

发疹期

病毒入侵本来存在疱疹的部位,会对饮食和吞咽造成影响,患者出现高热,约39℃左右,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少数可致低血压、心肌炎等。

恢复期

发疹期的高热会持续数天,在发疹期,如果患者得到及时和正确治疗,通常可以在2周之内完全康复,并且没有其他后遗症。

05 口蹄疫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口蹄疫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很强,自然条件下,含毒组织和受污染的废料其传染性可达数月。该病毒对热敏感,60℃30分钟灭活,80℃-100℃立即灭活。除高温和阳光对病毒有杀灭作用外,酸、碱对病毒有较强杀灭作用,1%-2%氢氧化钠溶液、30%草木灰水、1%-2%甲醛溶液有效。

对于畜类的预防

未发生口蹄疫时,一要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粪便及时清除,定期用2%苛性钠对养殖场及用具进行消毒,保持畜舍的清洁卫生;二要加强检疫制度,保证畜群健康,不从病区引购畜类,不把病畜引进入场,严禁羊、猪、猫、犬混养;三要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

对已发生的口蹄疫

一要尽快确诊,并及时上报兽医和监督机关,建立疫情报告制度和报告网络,按国家有关法规,对口蹄疫进行防治;二要及时扑杀病畜和同群畜只,在兽医人员严格监督下,对病畜扑杀和尸体无害化处理;三要严格封锁疫点疫区,消灭疫源,杜绝疫病向外散播,场内应定期全面进行消毒;四要在疫区内最后1头病畜扑杀后,经一个潜伏期的观察,再未发现新病畜时,经彻底消毒,报有关部门批准,才能解除封锁。

鉴于目前还没有针对人类的口蹄疫免疫疫苗,因此预防人感染口蹄疫,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加强对牲畜的预防和检疫,避免牲畜感染口蹄疫和控制境外病畜的流入。

海关温馨提醒

来自疫区的偶蹄动物及其产品存在传播疫病疫情的风险,为维护国家生物安全及自身和他人的健康,请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切勿携带或邮寄来自疫区的动物及其产品入境。

原标题:《科普库伦 | 关于口蹄疫病毒这些知识要了解》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