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哪些经验可借鉴,如何实现超越

姜乾之
2023-04-17 09:45
来源:澎湃新闻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表明了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关系。回顾近代以来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其现代社会科学在研究和反映这一变迁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的理论解释,同样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厘清这种统一关系,对于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纵观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先发现代化国家主要形成了英美世界的“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欧洲大陆的“莱茵模式”。少数后发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得益于全球产业链转移和国际分工调整机遇,形成外向型发展模式,从而实现经济领域的现代化。但也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上下求索,仍未找寻到适合自己的现代化之路。

从当今发达国家现代化实践上看,其现代化之路有一定的共性特征:一是遵循经济形态的递进规律。现代化从工业化发端发展,逐步向后工业化、信息化演变,业态从轻工业、重工业到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等演变。对20个发达国家(注:丹麦、瑞典、瑞士、荷兰、美国、比利时、新加坡、德国、挪威、芬兰、爱尔兰、法国、英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韩国、以色列、加拿大、新西兰。)的相关指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国家一些核心指标均呈现上升趋势。经济与社会指标方面,1960—2020年,这些高收入国家人均GDP由11840美元增加到42131美元(2010年价格);工业增加值比例先升后降,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从61.9%提高到77.2%;人口城市化率由63.5%上升到81.3%。二是遵循关键要素的迭代规律。现代化对不同要素的依赖是一个迭代升级的过程,工业化时期主要依托土地、资本等要素,后工业化及信息化时代主要依托科技、人才等要素。1996-2018年这20个国家科研经费比例由2.2%提高至2.6%;1985-2018年发明专利申请比例由4.5项/万人上升到6.8项/万人(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三是遵循作用领域的拓展规律。一般来说,现代化是工业化驱动,带动城市化、信息化、全球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些国家是串联式逐步推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等,有些国家是并联式同时推动。

从现代化理论探索来看,围绕现代化这一复杂现象和过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形成了经典现代化理论、依附发展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学派众多、观点不一的现代化理论。西方国家试图主导现代化理论,分析现代化的动力、过程、结果以及模式,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层面影响着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探索。如经典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后发国家需要学习西方的社会经济制度、文化观念才能实现趋同于西方国家的发达状态。但其隐含的国际经贸体系中的“中心-外围”不平等地位和依附关系的构建,本质上并不能帮助后发国家通过模仿西方国家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甚至造成政治上的难以独立和经济上的低端锁定,更难摆脱欠发达的状态。以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拉美等国家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为代表,在模仿追求西方现代化的过程遭遇制度变革同基本国情的不适应,从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实践表明,西方现代化是一条无法直接模仿和可持续推进的路径模式。经过三四十年热潮后,西方现代化理论也逐渐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生命力。

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经济方面表现为经济增长陷入长期低迷、经济转型方向迷失,在社会组织方面则表现为不同社会阶层的分裂、繁华的大都市和衰退的内陆地区之间的地域分裂、以“道德家庭”为标志的核心家庭组织的破坏、严重的种族冲突等,整个社会的信任程度大幅下降。究其原因,西方现代化模式由于其制度所决定的自身矛盾不可调和性,也使其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愈发突出。一方面,西方基本经济制度本质上放任了资本逐利属性,不可避免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危机和社会混乱,难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资本为中心的西方式现代化道路,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冲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西方式现代化过程中,发达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资源掠夺、先污染后治理等方式,形成了粗放式增长路径,挤占了全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无法实现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需要积极吸收人类现代化的有益经验,如以科技革命为核心驱动,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方式,重视市场与宏观调控的共同作用,以治理稳定为基本前提等。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更要基于自己的国情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与此同时,中国式现代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内容、重点领域、推进路径等方面各有侧重。展望未来,随着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将提供一条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作为现代化发展价值原则的中国道路,贡献一份中国式现代化方案,绘就一幅人类社会现代化崭新图景,实现对西方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双超越。

(作者姜乾之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本文系上海市社科规划“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项课题《中国式现代化中浦东引领区的地位和战略使命》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田春玲
    图片编辑:陈飞燕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