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基础》:一本讨论审美价值概念的专著

2023-04-04 20:21
北京

这部著作的问世是由于这样一些事实,这里所考察的问题,是由我们同艺术作品和自然美的联系,同音乐会、剧场和电影院的联系,由关于文学作品和艺术的思考而提到我们面前的。我们对于某些引起观众、读者和听众喜悦的具体事物的兴趣,使得我们去进行理论的研究、一般的思考和概念的分析。

这一点影响了本书的内容。为了探求解决某些美学的基础问题——这是一些具有很大普遍性的问题,为了向我们自己解释清楚审美价值的概念,我们便从考察可作审美评价的各种个别类型的事物开始。在探讨美的根源的时候,我们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审美评价中我们究竟是从什么观点来评价对象的?我们为了什么理由而在某些情况下赋予它们以审美价值?通过对于这样一些具体的和形形色色的对象——从蝴蝶的翅膀到《神曲》,从埃及的绘画到瓦格纳的歌剧,从伦勃朗的肖像画到非客观的立体主义——的分析,我们将试图区别审美价值的各种因素,并由此获得进一步思考的材料。

这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将构成本书的十几个章节。然而,这一工作的个别阶段将超出单纯为更加普遍的问题搜集材料的局限。它们还有它们自己的独立的目的。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将试图分析一些美学的基本概念,特别是与思考艺术有关的概念,诸如结构、判断、外观、现实的再现、现实主义、表现等。我们还试图解释某些含混不清的、意义分歧的概念,它们是导致美学中的许多误解的原因。

本书前面的三编,都是用来考察审美价值的某些类型的,并将围绕自己的一组问题构成一个封闭的整体,尽管于此所得的成果将应用于第四编。在这一编,在已经搜集到的材料的基础上,我们将着手解决审美经验这一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美学上的价值概念。第四编的第一章(“自然和艺术”),如同本书前面各编一样,有它自己的主题,即分析审美价值的某些具体类型;从这一角度看,它应当成为同前面三编有同等价值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美学上自然和艺术的界限问题,如同下面这样一个问题一样,即:哪些审美价值是以对象为非人的创造物为条件的,哪些审美价值是以对象为人的创造物为条件的,也就是说通过创造这一观念的引入才成为审美经验的一个因素,这一章是和最后综合章节的普遍思考紧密联系着的。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它包括在本书第四编当中的原因。

思考有关美学的问题,往往会屈从于一种或另一种艺术倾向的见解,或者事先就陷入某些观念的框框,而这些观念只不过是作为各种偶然情况的结果而出现的。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为自己制定了如下一些指导原则:

(1)在进行这一工作时我绝不接受任何关于审美价值和审美经验的既定公式;我只接受建立在普通直观基础上的这一临时预先假设,即审美价值的检验是依赖于审美经验的。

(2)在不带有任何一般公式的同时,我将运用社会学的原则选择材料,即首先考虑那些在我们的文化基础上,至少在某一方面占有一定地位的艺术作品,然后,我将把它们付诸各种评价,例如我们评判一些事物是“美的”,“给人以美感的”,或者“令人欣赏的”,“逼真的”,“引起审美情感的”。当然,我们将会考虑到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语言习惯的原因,这样一个形容词会有不同的含义,因此在有疑问的情况下,我们就要换一个同义词来检验这一评价的含义。

(3)在确定哪些因素决定审美价值的时候,在个别情况下,我们将利用听众和观众的证明,考虑他们的经验描述以及他们作如此评价的动机(例如,“这幅画很美,因为它忠实地反映了现实,而另一幅则是因为色彩和形式的不寻常的和谐”,“这部作品所以有价值是由于它的清晰的结构,而另一部所以对我们有魅力则是由于它的表现力”,等等)。

(4)为了尽可能地避免一切专断和片面的见解,我们将同样考虑专家和外行的评价。我们将不以这种或那种艺术倾向所宣传的所谓看待艺术作品的“正确”方法为典范,但同时,我们将力求考虑所有重要倾向的观点,无论是“先锋派”还是传统派。

在美学当中,至少从康德的时代以来,美极为经常地被单独看作是某种类型的审美价值,此外还有崇高或者滑稽。然而,由于我们还在广义上使用“美”这一用语,在考虑到一个对象的“崇高”的情况下,或者甚至当我们由于一件艺术作品的滑稽而赋予它一种审美价值的时候,也使用它,因此,我们将不会陷入同普通直观的矛盾——在普通直观中,是将“美的”这一用语当作“具有审美价值的”同义语的。我们接受这种广义的用法,还因为这样就更容易避免先验地依赖于某种详细说明审美经验概念的理论,特别是更加容易确定这一概念同从属于它的那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本文选自《美学基础》引言)

新书推荐

美学基础

[波兰]奥索夫斯基 著

于传勤 译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审美价值的概念,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直接审美评价中的形体、色彩和声音世界;第二编,关于再现现实艺术;第三编,表现问题;第四编,美学基础。书前有译者的话,英文版出版说明;书后有四篇附录:关于美学中的主观论;关于艺术起源的探讨;社会环境在形成公众对于艺术作用的反应中的作用;艺术创造的教育潜力。

【作者简介】

奥索夫斯基,生前系波兰华沙大学教授,并曾任国际社会学协会副主席。他早年学习哲学,于1924年通过博士论文,题目是《关于符号概念的分析》。随之他对美学发生兴趣,开始了在美学基础领域的研究,于1933年完成《美学基础》一书。后来他的兴趣又转向社会学的研究,并成为著名的社会学家。

美学基础

目 录

第一编 直接审美评价中的形体、色彩和声音世界

第一章 审美经验中的判断

1.直接审美评价和“功能”评价

2.“判断”的概念

第二章 感性质料

1.感性质料的美、质料形态的美和具体事物的美

2.色彩和声音的审美评价

第三章 不以质料关系为基础的空间或时间形态

1.形态的类型

2.空间形式的美

3.节奏

第四章 色彩和空间形式的形态

1.色彩的变化

2.艺术中色彩斑块的形态

3.立体形态

第五章 音乐中的音调组织

1.音程

2.旋律的结构

3.音乐形态中的和音

4.调式

5.变调

6.多调性

7.传统音乐和其他类型的音乐形态

8.关于判断音乐结构的任意性

9.“理解音乐”意味着什么?

10.关于审美形态的规则

第六章 现实事物的外观

1.感性质料的形态和客观判断

2.客观判断对于想象感性质料形态的影响

3.不仅是外形决定的

4.个别事物的美

第二编 关于再现现实的艺术

第七章 艺术中的两种现实

1.再现的概念

2.形象

3.艺术中的形象

4.音乐中的形象

5.音乐的图解作用

6.“不为自己说话”的形象

7.通过描写再现

8.描写的形象性和非想象的思维

9.表象的连续

10.用图画叙述

11.对再现作品的审美态度

第八章 现实主义问题

1.“描述对象”与作品的“指示物”

2.现实主义的两种基本概念

3.内容的现实主义

4.个别的忠实

5.类型的现实主义

6.内容的个别组成部分的现实主义

7.手法的现实主义

8.手法的现实主义和描写

9.幻觉主义

10.现实主义在客观标准的基础上建立等级

11.主观的现实主义

12.心理的现实主义

13.绘画和雕刻中的心理现实主义和表演中的心理现实主义

14.现实主义概念的相对性

15.“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6.艺术中现实主义的审美价值

第九章 阐述内容的方式和同预定主题的关系

1.文学作品中叙述的结构

2.绘画中强调内容的方式

3.同主题的关系

第十章 再现出来的对象的直接的美

1.再现作品的直接审美价值及其再现功能

2.绘画中色彩和形式的形态

3.诗歌作品的听觉价值

第十一章 所再现的现实的价值

1.“不是‘什么’,而是‘怎样’” 的口号

2.通过图画的中介而同对象交流

3.作为美的现实的代用品的图画

4.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对象的美

5.所再现的事物的“非审美”特性的审美价值

6.艺术创造中的两个阶段

7.再现艺术和对于印象的需要

第十二章 象征艺术

1.艺术中的象征主义

2.象征作品的两种类型

3.象征主义和审美经验

第十三章 “内容和形式的和谐”

第三编 表现问题

第十四章 表现符号

1.表现功能

2.从表现力的根源来看表现符号的划分

3.人体的表现和作品中的表现

第十五章 审美价值和心理状态的表现

1.表现和再现

2.表现对象的三重价值

3.移情作用

4.生气

5.情感的交流

6.表现内容的价值

第十六章 美学中表现的两种概念

1.消极意义的表现和积极意义的表现

2.表现的两种概念之间的联系

3.积极意义的表现的三种根源

4.情感状态的启示和审美经验

5.表现对象的评价因素的多样性

第四编 美学基础

第十七章 自然和艺术

1.美学中的自然

2.自然美和无目的的美

3.艺术的范围和创造的概念

4.自然的特殊的美

5.关于创造者的意图的信念

6.意图和手法

7.目的性

8.自然当中的目的性

9.创造性

10.集体演出中的匠艺性

11.自然美学和艺术美学

第十八章 什么是审美经验?

1.审美价值的范围

2.审美经验的类型

3.关于美学的界限的情感经验

4.审美立场的概念

5.对于事物的审美态度

6.无利害的观照

7.“生活于这一刻”

8.“生活于这一刻”和审美观照

第十九章 美与创造

1.审美价值和审美经验

2.价值的两种观念

3.两个兴趣中心的干扰

4.审美情感的心理学和关于艺术创造的科学

5.审美观照和创作感受

第二十章 艺术与文化

1.艺术发展中的外在因素

2.两种传统

3.特殊价值和多重任务

4.“伟大”的标准

附 录

附录一 关于美学中的主观论

附录二 关于艺术起源的探讨

艺术创造和性生活

附录三 社会环境在形成公众对于艺术作品的反应中的作用

1.“客观的”评价和“主观的”评价

2.社会团体所认可的评价对于个人情感反应的影响

3.对于某些主题和形式的情感态度

4.社会环境在判断艺术作品上的影响

5.“生活态度”和审美敏感

附录四 艺术创造的教育潜力

译后记

朱光潜与李泽厚

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

原标题:《《美学基础》:一本讨论审美价值概念的专著》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