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季,一起来探访这座“宝藏”种质资源圃

2023-03-27 17:01
广东

原创 粤农科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收录于合集 #农业科普 18个

“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

农桑者,自古是衣食之根本来源

更是悠久中华农耕文明的传承载体

我国桑树的栽培利用

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经过长期自然和人工选择

更是形成了种类繁多的种质资源

广东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蚕区之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所在地,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下称“加工所”)桑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开展了5次较大规模的收集行动,获得了丰富的种质资源,同时通过持续引进省外和东南亚国家种质资源,入圃保存的种质资源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于2001年获批建立国家桑树种质资源圃华南分圃,2002年获广东省和广州市“省市联动”立项建设广东省生物种质资源库蚕桑种质资源库,2021年获批“广东省桑树种质资源圃”成为广东省农业种质资源第一批13家保护单位之一。

该圃收集保存了全国15个桑种的1680余份桑树种质资源,数量约占全国已保存总量的1/3,其中热带亚热带种质保存量居国内首位,是我国保存的果桑种质、菜用桑种质、抗青枯病种质和多倍体种质数量最多的种质圃,是培育果桑品种、早生丰产品种、耐剪伐杂交叶桑品种的主要育种材料来源,为国内外桑树良种化及蚕桑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加工所还获批建立了国家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创新中心、广东省蚕桑资源多元化利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蚕丝技术研发分中心、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蚕桑抗病育种中心等种质资源保存与创新利用平台。

颜色缤纷、形状不一、用途广泛

据说这里多的是你没见过的特色种质资源!

资源圃中的成熟桑果颜色除了常见的紫黑色外,还有紫红色、鲜红色、粉红色、米黄色、奶白色、玉白色等多种颜色,果形有长有短、有粗有细;叶片形状有心形、卵圆形、鸡爪形、枫叶形等多种形状;树形有直立形、斜生形、下垂形、卧伏形等。

近年来,加工所积极拓展蚕桑资源在食品、饲料生态和医药等领域的应用价值,围绕着“一棵桑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发展,实现了从单一的“种桑养蚕”拓展到“种桑养人” “种桑养畜”“种桑养地”等多业态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全省桑树多元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并呈现出了快速发展势头,引领了全国桑树多元化产业发展的潮流,桑树多元化产业发展已经成为广东现代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加工所研究团队通过对资源圃中的种质资源进行精深鉴评,挖掘出了果用桑、蚕用桑、菜用桑、茶用桑、饲用桑、生态桑等各种不同用途桑资源,并且利用保存的种质资源育成了系列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加工所桑树育种研究团队

都说桑树全身是宝

来看看由加工所育成的这些“宝藏”品种!

果用桑

以生产桑果为目的,果用或果叶兼用桑树的统称。桑果中富含花青素、维生素、多酚类物质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防止动脉硬化、促进新陈代谢、降血糖等功效,桑果因其具有的独特口味,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活性物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一种新兴的水果品种,被市民所接受喜爱。

01

粤椹大10

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全国第一个通过品种审定、全国推广种质面积最大的果桑品种,在全国21个省(区、市)应用,占全国果桑推广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为我国桑果产业化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02

粤椹28

属早生早熟新品种,成熟桑果果粒大(单果重6~8g)、果形端正整齐、风味清甜可口,鲜果硬度较大,耐储运,卖相好,盛果期产量可达1600 kg/亩以上,是优良的鲜食型果桑品种。

03

粤椹74

果汁丰富,鲜榨果汁发酵酿酒后酒精度、高级醇、总酸、总挥发酯、甘油和花青素等综合成酒质量指标优于生产上现行品种,发酵过酒品质佳,盛果期产量可达1600 kg/亩以上,是优良的酿酒型果桑品种。

04

粤椹33

属早生早熟新品种,田间表现为挂果多、产量极高、成熟后桑果颜色鲜艳红色或暗红色,盛果期产量可达2200kg/亩以上,适宜都市休闲观光用。

05

粤椹123

该品种成熟桑果出汁率较生产上现行品种提高12%~1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达11.0%~14.5%,酸度3.4~5.2 g/kg,果汁pH4.5~4.8,较为适宜果汁加工用。

06

粤椹143

该品种成熟果果形均匀,果形端正,整齐度高,果粒硬度较大,鲜果清甜可口;单果大,成熟果平均单果重9.7克,桑果成熟后表现为不易落果,延续采收期可达30~40天,相比“粤椹大10”提高5~10天,新品种适宜鲜食采摘用。

07

粤椹145

田间表现为早生早熟、果大(单果重8~10g)、果形整齐、丰产等特性,鲜果硬度较大,耐储运,是优良的鲜食专用型果桑新品种。

08

粤椹201

主枝萌发能力强,侧枝萌发力弱,枝条粗细均匀度高,花芽分化齐;成熟果果形端正,整齐度高,果实硬度高,成熟期集中,持续采收期短,是优良的适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采收的鲜食加工兼用果桑新品种。

蚕用桑

以生产桑叶为目的,用于传统丝绸生产而选育出的桑树品种。该用途桑品种一般具有生长速度快、桑叶产量高、可溶性糖与粗蛋白含量高、适应性广等特性。

加工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桑树杂交育种技术体系、桑树有性系多倍体的高效诱导技术体系、桑树多倍体杂交一代种子繁育育种技术体系、桑树抗青枯病育种技术体系等。

利用保存种质育成了各类蚕用桑树新品种11个,为华南地区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品种支撑。育成的多倍体杂交桑系列品种“粤桑11号”“粤桑51号”在华南及长江流域蚕区大面积应用。

育成的抗青枯病杂交桑树新品种“粤桑110” “粤桑119” 和“粤桑120”,初步缓解了青枯病疫区种植“抗10号”繁殖成本高、叶质差、产量较低的现状。

菜用桑

以生产桑树枝条顶端的嫩芽叶,作为蔬菜食用而选育出的桑树品种。桑树嫩芽叶中不仅营养丰富且富含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及多酚类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保健作用,被赋予保健、清热解毒、降火的饮食内涵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加工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菜用桑新品种育种技术体系,率先育成了“粤菜桑2号”“粤菜桑16号” 等菜用新品种,并制定了配套栽培技术规程,新品种与新技术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广东菜桑生产约占全国菜桑生产总面积的80%以上,为全国最大的菜桑生产基地。

茶用桑

利用桑叶丰富的营养和生物活性成分,生用于产桑芽茶、桑叶茶及其功能型产品而选育出的桑树品种。该用途桑品种一般具有营养与活性物质含量高、制茶性能优良等特性。

加工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茶用桑种质资源鉴评筛选技术与新品种育种技术体系,率先育成了茶用桑新品种“茶桑8号”“茶桑10号”“茶桑16号”。

饲料桑

以生产桑树的叶、芽及部分嫩枝叶,用于畜禽饲料开发利用而选育出的桑树品种,该用途桑品种一般具有高蛋白、低抗营养因子、低纤维、耐剪伐、强发条能力、速生快长等特性,多采用种子繁育、高密度种植、机械化收获等。

加工所建立了饲料桑种质鉴评技术体系,对保存的部分桑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蛋白、氨基酸、纤维含量等营养指标及木质纤维素、单宁、生物碱、多酚等抗营养因子进行了系统鉴评,建立了桑树营养品质和活性物质数据库,筛选到一批富含高营养物质且低抗营养因子的优异种质。

生态桑

以桑树的石漠化治理、矿山重金属污染修复、盐碱地治理、消落带治理等生态功能应用而选育出的桑树品种,该用途桑品种一般具有对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耐旱耐瘠等特性,种植桑树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亦可通过综合开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加工所开展了抗逆境(重金属、盐碱等胁迫)品种和高固碳两大类优势生态桑品种的鉴评研究,筛选出了系列生态桑专用品种,建立了其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模式,并在盐碱地、重金属污染矿区等困难立地区域建立了优质生态桑品种碳汇提升示范应用基地,深度挖掘桑树资源的生态与经济价值。

桑果颜值风味俱佳

但采果赏味期短、不耐储存的特性

也成为制约果桑产业发展的因素

除了优良品种

加工所也研发出了解决难题的关键技术

加工所针对果桑挂果周期短、成熟期集中等产业发展制约因素,以广东省主栽品种“粤椹大10”等果桑为材料,研究了其花芽休眠调控机制,创新性地研发出了果桑冬期高效破眠方式及配套栽培模式——“果桑周年挂果技术”,该技术现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果桑周年挂果技术”在广东地区可实现2年3次挂果,全年8个月挂果(上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每次挂果桑果产量与春季相当,平均亩产可达到1500公斤,解决目前果桑产业存在的采果周期短等制约发展瓶颈。

相比传统果桑种植模式

“果桑周年挂果技术”

具有以下优势

显著提高果桑种植的经济效益。

该技术突破了传统果桑种植不足1个月的挂果时间的局限性,应用新技术桑果可根据市场需求分周期、分批次上市。

显著提高桑果收获质量。

由于桑果成熟期较为集中,春季雨水较多导致桑果糖度、活性物质含量等较低,桑果质量不高。利用该技术可选择在秋冬季雨水较少时节成熟。

显著提高桑果收获产量。

应用该技术的桑果产量与春季相当,平均亩产可达到1500公斤,可解决春期雨水集中导致的桑果成熟后易落果、易腐烂等问题,解决成熟期集中导致收获不及时浪费严重等现象。

通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我们挖掘了桑树身上的无限“宝藏”

同时让大家在冬天也能实现桑果自由

我们将继续不遗余力专注种业创新和技术攻关

让好成果走进千家万户

不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原标题:《采桑季,一起来探访这座“宝藏”种质资源圃》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