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纠缠与思想的回响——纪念德国思想家恩斯特·图根特哈特

张任之
2023-03-15 15:20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按】

恩斯特·图根特哈特(Ernst Tugendhat, 1930-2023)是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据德媒消息,图根特哈特先生于2023年3月13日在弗莱堡去世,享年93岁。他曾师从海德格尔、欧根·芬克等著名哲学家,先后任教于或任职于海德堡大学、马普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他特别地以其引介分析哲学的思想成果并将之与欧陆哲学展开对话的工作而闻名学界。其所著的《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语言分析哲学导引讲座》《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等,皆是当今哲学界中有显著影响力的名作。

《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语言分析的解释》(1979)一书是图根特哈特的代表作,被公认为当代哲学中“自身意识理论复兴”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诉诸海德堡学派、维特根斯坦、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米德和黑格尔等思想资源,借助于语言分析的方法全面审视了传统自身意识理论的问题及其困境。该著作清晰地展现了近代以来欧陆哲学最基本问题的框架和讨论核心,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哲学的思考方案。其“自身规定”概念可看作是从实践维度思考“自身意识”理论而提出的极具原创性和突破性的贡献,对于当代的伦理省思而言极富启发意义。该书的中译本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列入“当代德国哲学前沿丛书”系列,本文为中译本译后记。

90岁时的图根特哈特

还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业师倪梁康教授有天晚上给我电话,说庞学铨教授和应奇教授主编了一套丛书(“哲学的转向:语言与实践”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计划纳入读者眼前的这本书,问我有没有兴趣翻译。因为此前已经在南京大学听过倪老师的“自识与反思”讲座课,对于图根特哈特不仅不陌生,甚至对其学问也有一点点了解。所以我在电话中说,打算找书来看一下,看自己能否胜任。印象中应该也是认真翻读了该书几天的,觉得尽管非常有意思,但是涉及面太广,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很多都是门槛。当我回复倪老师我做不了时,他告诉我已经和庞老师说好了,书交给我译了。接下来,对于我,当然没有什么退路,只得硬着头皮做了。

很快,我拿到了欧盟Erasmus Mundus的奖学金项目,去欧洲读书。在此期间,一边读书一边翻译,大致在德国乌珀塔尔(Wuppertal)期间,就已经完成本书的初译稿,当然还很粗糙。翻译的过程,对于当时沉浸在现象学当中的我来说,实在算不上愉悦,总是一边译着,一边在心里争辩着。这大概也是我没有能够一鼓作气做完全书校订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是精力和学识。Erasmus Mundus项目的课业压力还是比较重的,两年内要修习多门课程,两年三校要不停搬家,最后还要完成一篇硕士论文。在此之后,我又开始了博士论文写作,然后答辩毕业,并开始“青椒”的工作生活。校订的工作总是时断时续。当然还常常停下校订,对本书涉及到的几位主要思想家阅读学习和补课。在此期间,我也曾在中山大学哲学系开设过三个学期的研究生讨论课,主题分别是当代欧陆的“自身意识”理论,图根特哈特思想研究(主要是精读其《自我中心性与神秘主义》一书,兼及他的其他作品),以及眼前这本书的研读课。这些课程推动着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图根特哈特的思想、当代自身意识理论,这对于本书的翻译定稿无疑是有助益的。

因为我的拖延,我错过了本书的第一个版权期,彼时我正忙于硕士论文的写作。为此我要向给予我信任和宽容的庞学铨老师、应奇老师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戴红老师致以深深的歉意。据庞学铨老师的说法,此书后来又经浙江大学出版社购买版权,不过我并不知晓,或许也是王俊兄信息传递不明确。此后,本书又在庞老师的信任和支持下纳入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德语哲学译介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69)计划中,我尽可能利用日益碎片化的时间,结合课程的教学,校订了书稿。为了尽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本书最后的定稿,我邀请谢裕伟博士对照原书和我的译稿逐字逐句地修订了译文。裕伟博士非常细致认真,纠正了原译稿中的不少误译,同时也补充了部分的疏漏,使得译稿更为完善。我将本书稿署名为我们合译,这是恰如其分的。

以上当算作我对于自己过去十余年与本书翻译相关瓜葛的一次“清算”!

不过,任何学术上的相遇其实都是有回响的。翻译本书不仅刺激了我博士论文的写作(特别是下篇),而且直接影响了我博士后报告的选题,在该报告的后记中我曾写道:“这只是笔者近年来一个较大研究计划的‘引论’。那个计划的总标题应该是‘自身意识与自身思意——一项现象学的研究’。从这个标题来看,该研究主要包括两个大的部分,即专题讨论‘自身意识’的部分和专题讨论‘自身思意’的部分。这里大致完成的只是前半部分,而且只是集中在胡塞尔现象学的部分。这个标题的正副标题加起来也可以看作是对德国当代思想家恩斯特·图根特哈特的代表作《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一项语言分析的解释》的一个现象学式的回应。这一思考源于笔者近年来在阅读、翻译这部著作时的那些难以抹去、而且实在难言愉快轻松的心情体会,这里不提也罢。”当然,那个更大的研究计划时至今日仍没有全部完成,但是“自身意识”问题,确实也构成了我过去十余年的学术兴趣之一。为了更整全地理解图根特哈特的思想语境,我还编译了《自身意识:从欧陆的视角看》文选集,即将纳入商务印书馆的“中大谦之论丛”出版。

照例我还得为作者和本书说几句更学术一点的话。

图根特哈特在书桌前

恩斯特·图根特哈特是德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是海德格尔、欧根·芬克(Eugen Fink)、斯基拉奇(Wilhelm Szilasi)、乌尔默(Karl Ulmer)等人的学生,早年以对亚里士多德的研究(Tí kata tinós. Eine Untersuchung zu Struktur und Ursprung aristotelischer Grundbegriffe, Freiburg i. Br. / München: Alber, 1958, 5. Auflage mit neuem Nachwort und Anhang 2003)于1956年在弗莱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后专攻现象学,于1966年在图宾根大学获得教授资格,他的教授资格论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真理概念》(Der Wahrheitsbegriff bei Husserl und Heidegger, Berlin: de Gruyter, 1967)至今都是现象学研究的经典著作。其后,他先后任教于或任职于海德堡大学、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柏林自由大学。1999年他获聘为图宾根大学荣誉教授。2005年荣获埃克哈特奖(Meister-Eckhart-Preis)。

在获得教授资格以后,图根特哈特转向语言分析哲学的研究,并于1976年出版了《语言分析哲学导引讲座》(Vo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sprachanalytische Philosophie, Frankfurt/Main: Suhrkamp, 1976),该书一举奠定了他在语言分析哲学上的地位,他被视为“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分析哲学家”。

他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这两个现代欧美最重要哲学流派上都有深入的涉猎,这使得他在处理传统哲学问题上表现出独特的广度和深度。这在他1979年出版的最重要的代表作《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语言分析的解释》(Selbstbewusstsein und Selbstbestimmung, Frankfurt/Main: Suhrkamp, 1979)中展露无遗。

图根特哈特在讲座中

图根特哈特还特别关注伦理学问题,这在某种意义上当然可以视为是对《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论题的延伸。他至今出版了五本伦理学专论,即《伦理学问题》(Probleme der Ethik, Stuttgart: Reclam, 1984)、《伦理学与政治学》(Ethik und Politik, Frankfurt/Main: Suhrkamp, 1992)、《伦理学讲座》(Vorlesungen über Ethik, Frankfurt/Main: Suhrkamp, 1993)、《在莱蒂西亚的对话》(Dialog in Leticia, Frankfurt/Main: Suhrkamp, 1997)、《我们应当如何行动?》(Wie sollen wir handeln? Schülergespräche über Moral, Stuttgart: Reclam, 2000)等,另外在其两本论文集(Philosophische Aufsätze, Frankfurt/Main: Suhrkamp, 1992; Aufsätze 1992- 2000, Frankfurt/Main: Suhrkamp, 2001)中也有相当多的有关伦理学方面的研究。藉此,他又被看作当代德国最为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现在德国和美国已经有多本专著专门讨论他的伦理思想。

图根特哈特近年来转向形而上学和人类学研究,其晚近主要著作有《自我中心性与神秘主义——一项人类学研究》(Egozentrizität und Mystik. Eine anthropologische Studie, München: C. H. Beck, 2003。中译本:郑辟瑞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论死亡》(Über den Tod, Frankfurt/Main: Suhrkamp, 2006)以及《人类学,而非形而上学》(Anthropologie statt Metaphysik, München: C. H. Beck, 2007)等。

迄今为止,图根特哈特共出版著作近20部,其中多本著作有多种语言的译本。在德国权威哲学杂志评选的在世德国思想家排名中连续多年与哈贝马斯、迪特·亨利希(Dieter Henrich)一起位列三甲,毫不夸张的说,他是当代德国最有创造力、也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书封

《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一书是图根特哈特的重要代表作,该书也是当代哲学中“自身意识理论复兴”运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以讲座稿的形式成书,共有十四讲,可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二讲是全书的导论,作者对全书要处理的问题背景做了清晰的说明;第三到第六讲主要涉及自身意识的问题,作者先清理了海德堡学派的相关讨论,并指出其困难,进而借助维特根斯坦提出走出传统理论困局的新方案;第七讲至第十二讲主要探讨自身规定的问题,作者先借弗洛伊德、黑格尔和克尔恺郭尔引出问题,继而细致讨论了海德格尔和米德的相关思想,为后面的总结奠定基础;第十三、十四讲作者再次回到黑格尔的思想,并借助黑格尔的相关思想为全书做总结。

总的来说,作者通过诉诸海德堡学派、维特根斯坦、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米德和黑格尔等思想资源,借助于语言分析的方法,全面审理了传统自身意识理论的问题及其困境,这在一方面使得这一近代以来欧陆哲学最基本问题的框架、讨论核心得以清晰的展现,另一方面也使得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的方案得到清晰的表达。不仅如此,图根特哈特在该书第二部分涉及到的“自身规定”,无疑可以被看作他在发展实践层面的“自身意识”理论方面所做出的极具原创性的突破性的贡献,这对于当代的伦理思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实在说来,图根特哈特语义学的激进路线对当代“自身意识”理论贡献甚为显著。其藉此展开的自身规定理论对于当代的道德论证亦有很好的发挥。背靠着古希腊哲学、现象学和语言分析哲学,这让图根特哈特的思想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事实上,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等著作中深受图根特哈特的影响,他对亨利希的批判基本上也得益于图根特哈特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的确可以说,这三位思想家及其相互之间的争执构成了当代德国哲学界最绚丽的风景。

或许翻译这本书的回响在我这里也还会继续,但翻译总算是做了个小结。再次感谢业师倪梁康教授、庞学铨教授、应奇教授多年来的信任、鼓励和支持,感谢我的合作者谢裕伟博士的辛劳,感谢曾经参与过相关讨论课的同学们,感谢商务印书馆的陈卓老师以及可能相遇的读者朋友们!

    责任编辑:朱凡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