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年的俄乌冲突仍在拉锯,中美将对局势各自发挥何种作用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简军波 彭重周 严少华 姚旭 韦宗友
2023-03-01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俄乌冲突爆发已满一周年,与战场上的僵持局面形成对比的,是美俄等冲突各方都借这一时机进行了积极而高调的外交宣示,展示其坚持现有路线的决心。而中国政府在2月24日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正式提出了中国对于此次冲突的观点和关注重点。对于俄乌冲突未来会如何发展,中美等国在其中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等问题,“复旦欧洲观察”学术共同体(由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青年学者自发组成的一个学术共同体)部分成员和特邀嘉宾就此进行了研讨,并得出如下共识。

“复旦欧洲观察”学术共同体部分专家(以姓氏拼音排名):

简军波: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彭重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

严少华:复旦大学中欧关系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

姚旭:复旦发展研究院青年副研究员

特邀嘉宾:

韦宗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

在过去大半年中,俄乌冲突的军事层面一直以拉锯和僵持为主,除了乌克兰在红利曼和赫尔松等方向取得了几次较大的进展以外,双方都无法进一步取得决定性的军事突破。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二年之际,有不少消息都显示双方希望在春季发动大规模攻势的想法。但不论这些攻势最后落实程度如何,俄乌双方在短期内都难以实现其定下的终极战略目标。

无论对俄罗斯还是乌克兰而言,这场冲突都事关“主权”问题。乌克兰誓言夺回被俄罗斯占领的土地,而俄罗斯已通过“公投”等程序将克里米亚和乌东地区纳入俄罗斯“主权”范畴。面对“主权”争议,只要目前有一方不愿退却或让步,则双方几乎都很难有后退余地,目前的军事冲突就难以熄灭。只要双方没有任何意愿做出让步,那么外部的调停在此刻将很难进行。

基于此,除非在战场上分出明显的胜负,任何调停都不会被俄乌中一方所接受。除非俄乌其中一方内部政治发生剧烈变化,否则在可见的未来激烈的军事冲突还将持续下去。在军事上和政治上的拉锯仍将是未来俄乌冲突的主基调。

俄乌冲突的结局基于不同的军事进程和最终结果。国际社会主流判断有以下几种:第一,在北约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下,俄罗斯将面临被迫撤出乌克兰全境的风险,俄使用核力量进行攻击,导致世界局势进入混沌和无法预料的境地;第二,乌克兰武装力量在北约支持下反攻,夺回俄占领的土地,俄退出乌克兰全部或部分领土,乌克兰在军事上获得的胜利将为其加入北约和彻底倒向西方奠定基础,并使俄罗斯面临比冲突前更为严峻的地缘政治安全压力;第三,乌无法击退俄罗斯,在俄占据乌东领土的基础上,乌克兰可能加入北约,或保持最终的中立且得到国际社会提供的相应的安全保障;第四,乌武装力量被击溃,它将失去原有的部分土地,并且无法加入北约,甚至成为俄罗斯的保护国。

除非出现极端情况,无论结局如何,俄罗斯在战略上都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安全困境,冲突发生及结束后,俄罗斯将更加接近北约的边界并受到北约几乎永久性的威慑。

不管俄乌冲突在何时以及以何种方式停火,以下几方面在各方所提路线图中都是焦点问题:第一,乌克兰的地位和安全保障、俄罗斯的安全保障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安全保障,包括接近俄罗斯的摩尔多瓦、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和芬兰等的国防安全。第二,俄罗斯与北约关系的稳定性。第三,欧洲与俄罗斯关系的重建。为此,广泛的战后和平重建需要考虑到联合国等多边机制在创建欧洲持久和平方面的核心作用,并可以考虑恢复赫尔辛基进程和重视欧安组织的作用。

美国的下一步行动

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之际,美国总统拜登从波兰乘坐近10个小时火车,抵达乌克兰首都基辅,与乌总统泽连斯基首次在“战区”基辅会晤,向乌克兰及全世界表达了美国继续坚定支持乌克兰的决心和意志。拜登随后访问波兰,并发表演说,表示美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要多久就多久”。

在俄乌冲突进入第二年之际,拜登政府将在外交、经济及军事三大领域,继续给予乌克兰全面支持:

第一,拜登政府将继续给予乌克兰以坚定的外交支持。拜登政府将进一步协调北约、欧盟、G7及欧亚盟友在俄乌冲突上的政策立场,并通过联大会议,谴责俄罗斯,力挺乌克兰。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将通过双边和多边外交等方式,推动印度、土耳其、巴西、南非等国调整或改变在俄乌冲突上的“中立”立场或政策,尽可能组建针对俄罗斯的“国际统一战线”。

第二,经济上,继续援助乌克兰,确保乌政府能够平稳运转。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一年多,乌政府面临巨大财政亏空和压力。乌政府表示,今年将面临高达38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亟需美国等国际社会援助。据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统计,截至2023年1月15日,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政府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768亿美元援助,其中财政援助264亿美元,人道主义援助39亿美元。2023年拜登政府将向乌克兰政府提供99亿美元的财政援助,帮助乌政府克服难关。不仅如此,拜登政府还动员欧盟、G7等欧亚盟友,后者承诺在2023年向乌克兰政府提供390亿美元的财政和经济援助。此外,拜登政府通过G7联手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呼吁,要求IMF向乌克兰政府提供金融帮助。

第三,军事上,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帮助乌克兰扭转战场形势。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拜登政府已经向乌克兰提供了32轮、总额466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和安全援助,对乌克兰抵御俄罗斯的军事攻势、乃至部分扭转战场局势发挥了很大作用。俄乌冲突进入第二年,拜登政府已经承诺,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包括艾布拉姆斯坦克在内的先进武器装备,助其抵御俄罗斯、扭转战局。目前,拜登政府暂未同意向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及远程导弹,但是包括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麦考尔在内的部分国会议员及部分军方高层则持相反看法。除了军事援助外,美国军方希望乌克兰能够在春季展开军事反攻,尽可能多地收复失地,打击俄罗斯士气,坚定美国及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

但同时,拜登政府在援助乌克兰方面,主要面临三大阻力。

第一,美国国内对是否应该继续大力援乌存在不同声音。尽管美国主流民意及大部分国会议员都支持乌克兰,但是共和党内部分民粹主义议员,对继续支持乌克兰表现出不满,要求把重心放在国内建设上。来自佛罗里达州的众议院共和党议员马特·盖茨前不久就要求结束对乌援助,要求俄乌双方“立即达成和平协议”。众议院议长麦卡锡也表示,不能给乌克兰一张空白支票,任其填写。共和党把持的众议院还要求调查和监管拜登政府的援乌款项、使用情况等,防止滥用。一些国会议员甚至对乌克兰是否存在贪腐问题也表示担忧,要求加强援乌监管。

第二,美国国内要求欧盟等西方盟友承担更多责任的呼声日益增加。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北约、欧盟、G7成员国纷纷向乌克兰提供了经济和安全援助,但是在不少美国人看来,特别是共和党保守派议员看来,这远远不够,它们必须为“欧洲的安全”承担更多、更大责任,不能一直让美国当“冤大头”。

第三,美国国内即将进入大选周期,拜登面临两难抉择。随着2024年大选周期逼近,拜登政府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回旋余地”日益缩小。一方面,拜登政府不可能让乌克兰政府在俄乌冲突中“败北”,将2024年大选变成对他重大“外交失败”的公投;另一方面,拜登政府也日益担心如果在乌克兰问题上投入过多资源,特别是经济和军事资源,可能成为共和党攻击他的把柄。毕竟,当年老布什赢得了海湾战争,却输了总统竞选的反面例子,还历历在目。这一大选魔咒,将成为束缚拜登政府在乌克兰投入过多经济和军事资源的重要国内考量。

中国的立场及作用

与此相比,中国推出的俄乌冲突立场文件则代表了一种与美国截然不同的外交战略方针。首先,中国既强调要尊重主权,也对单边制裁、冷战思维等提出了明确的批评和反对。这反映出中国的主张既是基于该地区安全局势的历史进程,也结合了冲突爆发的直接诱因。可以说,正是对俄乌冲突复杂性和历史性的认识,使中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

其次,中国并没有如同美国那样一边倒地支持冲突某一方。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近期访问俄罗斯时用“成熟坚韧、稳如泰山”来描述中俄之间的紧密伙伴关系。但另一方面,中国的立场文件中明确提出应当保障主权完整,反对使用核武器等主张。因此,中国的立场文件展示了一种既兼顾各方诉求又凸显自身关切的态度。

第三,中国的立场文件关注了许多俄乌冲突中的次生治理问题,如核设施安全、粮食安全、平民安全等。这体现了中方对于俄乌冲突采取了全面的视角而非只专注于战略和军事层面。同时,中国如果积极参与这些问题的管理,既可以获得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支持,来自冲突各方的阻力也会较小。

因此,俄乌冲突持续期间中国的行动可以在一些功能性领域发挥适当作用,包括制止冲突双方使用核力量及攻击核电站;促进乌克兰春耕与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在多边框架内防止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以及积极寻求冲突政治解决方案在国际社会的认同。战后,中国可以积极参与乌克兰的战后重建,为此,冲突期间亦应尽力维持与乌克兰的战略伙伴关系,为战后参与重建奠定政治基础。

可以说,2月24日中国发布的立场文件标志着中国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道路上迈出了积极的一步。在局势有可能升级乃至失控的背景下,中国方案为国际社会其它国家构思和平方案提供了一个参考。如果其它第三方中立国家也能够跟进并提出相应的政治解决方案,将有助于进一步凝聚共识,在僵持已久的战争之外寻求和平解决危机的可能性。

在亚洲、南美洲和非洲,有一批“中间国家”在俄乌冲突问题上都始终保持中立劝和的姿态,即使是在西方国家反复施压之下,也没有对冲突双方尤其是俄罗斯明确施以“谴责”。《华盛顿邮报》在解读一大批“中间国家”态度时也表示,与南非、肯尼亚和印度民众的对话说明人们对这场冲突持非常矛盾的看法,包括了对西方在当前和历史问题上的不满,例如西方国家曾经的殖民主义、傲慢的态度以及未能投入尽可能多的资源来解决世界其他地区的冲突和侵犯人权行为。

印度、巴西、南非等传统不结盟运动国家领导人均呼吁和平解决,印度总理莫迪在2月25日会见到访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时,称印度愿意加入“任何和平进程”以解决乌克兰危机。巴西新任总统卢拉称,巴西无意提供会在乌克兰冲突中使用的弹药,并曾在2月初就建议在调停成员国组织中应该包括中国,因为中国在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反对制裁等国际事务中拥有重要地位。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因为近期与中俄在印度洋的联合军事演习而遭到西方批评。因此,应借助金砖平台机制协调共识,在中国方案的基础上共同提出具体的和平方案。这种在第三方多边协调基础上提出的和平方案,更具国际公信力,也更容易被冲突双方所接受。

    责任编辑:朱郑勇
    图片编辑:金洁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