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日记|128件史料讲述马克思主义如何点亮中国

澎湃新闻驻中共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栾晓娜
2018-06-20 12:10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6月20日上午,《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展》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幕。开幕式上,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向邵维正、徐建刚、忻平、齐卫平等“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首批专家代表颁授聘书。

原解放军后勤学院一级教授邵维正少将,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建刚,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为此次展览揭幕。“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首批专家代表、来沪参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以及市有关部门领导共70余人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徐建刚在致辞中表示,期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推出更多的学术成果、展览陈列和教育活动,更好地服务“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建设守护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打响“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品牌,以出色的成绩迎接建党百年。

展出最早的《资本论》中文译本

一大会址纪念馆方表示,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举办此次文物史料展,是向“点亮中国”的伟大思想致敬。展览将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专题展厅展出至今年9月20日。

《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展》共分4个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通过128件珍贵的馆藏文物和翔实的图片资料,阐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程及其对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重要作用,力求向观众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思想力量。

6月20日,《点亮中国: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物史料展》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开幕。 本文图片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栾晓娜 摄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此次策展人在专题展厅二楼特意设计了一面《共产党宣言》展示墙,展出“一大”馆藏的68种不同版本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巨著,在中国,直到20世纪初才为读者所知,因其鸿篇巨制、内容深奥,1930年方由陈启修翻译完成《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我国最早的《资本论》中文译本。本次展览展出了昆仑书店出版的这一珍贵版本。

此外,出现在展览中的《哲学之贫困》、《自然辩证法》、《政治经济学批判》、《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等中译本,都是非常珍贵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译本。

本次展览还特意选择了中共创建时期出版的一批马克思主义珍贵文献呈现给观众。如:李汉俊翻译《马格斯资本论入门》、李季翻译《社会主义史》、恽代英翻译《阶级争斗》、茅盾翻译并由俞秀松收藏的《美国共产党宣言》、张西曼翻译《俄国共产党党纲》,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人民出版社发行的《劳农会之建设》、《共产党底计划》、《李卜克内西纪念》等。其中,馆藏一级文物《李卜克内西纪念》上盖有一方特殊的印章,表明这是中共早期党员张人亚嘱托父亲“秘藏山穴二十余年”得以保存下来的珍贵文献。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术委员会聘任首批专家

同时,为更好地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的指示精神,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首批专家由党史研究、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宣传教育等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学术带头人和行业专家组成,将为纪念馆各项工作提供专业和学术指导。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也被总书记称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副馆长徐明说,经过一代又一代专家学者60多年的努力,纪念馆已经在学术研究、展览陈列、宣传教育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准,各方面基础与底蕴都比较深厚。

但是,去年总书记来瞻仰之后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要建设和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徐明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建设,就是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守护,就是如何确保所有的中国共产党员到这里都有归属感。

据徐明介绍,一大会址纪念馆原先有中共创建史研究中心,但相对来说更侧重于中共创建史研究方面。但要想办好博物馆、纪念馆,除了中共创建史研究,还需要文物研究、文博学术研究以及展览陈列、宣传教育等方面。因此,纪念馆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从组织架构、管理架构上进行完善。

“从首批受聘专家来看,不仅有国内最权威的中共创建史研究专家,还有国内和上海在文博、文物、展陈、宣教、教育活动等各个领域的最权威最活跃的一批专家。”徐明说,纪念馆将充分发挥这些权威专家学者的作用。

比如,在筹建一大会址纪念馆新馆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挖掘馆藏文物、资源,怎样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底蕴,新馆、老馆如何更好地建设,把中共一大会址从过去到现在,以及面向未来的整个历史脉络更好地串联起来,专家都需要发挥作用。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首批专家代表获颁聘书。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学术委员会首批专家名单(按姓氏笔画为序)】

田子渝     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苏智良     上海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李颖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李孔三     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市文物局文物处原处长

肖甡        国防大学教授

忻平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教授

陆建松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陈麟辉     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

邵维正     原解放军后勤学院一级教授、少将

郑奕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教授

段勇       上海大学副校长

信洪林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研究室主任、研究馆员

倪兴祥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原馆长、研究馆员

徐光寿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徐建刚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郭青生    上海博物馆教育部原主任、研究馆员

薛  峰     龙华烈士纪念馆馆长

    责任编辑:徐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