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中国总裁顾纯元:开放和竞争的市场才能使行业进步

澎湃新闻记者 卢梦君
2018-06-20 20:19
来源:澎湃新闻

顾纯元 资料图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变,某种程度上也是民企、国企和外企三种力量合作、竞争甚至博弈的过程,外企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反映中国营商环境和市场结构调整的重要风向标。

瑞士工业巨头ABB由两家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国际性企业——瑞典的阿西亚公司(ASEA)和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BBC Brown Boveri)在1988年合并而成,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

ABB与中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时ABB向中国提供了一台蒸汽锅炉,真正进入中国内地则是在1979年,其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

据官方介绍,经过多年快速发展,ABB在中国已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40家本地企业,1.7万名员工遍布于142个城市。2017年,ABB在华超过90%的销售收入来源于本土制造的产品、系统和服务。目前,中国是ABB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

去年,ABB在中国发布ABB AbilityTM数字化平台和解决方案。这一数字化行动“希望通过设备、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和平台与客户携手掌握更多信息,开展更丰富、更优质的业务”,“进一步巩固ABB在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行业领先地位”。

作为全球电气产品、机器人及运动控制、工业自动化和电网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ABB扎根中国有何经验、对华销售策略如何调整、对国内产权保护有何看法?6月10日,ABB集团亚洲、中东及非洲区总裁,ABB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顾纯元博士在苏黎世接受了澎湃新闻等媒体的采访。

顾纯元1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87年获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工程博士学位,1989年加入ABB,2015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2014年,他出任ABB(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2017年就任新职后他仍兼任上述职务。

“通过在中国的研发来满足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

澎湃新闻:改革开放这么多年,ABB对于在中国扎根有什么独到的经验可以分享?

顾纯元:ABB是比较幸运的,得益于中国这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ABB在1979年就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1992年在厦门成立了第一家合资厂,我们去年庆祝了厦门厂成立25周年。整体来讲,我们的发展跟国家的需求密切相关。

1978年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去欧洲六国考察,当时就建议引进BBC的30千瓦和60千瓦火力机组的制造技术。由于政策开放,国家引进技术再进行消化,这是很自然的过程,所以ABB很快地进入了中国。

进入以后,我们很快按照商业规律建立了本地团队,先创建了销售团队,然后建立了服务团队,因为ABB不光需要销售产品,还需要跟客户的沟通。那时候中国很多工程技术产品都是从国外进口。

实际上我们看到,中国开放市场的过程,许多政策的出台,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ABB刚进入中国的时候,还面临很多政策要求,比如很多产业不能独资运营,有些产业可以。随着市场竞争,完全从国外进口的产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很快建立了合资厂。合资厂用来生产制造,一开始也就是把国外的图纸拿来在中国生产、到供应商那里消化。当然降低成本不是最主要的,主要还是为了更好更快速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过程中,ABB本地团队和生产能力得以建立,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也有了很多同行竞争者。为了提高我们自身竞争力,也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服务,我们必须要引进研发。

研发是一个有序的过程,研发团队和研发能力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建立起来的。

相比较来说,销售是比较快的,只要对人员进行培训,把ABB的产品拿去销售是最快的方式。服务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提供服务的工程师要接受指导,要认证。生产相对也是快的,投资建厂的时候把图纸拿来就可以比较快地建起来。但研发涉及到人才,人才的招聘、培养,(对技术的)理解、消化,都需要时间,有它的自然规律,欲速则不达。

我们当时做的决定是要在中国做研发。这是一个基于比较长期的考量,就是说,我们真正要在中国扎根,我们看到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需求是长期的。现在看来,ABB在外企中做得比较早,也是做得比较彻底的。

通过在中国的研发来满足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Jaguar的CEO说,现在中国在引领电动汽车的潮流。如果要参与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却不在中国做研发的话,那就不是与时俱进。

澎湃新闻: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外企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参与力量。你作为外商和中国政府间的一个桥梁,能不能谈谈对这几十年变化的感受?

顾纯元:因为改革开放、市场的开放,很多跨国公司进来中国,市场给我们带来很多商业机会。

反过来讲,我觉得国家也是看到,这些跨国公司能够把先进的技术跟管理制造理念带到中国。更重要的是,这些企业也培养了很多人才,这些人才流动在行业里,可以说我们给国家培养了很多人才。当然还有对国家税收的贡献。

我觉得这么多年来,实际上政府对我们企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初期我们会遇到很多限制,现在限制都没有了,负面清单基本都没有了,我们还是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当地企业发展的支持。

过去外企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不能够独立运营。如果你想来进入我这个市场,就必须要设立合资厂,要投入技术——从这一层面来看我并不认为外企在改革开放初期享受了“超国民待遇”。这些年市场逐步开放,至少在ABB所属的这些行业,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法人机构,和过去相比,整个市场是越来越开放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

澎湃新闻:外资进入中国不可避免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IP保护,你对这一问题如何看待?

顾纯元:做研发、做生产制造,大家对知识产权的问题有所担心,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比较正常的。

这些年,中国逐渐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和规范,建立起相应的法规。更重要的是对法规的实施,投入大量人力来实施监督,监督并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还需要律师、行业协会,这也是一个人才培养、积累的过程。

十几年前我们做研发的时候,实际上集团内部有过讨论,如果我们进入了核心研发,以后是否会有知识产权泄露的风险。

当时我的观点是这样的,我们当时已经看到中国的企业、政府开始重视研发投入,实际上我们应该讨论的并不是东西会不会被复制。如果人家复制我的东西,说明我的东西是最好的,代表更尖端的技术。

澎湃新闻:ABB是过去历次工业革命的参与者,你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会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和什么时间出现?

顾纯元:第四次工业革命实际上已经到来。大家已经看到,信息化跟自动化,从技术本身来讲它是可行的。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信息化跟自动化之间的结合,未来能够极大地提高整个社会的各行各业的效率。这一方面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的应用,我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了。

澎湃新闻:现在中国普遍追求设备的现代化和国产化,ABB在中国的市场策略会有什么样的调整?

顾纯元: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要看到过去的那些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环境红利都已经逐步减弱。现在中国对环保的要求跟西方社会没有太大区别;我们的土地成本也很高;人员方面,一是劳动力在减少,二是劳动力成本在上涨。

在这样的情况下,过去的那种生产模式,就是进行简单的加工制造、装配出口、贸易加工、贸易出口肯定是不可持续的,因为没有竞争力。未来必然要提高附加值,国家要投入高端制造,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竞争力。

应该看到,第一,ABB生产的都是国产化产品,都是在中国本地生产。另外,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开放的市场,有竞争的市场才能推动技术跟行业的进步。所以,我相信这一块国家还是有非常明确的政策跟清醒的认识。

就是说,应该鼓励国家投入,扶持国内企业参与竞争。包括在欧洲,汽车电池的开发也会强调国产化的概念,电池不能全依靠外部提供。但是反过来讲,国家也会维持一个开放跟竞争的市场,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本土企业、跨国企业、国营企业,都有一个很好的成长机会。

“未来科研趋势要从人类深层次需求出发”

澎湃新闻:ABB的宣传海报上写着“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创未来”。能不能请你描绘一下,未来趋势主要是科研趋势,是什么?

顾纯元:要讲到未来基本上是比较危险的,从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来看,十次里面九次大概都会是错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大的方向,这个方向是要满足人类的需求,即深层次的需求。

一是我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可能五年、十年、二十年前,人们还觉得这个概念稍显空虚,但今天大家都对环境保护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还有一个,是人需要的一种自由度。

未来到底会采取哪个技术路线,或者是怎么样的,谁也说不准。但深层次的需求是这样,我们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所以要更好地保护地球;我们需要保持作为一个人的个体,所需要的自由度。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各种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技术上我们是可预测的,比如说未来更多的可再生能源的介入与引进。在这方面的技术革命,一个是发电技术,一个是通过材料来提高发电技术的效率。这是在供应侧,能源的产生跟供应。

在使用端,不管是在工厂、楼宇、家居、出行,大家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步提高。这并不是简单地少用一些空调少用几个灯的问题,尤其是你看到在欧洲,并不是因为人们付不起电费,更多是一种环保意识造成的局面。我们小时候一定要关灯,那更多是因为付不起电费。

这样一种环保意识又产生了很多节能的需求。例如电动汽车引进以后,使用者对电力的需求就更为动态,同时还涉及安全性的问题,所以这时候需要研究很多新的技术。

还有一块是自动化技术。随着IT技术的成熟,自动化技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已经用得很成熟。在2000年后,也就是本世纪初IT技术革命的时候,当时大家觉得稍微有点泡沫,后来行业又逐步平稳下来。等到IT技术进一步发展,通讯技术发展了以后,大家可以看到互联互通的基础已经存在了。

在此基础上,通过互联互通,包括机器之间、人和机器之间的信息共享,将会影响未来的生产制造。自动化技术又衍生出autonomous,自主化、无人化。以后无人驾驶、无人生产,都是具有自主化属性的。支撑autonomous技术的是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结合,以及结合后的广泛应用,它能够极大地提高两个方面,一个便捷,另一个就是效率。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