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发布: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受关注

“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中国记协网
2018-06-19 15:59

2018年6月19日,中国记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其中,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部分备受关注。媒体融合依然是2017年中国媒体发展的主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提速升级,内容与平台、渠道、技术、管理一体化发展,正向“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深度融合迈进。

一、报刊、通讯社

近年来,随着报纸期刊单位对数字出版转型重视程度和认识深度的不断提高,转型升级步伐逐渐加快,转型升级思路日益清晰,转型升级路径渐趋明确,并取得初步阶段性成效:主流媒体阵地大大拓展,数字化新内容生产能力、传播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出版业务与传统出版业务优势互补、互为助力、此长彼长的态势日益凸显。

1.中央厨房模式被广泛采纳

通过采编流程再造,搭建“一次采集,多种生产,多元发布”的“中央厨房”发展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报纸出版单位所采纳,已成为新型主流媒体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广西日报报业集团、温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四川日报社、辽宁日报社等纷纷建立起“中央厨房”式的全媒体发布平台,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转变发展理念和思维,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单打独干的状况,实现了“记者一次采集信息、厨房多种生成产品、渠道多元传播给用户”的全媒体形态、24小时全天候的生产。

2.直播、音频、短视频和融媒产品成为创新重点

传统媒体顺应新时代用户使用习惯和场景变化,突破传统的文字形式,提供导向正确和具有公信力的直播、音频和短视频产品,赋予内容产品时代新定义,成为当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主要方式。譬如,新华社不断完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供稿库产品功能,打造“卫星供稿线路+全媒体供稿库”新模式,升级面向新媒体用户的多媒体发稿线路,推出面向视频机构用户的短视频供稿专线,持续改进产品结构,提升服务体验;坚持内容创新,以时政类微视频为支点,把主旋律与微传播相结合,推出一批浏览量过亿的融媒体产品。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将“看”与“听”结合,打造“小耳朵听吧”语音广播故事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先后推出一系列语音节目。

3.积极应用新技术打造新平台

随着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大数据、AI(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单位在数字化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也紧跟技术趋势,通过技术层面的提升,使新闻报道内容的传播价值达到最大化,形成独特优势。例如,新华社运用增强现实技术投射到无人机拍摄,在2017年两会期间,推出首款AR新闻报道产品《从拾荒妹到全国人大代表——蔡群和她姐妹们的人生逆袭》,在贵州代表团会议上发言时,人大代表蔡群将现场的蜡染刺绣扫入平板电脑的视频报道中,苗绣的制作工序、苗寨风情、创业故事、扶贫建言与现场的蜡染刺绣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封面新闻自主开发的“小封机器人”与用户见面,成为国内报业集团中首家拥有聊天机器人的APP;同时,封面新闻“因人而异”的算法推荐更加成熟和优化,机器人写作技术不断完善,向AI+媒体的前沿领域持续进军。此外,微博、微信公众号已成媒体标配,各大报纸期刊媒体普遍用微信公号构建新传播矩阵,扩大自身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4.利用媒体品牌影响力实现本地化服务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逐渐深入,传统报刊媒体特别是地市报、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期刊的“信息+服务”垂直化战略开始表现日益亮眼。以用户为中心,以提升用户体验为目标,为更好地服务本地用户,越来越多的都市报开始布局垂直服务性的开放式平台,深度垂直服务区域用户。譬如,北京青年报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北青社区传媒,致力于打造北京社区O2O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除了为用户推送本地化、社区化的新闻和资讯外,还为用户提供一系列的本地生活化服务项目,拥有覆盖北京近60个生活圈的OK家社区APP;130家扎根社区服务居民、解决最后100米物流的社区驿站等。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则于2016年3月推出羊城派客户端,该产品定位是为本土老百姓提供基于生活资讯、邻里社交等方面的智能化本地服务,成为区域社区活动和社会治理平台。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信上海”微信公众号

二、广播电视

2017年,广播电视行业加快实施“智慧广电”战略,加大融媒体融平台、新闻客户端、数据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技术标准建设和科技项目攻关,加强融媒体内容创作生产,大力推出融媒体产品。行业融合传播的基础更加扎实、机制更加完善、效果更加显著。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省级新闻出版广电媒体智慧融媒体建设明显提速,中国广播云平台、“央视新闻”、“中华”系列客户端、芒果TV等新媒体品牌已呈现出较大影响力、较强竞争力。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合融合发展模式在广播电视领域不断涌现,成为带动广电媒体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

1.“国家队”持续发力引领深度融合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代表的广电“国家队”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加强顶层设计、资源整合、机制创新,融合传播能力迅速提升。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云平台项目一期建设工作基本完成,移动互联网(车载)集成播控平台已汇聚400余套直播频率节目及超过百万时长的版权音频节目。截至2017年11月底,广播云采编系统再造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全国61家广播电台、2300多名编辑记者行业协作的新闻采编流程和共享机制,实现了资源共享共用、共采共编。此外,媒资系统内容建设初见成效,年均入库播出节目约3.8万小时、各类音频素材9.2万余条,已成为国内广电行业中数量最庞大、内容最丰富的音频数据库。

中央电视台基础资源云平台、一体化云平台、集成发布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一体化协同制作、多渠道协同分发、多终端互动呈现、全媒体精准传播的模式逐渐成形。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新媒体用户突破3.5亿, 央视网多终端月度全球覆盖用户达11.28亿人,“央视影音”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6.1亿,“央视财经”新媒体总粉丝和订阅户突破6532万,“央视体育”移动客户端累计用户突破750万。大小屏互动直播、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等在央视已实现常态化。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CGTN)坚持移动优先、重在社交,拓展新兴媒体对外传播渠道,已逐步形成内外一体、协调联动、差异互补的海外融合传播格局。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依托“中华云”建设媒体融合新型生产制作系统,历经两期项目建设,2017年已初步完成融媒体技术支撑系统的建设工作,实现中华媒体云、中华云融合传输覆盖网、中华云终端应用服务三个层面的完整架构。以客户端ChinaNews、ChinaRadio、ChinaTV为引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延伸打造中英、中俄、中意、中老、中柬、中塞等“中华”和“China”系列的多语种特色化客户端,实现多语言阅读、收听和收视。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台新媒体用户数超过3亿,多媒体阅听量日均接近3200万。

2. “地方队”因地制宜多元发展

省级和市县级媒体因地制宜、主动作为,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融合发展模式。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等省级电视台融合媒体平台建设均取得显著成效。

上海广播电视台在台、集团发展战略中,整合原电视新闻中心、外语中心、看看新闻网成立融媒体中心,建立了涵盖东方卫视频道、百视通IPTV、手机电视、BesTV互联网电视平台、“看看新闻Knews”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的视频聚合和分发机制。湖南广播电视台以“芒果云”体系为依托,2017年实现湖南卫视和芒果TV媒资、内容、技术、数据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一云多屏、多屏合一”的平台入口和特色内容优势,台网彼此借力构建现代新型传播矩阵。目前芒果TV位居网络视频行业第四位,2017年预计盈利4-5亿元,正走出一条传统广电媒体独特、有效、可持续的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湖北“长江云”平台定位于省域生态级融合平台,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优势整合,打破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单打独斗的局限,联合各级政府的政务资源,打造具公信力的新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年底,已有117家省市县媒体纳入集群,共享“长江云”平台的“中央厨房”,汇聚各类媒体产品8112个。广东推出全国首家以广电主播为核心内容的直播平台“荔枝直播”,探索广电主播的“高格网红”之路;推出仅一年的移动端新闻资讯聚合产品“触电新闻”,截至2017年12月底已有1.6万个“触电号”入住,下载量超过1500万,日活用户170万,逐渐形成了以广电媒体为主的平台型新闻聚合生态。江苏广播电视台的“荔枝云”平台、浙江广电集团中国蓝融媒体中心等,在推动传统广电媒体向融媒体转型,构建现代、立体的新闻传播体系等方面也卓有成效。

3. 跨地区、跨层级的联合融合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一是“央媒搭台、大家唱戏”。2017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上线平台型产品“央视新闻移动网”,通过构建资源共享、高效分发的通稿系统和媒资系统,推动各级电视媒体与新媒体一体化深度融合。截至2017年底,“央视新闻移动网”发布短视频178226条、移动直播4094场,用户数量突破100万,在应用商店新闻类排名由320名上升至38名。通过平台搭建实现广电系统专业优势的集聚,形成了主题主线报道的“国字号联合舰队”。

二是省级广电正在打造区域范围内的联合发展。湖北广播电视台与湖北省内市、县上百家媒体机构(含地方广电、报社、网站)联合,依托“长江云”移动新闻采编体系和云稿库,组建覆盖全省各级上千名记者的“云上联合报道团队”,逐渐形成全省主流媒体“抱成团,结成片,连成网”的新局面。广东广播电视台发起“广东广电媒体融合共同体”,聚合带领全省20多个地市台在共享文稿库、版权保护、媒资运营等领域携手共进、融合发展。

三是以市县为主体的地方广电跨区域联合发展。如山东“轻快”手机台以基于第五代超文本标记语言(H5)技术为依托,为基层广电特别是中西部地(市)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方案、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截止2017年底,“轻快”的合作台已覆盖25个省份206家市县广播电视台和全国600多家党政企业单位, 有效推动了基层广电以低成本实现融合发展及移动互联转型。

4.有线网络积极实施“智慧广电”和“宽带广电”战略

有线电视数字化双向化和宽带网络建设稳步发展。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数字电视用户数达到2.03亿户,较2016年底增长0.63%;有线电视数字化率达到90.76%,较2016年底增长2.5%;双向网络覆盖用户超过1.59亿户,双向网渗透用户超过7900万户,有线宽带用户超过3100万户,高清数字电视用户超过8500万户。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有线电视互联互通平台示范试点、有线无线融合网络试验扎实推进。截至2017年底,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已与河北、青海、宁夏、内蒙古、广东、黑龙江、重庆、新疆等八省(区、市)签订整合协议,网络整合成效明显。互联互通平台“云服务、广电宽带网和融合智能终端”技术架构渐成体系,“平台IT化、传输IP化”策略初步落地,基本做到了可管理、能运营。京沪100G等智能光传输网络已完成大部分建设工作,涉及站点超150个,线路总长超2万公里;宽带广电网络升级覆盖6个核心节点和10个骨干节点,总端口容量达到11.56T;广电云平台在北京、西安等的数据中心基本建成,并已提供现网服务;融合服务平台已具备300万用户服务能力;BOSS系统现已具备1000万用户数据处理能力,为广电融媒体化信息服务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省网络积极介入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和智慧乡村建设。如湖北广电网络与市县合作,打造“智慧仙桃”、“智慧保康”等城市或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贵州通过“广电云”与各级政府、公安系统、民政系统等深度合作,全面进入智慧城市、电子政务、健康养老等服务领域。广东广电与电视台、报业、终端厂商、新兴科技公司等广泛开展合作,深度布局智能家庭。

5.“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

广播电视新媒体报道实现全面融媒体传播,涌现出一批“现象级”原创融媒体产品。中央电视台实施新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工程,打造一批“V观”系列微视频。全网推送的原创时政微视频《初心》,总阅读量达12.36亿,创下时政微视频传播新纪录,被称为时政报道的“走心精品”。在全国“两会”、五一劳动节、香港回归2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等重大宣传报道中,各级广播电视机构主动探索多屏互动直播、融媒体传播新方式,实现大小屏融合互动报道常态化。十九大期间,中央电视台融合传播观众触达人次达248亿,其中电视端185亿次、新媒体端62亿次,新媒体端发起移动直播133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构建起“原声+新媒体”的时政新闻产品矩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China”系列多媒体平台,打造中外文融合联动报道工作机制。截至2017年12月底,中华(China)系列移动客户端产品下载量已超过500万,国际在线和中华网61个文种网站日均浏览量1322万,形成全台共享、多点发布“新媒体+”报道新格局。

从中央媒体到省市县媒体,移动直播成为新常态。“央视新闻移动网”上线不到一年,发起直播4000余场,传播品质不断提升。大型纪录片《还看今朝》播出期间,“央视新闻”新媒体发起系列移动直播十多场,总观看人数近2000万,主持的微博话题阅读量超过2亿。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江苏广播电视台“荔直播”等移动新闻平台聚焦春运、全国两会等推出多场直播。此外,遇到突发新闻事件,广播电视的移动直播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手机屏先期发声,电视屏深度跟进,打造与主流媒体品格和气质相一致的移动新闻精品。在基层广电,移动直播已经让很多市县台重归本地主流媒体的地位,成为当地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

6.海外融合传播亮点突出

一是以融合传播为发展立足点。2017年10月10日,CGTN建成启用融媒中心,可实时共享中央电视台所有电视和新媒体新闻资源,并能汇聚全球两万五千多家网络媒体和七十家权威媒体机构的资讯,全天候提供适应电视、移动网、客户端、社交媒体、视频通讯社等多渠道、多形态传播的新闻内容和产品。在十九大报道中,CGTN新媒体总发稿量达4119条,总阅读量超过3.7亿,总独立用户访问量达到2.8亿。

二是拓展海外社交平台。针对国际传播的特点,坚持“为我所用”,善于借力发展,用好国际主流社交媒体平台。截至2017年12月底,CGTN新媒体全球活跃粉丝数超过9532万,总阅读量超过16亿,优兔平台主账号全球点击量突破3亿次;CGTN脸书总粉丝量超越BBC和CNN等西方主流媒体,成为该平台全球第一的新闻媒体主页。央视网在海外社交平台运营的“CCTV”和“熊猫频道”系列账号总粉丝量也超过6335万。此外,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充分利用语种优势,在海内外社交媒体平台开设了43个文种的226个账号,粉丝总量超过1.1亿,海外粉丝数超过5400万。央视网海外社交平台粉丝数达到8700万,CCTV 系列账号脸书平台贴文阅读量近79亿次,熊猫频道浏览量近29亿人次。

三是以融合传播方式打造特色外宣品牌。组建伊始即按融媒体思路进行顶层设计的CGTN,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以新闻为主的特色外宣品牌。根据在全球16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发生中国相关重大国际新闻时,选择收看CCTV/CGTN的受众由2016年的8.1%提升至12.8%,品牌好感度为3.52分(5分制),高于半岛台、欧洲新闻台、法兰西24、TV5、今日俄罗斯、NHK等。仅2017年一年,通过融媒体传播,CGTN在法国、菲律宾、尼日利亚、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刚果(金)7国的观众规模平均增幅53.3%,其中英语频道观众规模增幅达73.1%,品牌特色日益鲜明,知名度与日俱增。此外,中央电视台熊猫频道通过新媒体传播,也已成为特色鲜明的外宣品牌,多平台累计浏览量超47.1亿,部分视频被包括BBC、NBC等50多家境外媒体和网站转发。

三、新兴媒体

1.新兴媒体加强正能量宣传,传递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

2017年,新兴媒体正能量传播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主旋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得到有效弘扬和传播。一是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不断提升。十九大期间,人民网累计发布十九大相关报道超过1.4万篇,总点击量超过13亿,原创报道被广泛转发,深入解读十九大报道,传播党的政策方针。“新华访谈”7场独家专访第一时间权威解读十九大报告,“新华网评”持续主动发声,近2.5亿人次参与“十九大热力榜”等大型互动征集点赞活动,成为网上舆论引导的主旋律。二是社交媒体逐步发挥社会担当。互联网平台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社交媒体平台从随波逐流追逐热点向旗帜鲜明表明态度转变。微信通过公众平台辟谣中心、辟谣小助手等系统工具,拦截谣言文章累计60余万篇,谣言安全教育累计传播量超过2000万,累计科普3.4亿次。微博利用微博故事、群发、正能量微博、视频等核心资源和产品,配合媒体议题设置和特别策划,实现微博平台和媒体报道有机结合,中央电视台系列电视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法治中国》在微博推广后,总阅读量突破20亿人次;人民日报微博9月上线“我爱你中国”话题,在微博获得15.8亿人次的阅读量;新华社十九大期间推出《全息全景!身临其境看报告》《人民大会堂的“十九大时光”》等互动性融媒体作品,网民累计浏览量均超过5亿。

2.新兴媒体反映民众关切,保障网民合法表达权

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引起网络强烈反响,刷爆各大社交媒体。“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词语入选网络热词,反映出网民对国家重大政策方针、时代发展变化的重要关切。通过网络论坛、自媒体公众平台以及网络群组交流等途径,公民开展日常生活、社会见闻及公共事务信息交流,充分体现了宪法法律所保障的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前台自愿,后台实名”原则进一步强化网民责任感,将网民的内在道德约束转化为外在的法律约束,有效减少虚假信息数量。

3.网络信息流通安全有序,推动网络健康规范发展

2017年,中国政府致力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强化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通过政务新媒体做好政务公开和政策解读,新媒体成为政府和民众顺畅沟通和良性互动的桥梁,逐步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同时,推动网络空间从单一主体的政府管理向多元互动的综合治理转变,呈现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良性互动、协同治理的理念和格局,构筑网上网下同心圆。2017年,中国政府通过多部门联动,持续整治网络谣言、打击网络犯罪、打击网络色情,并通过“护苗行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安全上网环境,通过举办“网络安全周”等培养公众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上的“键盘侠”和“水军”越来越少,不文明、不理性、不健康、不真实的信息没有了藏身之地。

(原题为《〈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2017年)〉发布!关于“媒体融合”这样说》)

    责任编辑:伍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