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边老墙门住户没地晒衣,社区请来雕塑师定制民国风晾衣架

澎湃新闻记者 陆玫 通讯员 沈雯
2018-06-15 19:19
来源:澎湃新闻

“老房子没阳台,晒衣服只能挂在路边的行道树上,晒被子么在两棵树中间拉根绳子,我们也知道不好看,又在西湖边,但没办法。现在好了,终于能清清爽爽晒衣服了。”6月15日,看着楼下的公共晾衣架,在杭州蕲王路的老墙门里住了近60年的王大伯喜不自禁。

蕲王路离西湖仅百米,沿街房屋不少是1920年代建造的,住着60户人家。

“住的基本是老人,每家的面积都很小,没有阳台,采光也不好,晒衣服一直是大问题。”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东坡路社区党委书记朱江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3月中旬,街道决定为居民建设一批既符合生活所需,又与风貌协调的晾衣杆,请此前为杭州另一处老墙门社区定制过晾衣杆的雕塑师石洪岭设计。

石洪岭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做了十几年的城市雕塑,这次花了一个半月来设计晾衣架,“虽然是小物件,但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离西湖又那么近,要做到实用、美观并存不是那么容易。”

“上次做的是仿中式屋顶的灰色晾衣架,与蕲王路的建筑风格不搭配,要重新设计。”他说,为此他查了很多民国时期的资料,蕲王路不知走了多少个来回。

4月底,三个方案出炉,都是分三层,上面两层晒衣服,下面可以晒被子,杆子上每隔10厘米有凹槽,用来固定衣架。出于安全性考虑,每个晾衣架至少承重200公斤。三个方案的顶部形状有差异,分别是伞状顶、圆弧顶、回折型。

朱江伟告诉澎湃新闻,大多数居民代表选择了回折型晾衣架,“可以晒的衣服最多,而且有分隔,各家的衣物不会乱。”

14日,首批6个公共晾衣架安装完毕,临街而立,每个高3.1米、长3.3米~5.6米,“外形参考了民国建筑石库门元素,颜色选了酒红色,搭配老墙门不突兀。”石洪岭告诉澎湃新闻。

“这几天天气好,很多居民已经把衣物拿出来晒了。”朱江伟说,有居民反映6个不够,社区还将安装2个。

    责任编辑:谢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