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慕安会开幕:俄乌冲突何解受关注,中方多领域代表受邀与会

澎湃新闻记者 王露
2023-02-17 19:18
来源:澎湃新闻

每年2月,往往是德国慕尼黑市的巴伐利亚庄园酒店最为忙碌的时候,数百名正式代表挤满会议大厅,酒店咖啡厅里也随处可见各国代表交谈的身影。

今年2月17日,随着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拉开帷幕,世界目光再度汇聚在这家有着百年历史的五星级酒店。

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战略和安全政策论坛,今年将有逾45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50多位外长以及30多位防长出席慕安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将出席,并就全球安全重大问题发表看法。除王毅外,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德国总理朔尔茨、法国总统马克龙、波兰总统杜达、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等政要也将参与这场为期三天的会议。

今年慕安会召开的时间点颇为特殊,正值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前夕。回望去年慕安会闭幕时,战火硝烟还未燃起。短短一年,欧洲安全局势已然发生巨变。基于此,本届慕安会旨在“促进和平解决冲突”。

与此同时,外界也十分关注中方代表将如何回应国际重大安全问题,以及中方将与哪些国家的政要展开互动。尤其是在近期中美关系出现波动的情况下,两国代表是否会借此契机开展面对面沟通格外受关注。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对于中方而言,通过慕安会了解不同国家的关注重点,以及在具体问题上微妙的立场差异,对我们做出更为准确的政策判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连续5年参与(包括线上形式)慕安会的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表示,慕安会的重要性在于,这是西方凝聚共识或者形成叙事的会议。

大国博弈的“风向标”

传统意义上,慕安会是欧洲和德国的主场外交,以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为重点议题,常被认为是所谓“展示西方团结”的一个平台,也被称为“跨大西洋的家庭聚会”。冷战后,慕安会视野扩大,开始关注更广泛的国际安全热点问题,参会者也从单纯的跨大西洋国家成员扩大到中东和亚洲等地区。

而回顾此前的参会经历,王辉耀也逐渐感受到了慕安会引导议题设置方面的影响力。他表示,前几年在会中听到的关于“印太框架”“华为”“民主-专制二分法”等主题的讨论,在会后数月很快成为国际舆论的热点话题。王辉耀还提到,之前同他交流的一名联合国的官员也分享了类似的观察,即年初在慕安会上讨论的事情,可能会在年中或年底成为一个议题、议案甚至现实。从这一方面来看,可以将慕安会视为大国博弈的“风向标”,国际议题设置的高端平台。

谈及本届慕安会上可能涉及的重点议题,王辉耀认为,在临近俄乌冲突一周年之际,乌克兰危机无疑是重点。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指出,此次会议将被不断升级的乌克兰问题主导。此外,按照惯例,慕安会在会议临近前发布了年度《慕尼黑安全报告》。今年这份长达176页的报告聚焦“修正”(Re:vision)这一主题,乌克兰危机及其带来的全球影响是主要内容之一。报告指出,西方对俄乌冲突直接回应肯定不会有什么帮助,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各国应对粮食和能源价格的上涨,而不是互相指责没有对基辅表现出足够团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作为这场危机的当事方之一,俄罗斯政要却并未受邀参会,这也是该国连续两年缺席慕安会。对此,慕安会给出的理由是,“不想给俄政府提供宣传论坛”,转而邀请了俄反对派人士。俄外交部则表示,即使受到邀请,俄罗斯也对这个已然丧失客观性的论坛失去了兴趣。

此外,《慕尼黑安全报告》还分析称,世界在进入争夺未来国际秩序的关键十年,同时世界秩序也面临“修正主义”的冲击,“全球南方”地区面临更加严峻的发展赤字,各国需要重新建构一个自由且有序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提升民主韧性。实际上,为避免成为欧美内部交流的论坛,本届慕安会邀请了不少来自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与会,但这显然不能与美国参议院三分之一的议员参会的阵容相提并论。

西方期待听到中方不同的声音

据报道,在慕安会期间,七国集团(G7)的外交首脑们也将于18日举行会议。在当前世界变乱交织、地缘政治紧张的形势下,王毅将如何在慕安会上就世界和平与安全阐释中方主张备受外界关注。

实际上,除了王毅将在会上发表演讲外,外交部前副部长傅莹、中国军事科学学会高级顾问姚云竹以及社会智库代表王辉耀作为中方正式嘉宾应邀参会。同时,还有多名中方学界、智库界、政策界人士将作为观察员参会。

考虑到慕安会上的不少议题都与中国有关,王辉耀向澎湃新闻指出,越是在这种外部环境趋于负面和紧张的氛围下,中国代表越是不能缺席,中国声音不可或缺,需要去打破西方那套叙事和话语体系。同时,王辉耀认为,在与西方国家代表的对话中,官方立场宣介必不可少,而民间智库的特点则在于身段和表述较为灵活,能够更为便利地传达中国声音。

“美欧国家代表也想看看中国代表举办的边会是什么样的 ,有什么不同的声音。”在本届慕安会上,王辉耀所在全球化智库将以“绿洲还是幻影:中美气候合作关系分析”为题举办官方边会,探讨中美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届时,傅莹、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等二十余位中、美、欧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智库学者将与会研讨。

在丁纯看来,慕安会期间,中方代表与其他国家代表进行非正式、偏私人的互动,用对方能够理解、接受的话语去传递对我们有利的声音,进而去争取支持,或是促进一定程度的认同与理解,同样非常重要。

三天紧凑的会议议程、各种类型的边会、早午餐会,慕安会的确为中国代表与美欧国家政要面对面接触,增进沟通提供了平台。不过,王辉耀坦言,虽与其他国家代表接触机会很多,但目前中方的声音仍较为缺失。

2020年,傅莹在参加慕安会后撰文分享了她的印象与体会,其描述的会场情况和提议对提高当前中国在此类高规格国际论坛中的参与度依然具有启发性:在大会后期的讨论中,我们区区几位中国学者要应对美国人铺天盖地的反华遏华声浪,深感力不从心,哪怕仅仅是争取出现在所有涉及中国议题的场合都分身乏术。

“当世界形势如此快速变化之际,中国的国际角色和地位面临复杂挑战,我们应该有更多重量级人物出现在慕安会这样的国际论坛上,也应该有更多的中国学者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直接走向国际,参与到外交斗争中来,否则很难改变当前国际舞台上,尤其在欧美的主场上,在中国话题上中国声音较弱的状况。”傅莹建议道。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