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王阳明的心学是消费主义的一剂解药

郑薛飞腾
2018-06-13 17:33
来源:澎湃新闻

2010年,吕峥出版《明朝一哥王阳明》,销量百万,他因此被称为“第一个把王阳明写火的作家”。近日,吕峥携百万字新书《天机破·王阳明》,与谢玺璋、余世存两位嘉宾一起,以“谁是最该去私欲的人”为主题分享他的写作体悟。

《明朝一哥王阳明》已十分畅销,为何还要再写一本以王阳明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吕峥写的王阳明和其他写王阳明的著作有何不同?他在现场为我们讲述了心路历程。

讲座现场

写一个让“90后”、“00后”喜欢的王阳明

如今,王阳明及他的思想逐渐被人们关注。但对吕峥而言,市面上出版了许许多多关于王阳明的小说,一直没遇到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我看到的三部关于王阳明的小说,只是简单地对历史的一种改写”。吕峥此前为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因而写作剧本为其课业基础,同时,他师从建国后最早系统研究王阳明、为王阳明立传的周月亮老师。有鉴于此,吕峥常常感到自己身上有强烈的“使命感”,即写一部小说,用小说的形式让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读者喜欢王阳明。

吕峥认为自己的小说与历史改写要有所区别。这种区别体现在小说中需要写出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详细铺展人物关系,同时,还要传递价值观念。这三个诉求,嵌套在《天机破·王阳明》整部小说的写作过程中。小说中,青年王阳明的性格特点就是痴狂。他的友人曾评价他早年有“五艺”,即沉迷过五样事物,分别是象棋、佛老、辞章、舞枪弄棒、弓马骑射,直到最后才寻觅到一生的志向:要当一个圣人。早年的王阳明是一个非常不安分的人,不想走仕途,和父亲发生非常多冲突。

步入中年后,王阳明身上又体现出传统儒家士大夫兼济天下、救国救民的社会担当。以具体事例而言,中年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就在这时宁王朱宸濠在封地江西造反。当时,王阳明接到兵部命令,去福建处理士兵哗变,而且他是南赣巡抚,并非江西的官员,完全可以对此事置之不理。面对宁王造反,长江流域地区的官员不敢吱声。一方面,当时皇帝昏庸,宁王贤明,所以宁王在知识分子心目中人气非常高,包括我们熟悉的唐伯虎也支持宁王,很多官员会想宁王或许有胜算,如果宁王胜了,秋后算账这些“反对者”,有被灭族的风险。另一方面,宁王造反毕竟是朱家的事,古代通信不像今天这样发达,宁王是否造反并无确证,仅是风传,万一宁王没有造反,岂不是造谣生事,也是大罪。所以,很多官员上书朝廷的文字多是语焉不详,只说江西有变。只有王阳明得到确切情报后,直陈宁王造反之事。实际上,他就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家国情怀、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在中年王阳明身上有很突出的体现。

待到晚年,王阳明开宗立派,表现出强烈的宗师气象。比如,他对王艮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实践有教无类的理念,书里写了很多故事,表达他根据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历史人物为核心的小说需要从真实的史料中取材,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吕峥面对的一大困难就是对王阳明早年事迹的刻画。在已有史料中,对王阳明早年生活的记载多是荒诞不经的,比如他母亲怀孕14个月才生下他、怀孕时梦见白龙、他5岁才开口说话等等。这些传说无法回避,所以吕峥在书中加入一些虚构故事,为这些传说进行合理化阐释。比如,对于怀孕14月才生下王阳明的传说,书中将其铺置在成化八年全国大旱的背景下。王阳明的家乡余姚旱情尤为严重,当时皇帝宠妃万贞儿做了一个梦,说自己要收集天下之水来沐浴,赣江之水、长江之水……每个地方都要向朝廷进献水。在干旱和进献水这样的双重压迫下,余姚地方官感到内忧外患,百姓也开始闹事,地方官想到一个法子,就是把王家当做替罪羊,污蔑王家出了怪胎,怀孕14个月不生产,这样传说就跟小说结合起来。在不违背历史、符合人物性格的前提下,用一些虚构笔法合理使用传说故事。

看一个人的段位就看他的对手,小说中,王阳明的三位对手,刘瑾、朱宸濠、杨廷和也有同样鲜明的特征。王阳明和刘瑾的矛盾是善恶之间的矛盾,这是小说前期的矛盾线索。王阳明人生的中期,主要是和朱宸濠的矛盾,是路线之争。朱宸濠并非坏人,相反,他还是重情重义的一个人,小说里安排了一些虚构情节体现这一特征,例如藩王不能出封地,但是朱宸濠还是去底层视察民间疾苦,看到乱象群生,他认为再这样下去大明王朝就要覆灭,所以他要造反。王阳明和第三个对手杨廷和之间才是最深的矛盾,是意识形态的斗争,涉及到要走理学还是走心学路线的问题。书中,杨廷和也是忧国忧民的人,非常勤政、精明,他甚至会使很多阴招把“坏人”斗倒,但与此同时也会牺牲一些好人。

吕峥

王阳明的现实意义

吕峥用三年时间,近百万字的篇幅,才完成《天机破·王阳明》一书。之所以投入如此巨大的精力,在他看来是因为王阳明和他的思想有很多现实意义。

首先,王阳明的心学是对政权集权化的解药。心学是中国哲学史中振聋发聩的思想,它的作用与马丁·路德对西方宗教思想的贡献有异曲同工之处。马丁·路德进行宗教改革后,信徒在自己心中而不必通过教会就可以和上帝对话。王阳明的心学也是如此,他告诉世人天理不在我心之外,而在内心之中。当你向内去求、了解自己内心越深,你就越了解别人、越了解这个世界。其实就是把人从外在的教条、外在的书本、外在的权威中解放出来。中国传统社会,所有人都在看官员怎么做,官员以身作则,老百姓才会做,这个官本位思想积重难返,所以王阳明的心学启发每个人都要独立思考,如此,政治集权的思想就会失去土壤。

其次,王阳明的心学还是对消费主义的一剂解药。如今时代,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越来越严重,我们眼前所见充斥着广告,每天让我们买东西,买完手机恨不得让你每年都换一个手机,因为广告的本质就是刺激人不断地购买他本不需要的东西。消费,是资本主义大厦的基石,资本主义会不停地生产,如果没有消费,大厦就无法运转。但是,每个人在消费主义喧嚣的浪潮中没有反思,就会像小白鼠一样一刻不停地跑,为资本主义大厦奉献一生。所以,王阳明的心学归根结底和朱熹一样都是“去私欲”,只不过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私欲”的定义不同。

在朱熹的论述中,理学言说的对象是皇帝。因为朱熹这一派学者普遍怀有一个理想:希望德君行道。所以,他们想成为帝王师,改造君主,让君主成为明君,所以他们的私欲理论是向皇帝言说。但是,王阳明在“去私欲”的问题上把七情、六欲做了区隔,王阳明认为七情值得肯定,七情像天上的云一样飘来飘去,太阳就是良知,不要让云停在一个地方遮蔽了阳光就行。七情往来于胸中是正常的,而私欲是情之过于偏,比如有人失恋,“失恋33天”还正常,但是,失恋一年都走不出来,那可能就是私欲、是占有欲;又如有人父亲去世,按理说追悼会是沉浸在伤心的氛围中,但其中有人放声大笑,这也是情之偏。王阳明的“去私欲”是去掉情之过于偏的地方。

基于强烈的现实意义,王阳明的学说在当下渐趋火热,也引发影视界的关注。吕峥说到自己的书还没出版时,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天机破·王阳明》的海报,就有影视公司的工作人员来打听版权,希望改编成影视剧。但是,吕峥认为王阳明并不好拍,这个题材对导演和演员的文化素养要求高,作为古装剧,对资金量的要求也大。如今,他还在等待能遇到一个有实力、有情怀的公司,把王阳明的形象完好地在屏幕上展现出来。

《天机破·王阳明》,吕峥/著,现代出版社 2018年5月版
    责任编辑:顾明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