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格雷厄姆·艾利森:中美应保持冷静与克制才能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澎湃新闻记者 王露
2023-02-09 11:40
来源:澎湃新闻

近日,一架民用无人飞艇由于不可抗力意外误入美国领空,随后遭到美方武力袭击一事,再次掀起外界对中美关系发展走势的密切关注与讨论。

当地时间2023年2月4日,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中国民用无人飞艇在南卡罗来纳州海岸上空,美方武力袭击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视觉中国 图

这一偶发事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2月3日晚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双方就如何以冷静、专业态度处理偶发事件进行沟通。王毅强调,面对意外情况,双方要做的,就是保持定力,及时沟通,避免误判,管控分歧。

偶发性事件与战略误判一直都是考验大国关系的重要挑战。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近期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也多次提到了避免“战略误判”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当国家之间无法顺利进行沟通时,就会出现战略误判。恢复旧的沟通渠道并建立新渠道有助于减少误判风险。”对此,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美关系的资深学者,艾利森强烈建议道,应增加中美高层双边交流频率。

格雷厄姆·艾利森 上海论坛 图

在学界和政界,艾利森的名字往往伴随“修昔底德陷阱”一词出现。艾利森结合历史提出,“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快速崛起的大国遇上守成大国,可能会爆发战争的情况。2012年,艾利森发表在《金融时报》的文章首次提到“修昔底德陷阱”。2017年,这一概念在其著作《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得到进一步阐述,也由此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关注与争论。

在观察当前中美两国的互动时,艾利森5年前系统论述的“修昔底德陷阱”是否还具解释力?中美如何才能跨越“修昔底德陷阱”?如今回看这一概念,艾利森向澎湃新闻指出,现今中美之间的互动仍按照经典的“崛起大国-守成大国”的剧本进行,且台湾问题最可能成为两国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导火索。为避免掉入“陷阱”,他建议中美双方都应冷静下来,找到一条“竞争性共存”(competitive-coexistence)之路。

中美尚未走出修昔底德“剧本”?

事实上,去年11月中美两国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后,双方的外交、经贸、气候、防务团队随即开展了频密互动,推进元首会晤共识,作出了一系列稳定中美关系的努力和进程,这也使得中美关系一度较美国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后的紧张局面有所变化。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美国单方面宣称国务卿布林肯于2月初访华一事,也是美方最初于中美元首巴厘岛峰会后释放出的消息,这被视为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一部分。

尽管双边关系在中美元首会晤后出现了一定变化,但需注意的是,美国对华竞争的基本战略并未改变,并在近段时间加大了在科技领域对华施压。其中最密集的就是美方于1月底的24小时内三度发起涉及中方的行动,包括启动“关键和新兴技术倡议”、提出2023年“中国贸易关系法案”、发布所谓“2022年假冒和盗版恶名市场评估”。对此,外交部发言人1月底回应中美关系相关问题时指出,反对美方“以竞争之名实行遏制打压之实”;“美方不能一边谈沟通谈合作,一边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

着眼于近段时间中美之间的互动,艾利森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分析指出,中美仍在按照典型的“崛起大国-守成大国”剧本进行。在科技领域,两国的竞争或将愈发激烈。艾利森进一步解释称,在这条逻辑线背后,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中国在过去十年发展较快,俨然成为一位“令人敬畏”的对手:中国GDP(按照市场汇率计算)占美国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2提高到了3/4,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商、第一大贸易伙伴和全球供应链中最关键产品的第一大来源国。同时,中国的军事能力也在增强,这使其在应对周边潜在冲突中具有优势。

另一方面,艾利森认为,从美国国内情况来看,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所称的国内政治“致命潮流”(deadly currents)如今在美泛滥,其表现就是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客们都急于表明谁对中国更强硬。

“减少误判风险意味着恢复旧的沟通渠道并建立新的渠道。”对此,艾利森提议称,应重启佩洛西窜台后被取消的中美军事对话;同时,还应恢复双方在有共同利益领域的合作,包括气候、军控、粮食安全、全球卫生和反恐,并增加两国高层交流的频率。而谈及中美重启相关沟通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回应指出,“需要有利的条件和氛围,美方不能美方不能一边谈合作,一边干涉中国内政、 损害中国利益”。

防范台海冲突需要政治智慧

在谈及台湾问题这一中美关系中最核心、敏感的问题时,艾利森认为,由于美国国内的这股“致命潮流”存在,两党议员都急于在涉台问题上展示强硬立场。

在去年8月初佩洛西窜台后,艾利森曾在美国《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杂志网站的一篇分析文章中称,台湾问题最可能成为中美滑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导火索,中美双方应该对台湾问题进行管控,防范冲突风险。

需警惕的是,自去年底到今年初,美方一些人士仍在台湾问题上采取错误言行。去年12月24日,美国“202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通过成法,其中包含为台提供“军事融资”、加速对台售武等内容;今年1月底,美国空军一名四星上将妄言中美两国最早或在2025年因台湾问题发生军事冲突;此外,美国舆论还在持续炒作新任众议长麦卡锡将于今年窜台的消息。

对于上述涉台消极言行,不仅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核心要义,也与美国总统拜登此前向中国领导人作出的承诺不符。外交部、国防部发言人近来也多次严正阐明中方立场,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许多人经常警告的那样,美国承认‘台湾独立’将越过中国最醒目的红线。”艾利森回顾中美过去50年的交往史指出,若美国承认“台湾独立”,将颠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他还援引了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的内容:“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着眼于当前与未来一阶段的台海局势,艾利森指出,“中美都不希望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冲突。与1972年(编注:中美开启关系正常化进程)时一样,两国领导人需用政治智慧才能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打不赢也打不得”

实际上,自2017年《注定一战: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出版以来,艾利森主要工作议程之一就是寻找避免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途径。

艾利森在采访中向澎湃新闻介绍了他当前的想法,大的思路是“中美双方都应该停下来,冷静一下(to pause, take a deep breath)。”他解释道,我们需关注到21世纪世界的结构性现实——无论中美之间竞争有多激烈,它们都在同一个地球上生存。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存在于一个“相互保证毁灭”(编注:该思想假设双方都有足以毁灭另一方的武力,那么一方首先使用核武器将导致两方都被毁灭)的世界里:中美都拥有核武库,能够抵御对方的第一次攻击,并对对方的攻击进行报复。但又正如里根总统指出的那样: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

在这一宏观思路之下,艾利森进一步分析称,如果共存之外的另一种选择是共同毁灭,那么无论中美之间存有何种分歧,两国仍需找寻一条“竞争性共存”之路,在一些领域合作,在另一些领域竞争,管理竞争同时又能够合作共存。

至于如何理解“竞争性共存”这一概念,艾利森举例称,我们可以从三星和苹果公司的关系模式中吸取经验。尽管两家公司在智能手机销售领域竞争激烈,但三星仍是苹果手机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

而关于中美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去年12月在出席中国外交研讨会时也再次阐明中方立场。王毅指出,新形势下中美共同利益不是减少了,而是更多了。渲染竞争有百弊而无一利,寻求合作是必需而不是选择。

    责任编辑:张无为
    图片编辑:朱伟辉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