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亮瞻局|“大黄蜂”续命2040,美海军面临空防危机②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8-06-09 11:18
来源:澎湃新闻

衰落的轨迹

“超级大黄蜂”升级与换装计划的另一个让人费解之处是:美国海军难道真的相信该型机能够“挫败”苏-57和歼20?

诚然,在大幅提升传感器性能和信息化作战能力后,Block3型“超级大黄蜂”对抗隐身目标的能力肯定会得到加强。但苏-57和歼20作为标准重型五代机,其超越上代(其中就包括各型“大黄蜂”)的作战能力绝不仅仅是隐身。“超级大黄蜂”完全不具备五代机所要求的超声速巡航和超机动性,这让其面对苏-57或歼20时无论在视距外空战或是近距格斗中都“先天不足”。(关于超声速巡航和超机动性的巨大战术优势,可参考笔者另一篇澎湃专栏文章《“猛禽”之外,4S是否为五代机唯一标准?》)

美国海军装备的舰载型F/A-18“大黄蜂”攻击战斗机。

此外,将取胜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体系优势上是有很大风险的。笔者曾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谈到过这个问题。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强大的体系优势固然能够成为平台效能的倍增器,但体系本身也有其脆弱性,在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军事力量中,一旦网络链条上的关键节点被摧毁或失效,就很可能导致整个链条瘫痪,并让过于依赖体系力量的作战平台陷入困境。因此,即便在信息化战争中,平台本身仍需具备足够的独立作战能力。

F-22“猛禽”无疑就是这样的“超级平台”,F-14在它所处的时代也足以在海上碾压所有对手,苏-57和歼20同样是按照这样的全能标准研制的——但F/A-18E/F、甚至F-35很可能并非如此。考虑到俄方曾经多次宣称用于取代苏-33和米格-29K的俄罗斯未来舰载战斗机就是苏-57海军型,而中国海军的下一代舰载战斗机也很可能在歼20基础上研制,那么美国海军在空防问题上遭遇的考验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美国海军决定放弃F-14和F-22舰载型后,其舰载机部队的实际作战能力就陷入了一条相对衰落的轨迹。

一定会有人认为这是一派胡言。的确,如果仅做性能的横向比较,依靠全新发动机技术、隐身技术、航电技术和信息化技术打造的F/A-18E/F与F-35C应该不会在空战中输给F-14D。然而,这样的比较公平么?

“过渡机型”应有更好选择

F-14如果能够像F/A-18E/F那样持续生产并改进,其隐身能力达到F/A-18E/F的水平并非不可能,但这样的水品又有多大意义?F/A-18E/F的雷达反射截面积仅与更小一些的F-16相当,也就是说,在花费大量预算改变“超级大黄蜂”的气动外形后,得到的依然是一款标准非隐身战斗机。

F-14当然也可以不断加装或换装最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机载计算机、高速数据链、头盔瞄准具,或者其他时髦的电子产品,并实现信息化与多用途化。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F-14原来的AN/AWG-9和AN/APG-71雷达性能其实不算落后,但凭借更充裕的机头空间,F-14甚至可以换装天线尺寸堪比AN/APG-77(F-22装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那么其远程探测能力甚至与“猛禽”相当。且超过33吨庞大的身躯也让“雄猫”的改装潜力比任何版本的“大黄蜂”都雄厚得多。

“雄猫”作为重型舰载机,其巨大的机体优势是“大黄蜂”难以比拟的。

动力方面,F-14D、F/A-18E/F和F-35C均不具备真正的超声速巡航性能(不开加力1.5马赫以上持续飞行),但也只有F-14能够在加力状态下飞到2马赫以上(2.38马赫)。F-14与“跨越了两代”的F-35实用升限均超过18000米,“超级大黄蜂”只能飞到15000米左右。F-14的上述性能在强调高空高速的远程截击作战中优势明显。F-35也许能够凭借推力矢量喷口在格斗中稍占上风,F-14难道就不能改装推力矢量喷口?如果为“雄猫”换装F119或者F135级别的发动机,并对气动外形稍作减阻处理,相信采用全自动可变后掠翼的F-14至少可以在1.5马赫以下做持续跨声速巡航,而非F-35式的“跨声速滑翔”(先加力至1.5马赫以上,再关闭加力缓慢降速);而其在中低速格斗中甚至应该比F-35更灵活。

我们再来看看三款舰载战斗机的实际防空截击效能。F-14的最大作战半径为930公里,作为航母舰载机的实用巡逻半径则超过700公里,F/A-18E/F与其相当。F-14在740公里作战半径时的滞空时间为58分钟,比F/A-18E/F少了13分钟。F-14在挂载AIM-54“不死鸟”导弹时可同时拦截6个远程目标,F/A-18E/F则可以同时对8个视距外目标发射导弹。AIM-54是美国第一款使用主动雷达导引头的远程空空导弹,其射程达184公里,不过该数据在21世纪的今天已经不算骇人。F/A-18E/F和F-35C使用的最新型AIM-120D射程达到200公里。当然,如果F-14仍在服役的话,肯定也已经换装了AIM-120D,且配合新一代相控阵雷达的多目标拦截能力不会逊于F/A-18E/F。

F-35C是三款舰载战斗机中航程最远的,其最大作战半径甚至超过1100公里。该型机的最大问题是装不装外挂导弹,如果外挂,F-35C的持续作战能力不差于F-14和F/A-18E/F,但其隐身优势将荡然无存;而如果仅仅弹仓挂弹,其挂弹量又会削减至少一半。

总的来看,在技术终止于F-14D的2006年,“雄猫”的截击范围的确不如“超级大黄蜂”和“闪电”2,但在截击效率上则凭借出色的高空高速性能优于后两者。更快的速度意味着在接到预警机或舰上截击指令后,可以更快的抵达截击阵位,这不仅压缩了敌方空袭武器的突防窗口,同时也因为抢占了高度和速度优势,从而提高了截击成功率。这对于主要拦截类似图-22M“逆火”和其搭载的AS-6“王鱼”反舰导弹这样的大航程、超声速的高空重型目标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而随着美俄关系冷却及中国反舰能力的增强,该类武器目前仍然是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最可怕对手之一。此外,需要再次强调的是,F-14如果换装下一代发动机和远程导弹,该机的截击范围应该也不会落于下风。

事实上当2004年美军做出让F-14于两年后退役的决定时,海军内部的反对声浪一度引起高度关注,多位将校级军官曾在专业媒体撰文指出“大黄蜂”改进型远不如“雄猫”。而F-14在与F/A-18的“过渡机型”竞争中最终落败,原因其实只有一个——美国海军的钱包瘪了,无论是对现有机型的翻新升级还是生产采购新机,F-14都比F/A-18的花费更大。

没有存在感的接班人

上述分析并非想证明“雄猫”的永恒无敌。必须承认,再好的武器终究也会被淘汰。从1972年入役到2006年退役。F-14成功接过F-4“鬼怪”留下的美国重型舰载战斗机衣钵,在34年里守护着美国四代超级航母(中途岛级、福莱斯特级、小鹰级、尼米兹级)的外层空中防线。但在21世纪,即便平台总体性能仍不算落伍,也的确需要新一代机型来接班了。

问题就恰恰出在接班人的选择上。

F-14是一款标准的重型舰载战斗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3吨,F/A-18E/F只有29吨,而哪怕号称“轻型机”的F-35也重达31吨。在同代战机中,重型机的性能一般要好于轻型机,专用机型的专用性能一般又好于多用途机型的单项性能,该原则其实很好理解。因此,F-14的接班人本应是一款重型制空战斗机——如F-22舰载型,后者毫无疑问要比F-35强大得多。

去年,北京军博海军装备技术馆展出的航母模型上,一架形似歼20的舰载机引发热议。虽然这未必表明歼20会成为后续舰载机的选择,但表明了中国舰载机隐身化的方向。

但在今天,不仅“猛禽”舰载型没指望,就连F-35C也遥遥无期。仅依靠对“超级大黄蜂”的修修补补,让当前及未来10年的美国超级航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空防危机。即便苏-57或歼20舰载型也还只停留在纸面,但哪怕只是面对今天的苏-33、米格-29K和歼15,“超级大黄蜂”也几无优势可言。

(“宏亮瞻局”系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特约副研究员王宏亮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力求在兼顾分析的深度和厚度的同时,在前瞻性、敏锐度上更上一层楼,每周一期,不见不散)

    责任编辑:杨一帆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