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高考作文像路标一样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路上

2018-06-07 18:44
来源:澎湃新闻

每年高考时节,语文作文题都会得到舆论的强烈关注。这并非如一些网友所调侃的“大学毕业之后,就只会做高考的语文题了”,而是因为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承载记载时代精神、标示时代方向的职能。高考作文题是一个时代的风向标、温度计。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而于1977年恢复的高考,差不多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同龄人,高考题目的点点滴滴,就像一颗颗琥珀将改革的过程凝结,成为记载改革历史的一个个信息量丰富的截面。而今年的高考,正是00年后千禧一代开始集中进入高考考场的日子,有着承前启后的节点意义。

这41年中国高考作文,同样是一部中国改革的抽象思想史。1977年北京卷作文题《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明显带有时代的烙印和政治意味。1979年将第一人称的故事《第二次考试》,改写成第三人称的《陈伊玲的故事》的作文题,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初期百废待兴背后的粗疏、简陋。在1990年代之后,高考作文题渐次有了多元和碰撞,比如《带刺的玫瑰花》、《近墨者黑》等,看似是小事的争辩,背后却是改革开放多年之后社会上各种观点、视角的碰撞。之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更多充满思辨色彩、更扩展思维的议题进入考场,代表了社会共同话语的丰富。甚至在2009年,张韶涵演唱的《隐形的翅膀》成为北京高考作文的题目。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更多体现了新时代的新特色,北京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命题作文,全国I卷作文试题“世纪宝宝中国梦”,精准对接了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全国III卷以深圳、浙江、雄安三个地方三个不同时间段标语为题,勾勒中国的改革脉络。

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高考作文作为通用文体,不会囿于写作者的私人体验,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这次的高考作文命题时代特色浓郁,讲好改革故事,凸显了新时代主题。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四十年改革开放进程,意味着整整一代人的老去,意味着一代代的新人出生和成长。他们有着对改革开放的共同记忆,有着对家国前景的美好祝愿。

时代在加速,初心并不能忘怀,高考作文题像路标一样刻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的路上。

    责任编辑: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