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嘉兴平湖乡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

2023-01-29 21:29
浙江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播出的

《吾家吾国》栏目

对话了平湖籍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

讲述了这位“核工业功勋”人物的材料人生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下这位

堪称国之栋梁的葛昌纯院士

以及他与平湖莫大的渊源

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是我国粉末冶金奠基人之一、核反应堆材料和先进陶瓷开拓者之一。“材料报国,追求第一”是他一生坚持的热忱信念。青年时代,他临危受命,靠着自学和团队合作,成为制造原子弹、氢弹关键材料——浓缩铀-235用复合分离膜的主要奠基人,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年近九旬的他依然活跃在核材料等新能源材料研究领域,从未停下脚步。正如他所说:“国家需要这个材料,需要这个研究,这就是我最主要的动力。”

他是国家一等发明奖“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的第一发明人。1966年国庆节他应国务院邀请作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上天安门城楼观礼。1988年国家人事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0年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2016年11月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2020年荣获“核工业功勋奖章”和“核工业功勋人物”。

他来自平湖

葛氏曾是平湖的望族之首,或许你对江南葛氏已不了解,但是肯定知道原址位于南河头的稚川学堂,它开平湖现代教育之先河,培养出了中科院院士邹元曦、著名学者周振甫等众多名人名家,于国于家,影响深远,而稚川学堂的创办人便是葛昌纯的父亲葛嗣浵先生。当时,葛氏的“传仆堂”藏书楼藏有书籍40余万卷,是浙江三大藏书楼之一。

1934年春,葛昌纯出生。本应在平湖长大、接受教育的葛昌纯的命运却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而彻底改变。战乱中,葛宅、稚川中学和藏书楼被毁。葛昌纯的父亲也在此离乱中病故。葛昌纯的母亲携葛昌权、葛昌纯兄弟二人仓皇逃难到上海。

尽管父亲葛嗣浵在他两岁时就离世,但其“教育兴国”的文化信仰伴随并影响了葛昌纯的一生。提起父亲创办的稚川学堂,葛昌纯曾感慨:“我一生科研教育和‘材料报国’的爱国心愿跟葛氏家族深厚的文化积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或许因为童年时期的苦难经历,磨炼出了他精忠报国的坚强意志。

▲葛昌纯院士在故乡平湖南河头留影

葛昌纯院士一直心系家乡,常常说“我就是地地道道的平湖人”。他将自己的一辈子定位在科学研究和教书育人上,同样重视故乡平湖的教育事业。2005年葛昌纯先生提出了重建稚川学校和恢复葛氏“传朴堂”的建议。根据葛院士的建议,结合平湖城市建设和教育工作实际,平湖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研究,将正在建设的平湖中学实验学校冠以“稚川学校”的名称,传承其文化,弘扬其精神,彰显平湖文化积淀和稚川学校办学渊源。2008年4月2日,平湖中学实验学校正式命名为平湖市稚川实验中学。2018年,浙师大幼教集团平湖稚川幼儿园正式开园,葛昌纯院士上台致辞。他十分关心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希望学校越办越好,为平湖乃至祖国建设输送更多的人才。

▲葛昌纯院士参观稚川实验中学校史陈列室

他目睹过中华民族的破碎和羸弱

从立志、到成才,再到燃烧一生

把自己、家、国紧紧系在一起

哪怕已至高龄

依然在坚持工作、学习、培育晚辈

节目里,伴随着葛昌纯老先生的真诚讲述

这些动人的往事和信念

实实在在地感染了大家的心

供稿 | 党外知识分子处、平湖市委统战部

编辑 | 同心

原标题:《央视对话嘉兴平湖乡贤、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