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儿童身高|六一出行,你家孩子能享受乘车优惠吗?

澎湃新闻 见习记者 徐雪晴 龚唯
2018-06-01 07:50
来源:澎湃新闻

又有一批高个子儿童,将在购买儿童优惠乘车票时碰壁。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中国儿童的平均身高不断攀升已是一个事实。

卫生部(2013年并入国家卫计委)从1975年起,每十年会发布对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广州、福州、昆明等9个城市(简称九市)及其郊区7岁以下健康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报告。截取6至7岁城市儿童的身高数据可以发现,在每20年的时间间隔中,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增长较为显著;40年间,6-7岁的城市男童和女童身高分别长高了7.1厘米和6.3厘米,平均身高也均已突破120厘米。

120厘米以下免票,仍是许多地方的标准

尽管6-7岁城市男童女童的平均身高在2015年已突破120厘米,但在购买车票时,这一身高数字仍是一道重要关卡。

根据《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十九条,每一成人旅客可免费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0厘米的儿童,超过一名时,超过的人数应买儿童票;随同成人旅行身高120~150厘米的儿童,应当购买儿童票,享半折优惠;超过150厘米时应买全价票。

而在全国(含港澳台)已正式运营地铁的33座城市中(不含仍在试运营期的乌鲁木齐和贵阳),10座城市在地铁购票政策中规定,身高12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在成人乘客或购票乘客的带领下,免费乘车。

这意味着,能享受免票优惠的儿童群体集中在6岁以下。

对于6至7岁的儿童,120厘米身高线因此成为了一个微妙的存在:一部分生长较快的儿童,将无法拥有同龄人所享受的免票优惠。尽管部分城市推出了学生优惠卡,但由于办卡群体仅限拥有该市学籍的在读中小学生,那些身高在120厘米以上的本市学前儿童和非本市学籍儿童,将无法享受任何优惠。

考虑到儿童身高的增长问题,北京、上海等18座城市的地铁部门已将儿童免票的身高线提升至130厘米。深圳、台湾、香港最为特殊,在购票政策中纳入了年龄标准。

标准提至130厘米,“不平等”的现象仍难消除

以何种标准设置儿童的购票优惠才算合理,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参考儿童身高的增长趋势将标准线提高至130厘米,相较120厘米而言,是一个更为合理的选择。参照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和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共同发布的《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截取其中3-12岁儿童的身高数据,可以发现:身高线被拉高10厘米后,享受免票优惠的儿童年龄范围大约被拓宽了1.5岁

即便如此,“不平等”的现象仍未消除。

在上图中,身高位于3%区间线和97%区间线之间的各年龄层儿童,均被视为正常生长;身高位于3%区间线以下和97%区间线以上,分别被视为生长过慢和生长过快。部分儿童因生长过快,身高在7岁前就已达到130厘米及以上。而除极少数生长过慢者,10岁之后的儿童身高均已达到130厘米以上。

尽管以上所有个体同属于儿童群体,但由于身高问题,他们无法享受同龄人所享有的福利。

上海市政府在2010年颁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儿童免票身高线标准事项的通知》时,曾表示之所以把免票标准统一调整至1.3米,是为了适应儿童身高有明显增高趋势的现状,以贯彻“儿童优先”原则,“进一步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体现全社会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关怀”。

其中提及的“儿童优先”原则,出自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即“在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配置公共资源等方面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需求”。与之一同列在基本原则中的,还有”儿童平等发展原则“,即“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如果设置儿童优惠票和免费票的初衷是让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儿童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那么以年龄为基准或许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少儿童未办理除户口本外可证明其年龄的身份文件,且随身携带户口本并不安全与方便,因而依照身高设置优惠票基准,被各交通部门和旅游景区视为更高效的选择。

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仍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责任编辑:吕妍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