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冬时节:一周城市生活

刘懿琛 张晓磊 王茜 蒋雪华 陈鑫培 静雯 王越洲 李嘉源
2023-01-20 15:27
来源:澎湃新闻

阔别三年的春运“大迁徙”正在进行中。新春佳节,也是去户外观察越冬候鸟的好时机。鄱阳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过水性通江湖泊,受季节变化和气候影响,鄱阳湖丰、枯水期的水域面积相差很大,秋冬季水位降低时会形成泥滩湿地,成为迁徙候鸟的栖息地。本周回顾,我们邀请了近期在鄱阳湖开展环境观测的环保公益组织,分享他们的观察。祝大家新春吉祥!

(本期主持:刘懿琛)

近期回顾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地处九江、南昌、上饶,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一大吞吐型季节性湖泊,属长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季,鄱阳湖坐拥着一片无边的草洲;夏季,鄱阳湖广袤的湖面和蓝天连成一片;秋季,蓼子花海起伏,美不胜收;冬季,鄱阳湖水褪去,鄱阳湖的蝶形湖里有超过70万只候鸟正在觅食、盘旋。幸运的话,还能看到嬉游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江豚,跃出水面。

百万年来,鄱阳湖久负盛名,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孕育了无数生命。然而,近些年,鄱阳湖的枯水期拉长,低枯水位降低明显,湿地面积大幅萎缩。2022年,江西省频繁发布干旱红色预警,7月以来的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六成,五河入湖水量偏少近六成,鄱阳湖星子站水位6.97米,屡次刷新鄱阳湖最低水位纪录。

缩水严重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鞋山景区,往年此处是一望无际的苔草和花海

为了了解鄱阳湖的具体干旱情况,2022年9月末我们来到九江市鄱阳湖鞋山景区开展环境观察。我们深入鄱阳湖湖床中心,沉积性泥沙分布着密密麻麻的裂缝,经过测量,有的深达一米多。一部分贝类落在裂缝中,再也没有机会等到湖水。路过的渔民告诉我们:“这是近五年来最干旱的一次,往年湖水也会退去,但是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

鄱阳湖鞋山景区的游客

龟裂的鄱阳湖湖床

然而这次干旱,或许给了鄱阳湖一个向人类呼救的机会。在鄱阳湖裸露的湖床中,有大量废弃的百米渔网现出真身,还伴随着其他零散的渔具。我们看到这些渔网粘在龟裂的湖底,密密麻麻的像极了百米长的大蛇,有的渔网则是围成一个巨大的圆环。号称“绝户网”的地笼和孔眼极小的渔网数量也不少,均韧性十足。

鄱阳湖湖床上被被遗弃的渔网

长江禁渔后,鄱阳湖等长江水系中仍存在大量废弃的渔网、地笼、尼龙网等,这些垃圾百年内几乎不可能降解。涨水时会随流冲刷,时起时伏,不光对长江里的鱼类、江豚等生物造成伤害,还会对行船、候鸟乃至人类都带来安全隐患。正是由于干旱,人们才得以开展清废行动,这对整鄱阳湖生态保护乃至长江的水生态保护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鄱阳湖湖区清理废弃渔网的机械

过去,我们曾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做河流水生态调研,发现钓鱼点最容易发现被遗弃塑料垃圾。而将塑料垃圾留在江河湖边和水体里,不仅影响湖面景观,还会污染水源。它们被分解成微塑料,从被水体中的微小生物及鱼类吸收,进入到食物链体系中,最终会在生态圈循环,危害生态圈里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包括我们人类。

当我们来到鄱阳湖景区,干涸的湖床上常常出现游玩游客们随身携带的矿泉水瓶、食物包装袋、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等塑料垃圾。随着我们继续深入湖区,同行的环境保护志愿者团队绿色之光的负责人徐晓英老师,一边沿着鄱阳湖湖边行走,一边挨个去劝说湖边的钓鱼人,请他们把垃圾带走,向他们科普塑料垃圾会对鱼类和江豚产生的影响和危害。

鄱阳湖湖区中被遗弃的塑料垃圾

待天色暗下来、部分游客和钓鱼人相继离开后,徐晓英老师和志愿者王茜便开始沿着河边清理垃圾,最后竟收集到了满满两袋的塑料垃圾,然而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实际上人们在湖区钓鱼或游玩时扔下的垃圾不计其数,也成为了鄱阳湖生态治理的一大难题。随后我们也向当地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例如树立“请勿乱扔垃圾”的标示牌,在靠近湖边的地区设垃圾箱,对乱扔垃圾的行为进行教育处罚等,希望这种情况可以得到有效改善。

鄱阳湖边的钓鱼人

此外,鄱阳湖也是越冬候鸟的栖息地,但相对于往年,栖息在鄱阳湖的候鸟数量少了很多。原先从每年11月开始,候鸟大军便会陆续迁徙到鄱阳湖栖息繁衍,如鄱阳湖水系的沙湖山湿地、蚌湖等原本是白枕鹤、白鹤、东方白鹳等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但由于干旱导致的沉水植被萎缩、贝类动物减少,候鸟们再无法从湿地中觅取足够的食物,逐渐向湖区周边百姓家的圩塘、藕田转移。志愿者监测到只有零零落落为数不多的候鸟栖息在这里,一位长期进行候鸟巡护的当地志愿者桑海建大哥说:“这是鄱阳湖病了”。

飞向鄱阳湖的候鸟

在鄱阳周边百姓家圩塘中觅食的鹬蚌鸟

同样,这次鄱阳湖的严重缺水事件,也对湖区中的水生动物带来严峻的生存危机。在鄱阳湖里,生活着超过500头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是整个长江江豚数量的一多半。夏秋季节,由于水体大幅萎缩,水域面积减少,导致多头江豚受困于局部水域。截止目前,有关部门和志愿者一直对长江江豚的生存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如出现需要干预的情况会对长江江豚进行第一时间的保护救助行动。

我们从2022年9月底来到鄱阳湖开展环境观测,到2023年1月初离开,三个月的时间内,鄱阳湖及周边地区仅下了几场不大的雨,鄱阳湖乃至长江中下游依旧处于​干旱状态。如何恢复鄱阳湖的生态功能,保护鄱阳湖的生物多样性,将鄱阳湖的危机化为转机,已经成为一道难题。

近十年来,我们面临着许多的极端天气危机。譬如北方黄河流域越来越多的强降雨洪,南方长江流域和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极端干旱。近日,一项来自我国科学家的归因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加剧了21年的河南暴雨;最近,西藏林芝一隧道口发生雪崩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发生严重事件的危机在系统地增加,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强烈的不确定性。鄱阳湖边的观察让我们再次反思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关注气候变化、保护环境,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时值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如果大家去湖边或江河边去游玩,希望大家能够带走产生的垃圾;看到有垃圾被扔在江边湖边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帮捡起走带走。保护环境,保护江河,便是保护我们自己。节日期间我们也呼吁大家减少粮食浪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绿色出行,节约能源,这些都是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方式。

(图/文 张晓磊,公众号回归荒野负责人、环保公益志愿者;王茜,北京市昌平区多元智能环境研究所研究员;蒋雪华,环保公益志愿者)

本周主题推荐

书|《长江传》

作者通过描写长江沿岸的风光地貌和风土人情,展现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之美,同时也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为重点,讲述了经济建设给长江沿岸带来的巨变,提及了长江未来要面对的问题,呼吁人们开展水治理和环境保护行动。

书|《后望书》

《后望书》回望了湮没的古城和古建筑,谈到了水利工程。

书|《汉水的身世》

全书共五个章节,分别从尘封的历史、航道的兴衰、水利的宏图、移民的乡愁和生态的变化等角度讲述了汉水的过往与现在与未来。

书|《命脉》

本书以中国七大江河水系为线索,描写了中国古代与现代的经典水利工程,抒写了一部中华民族治水的史诗。作者在实地考察与调研的基础上,将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社会、政治、经济、地理与生态环保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式地分析了水危机的原因并探讨了对策。

影|《再会长江》

导演竹内亮在十年前曾为日本NHK电视台制作过一档大型纪录片《长江天地大纪行》,记录了长达6300公里的长江沿岸风土人情以及自然风光。2021年,竹内亮一行人再次出发,从长江西源沱沱河开始,寻找长江源头的“第一滴水”,通过重走长江沿岸更加真切地体会长江这十年间的变化,结合普通人的故事带给观众一种朴实的感动。

线下活动推荐

上海·展览丨从这里出发——上海博物馆、上海图书馆建馆70周年联展

详情请关注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丨典籍里的中国——上图特展”

详情请关注 上海图书馆信使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年度致敬·点亮“星”空——2022“世纪好书”主题展

详情请关注 上海书展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方寸之间 光影乍现——中外电影邮票展 

详情请关注 永乐汇322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集|好彩集

详情请关注 侨福芳草地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时间——百花迎春

详情请关注 时间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核心与边缘——从河湟到岷江的千年羌人想象

详情请关注 北京库布里克书店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格物·求真——博物学视角下的岭南绘画

详情请关注 广州艺术博物院gzam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墨花轻飞

详情请关注 hiart space微信公众号

深圳·展览|重瞳——版的多种表达

详情请关注 雅昌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新物种VI:剩余与冗余

详情请关注 成都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时间维度——四川当代水彩画邀请展

详情请关注 四川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信史与国工:中国陶瓷绘画特展

详情请关注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湖州·展览|万物欢喜处——新春艺术展

详情请关注 湖州市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厦门·展览|“放飞”胶片摄影展

详情请关注 黑田GALLERY微信公众号

佛山·展览|回到原点

详情请关注 先行书店微信公众号

沈阳·展览|哈气

详情请关注 WINDOW SPACE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展览|癸卯印兔 版画报春

详情请关注 国家大剧院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2023首届“杭州·国际摄影手工书双年展”征稿

详情请关注 新摄影组织专委会微信公众号

线上征集|快来留下属于你的新春“上海之声”

详情请关注 上海年华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

    责任编辑:董怿翎
    校对:栾梦